正文

問道武當(dāng)(四)

深度行走 作者:陳傳意


歷代注釋老子的學(xué)者千千萬萬,以上參閱了饒尚寬、王博、余秋雨、楊中華等當(dāng)代學(xué)者的譯注,結(jié)合自我淺悟,深感老子的話很“酷”很“雷人”、“老道”。在他的“另類”與“冷酷”中,猶如秋天清涼的心靈,表現(xiàn)的則是對這個世界的“熱心腸”,所謂“冷而慈”,與“溫而厲”的孔子呼應(yīng)。尤其對社會現(xiàn)實的透視分析,言前人之未能言和未敢言,尖銳深刻,驚世駭俗,振聾發(fā)聵。天道就是不爭、不言、自在、自成,大自然廣袤無際,這張大網(wǎng)稀稀疏疏卻不會遺漏任何事物,一切盡在道的規(guī)律掌控中。“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正因內(nèi)涵博大、玄妙幽深、神奇莫測,歷史上無論儒家、法家、兵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陰陽家、雜家等,都在他的《 道德經(jīng) 》里尋根探源,奉為各自思想根基。

有了老子的《 道德經(jīng) 》,中國哲學(xué)才稱得上真正的哲學(xué),關(guān)鍵是革了上帝鬼神的命,此前,天道、地道、人道皆非哲學(xué)范疇,老子去掉前面一字,只留一“道”,“道”才是天地萬物本源,有規(guī)律的、抽象的道。北京大學(xué)楊中華教授稱之為“中華文化的詔書”。如無“道”家在先,則無“佛”家在中國生根。道家建立“以無為本”的哲學(xué)體系,彌補了儒家的理性不足,也超越了儒家。西方人靠宗教凝結(jié)人心,是一種狂熱、輕浮、躁動;而中國人有了儒道,思維更加激揚更加智慧更加理性,宗教卻不發(fā)達。儒家“入世”與道家“出世”,孔子追求人的主體性與老子追求自然的主體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大哲學(xué)、飄入云端的大學(xué)問。欷歔,盡天人之際,窮世事之變也。

道教奉老子為至尊,同時,幾乎接納漢民族所有原始崇拜的神,又成就其他諸神。就連外來觀音,也被道教封為“慈航道人”。在武當(dāng)宮觀,個個生動逼真,共同固守道教精神體系,寄托眾生的信仰與虔誠。多神崇拜,使道教有了難以撼動的民間基礎(chǔ)。不過,老子思想、道家觀點是哲學(xué),道教為宗教,卻為一脈相承的文化。

令人費解的是,道教最高天神“三清”,最高天帝“四御”,卻屈尊武當(dāng)山。而北方守護神玄武,在這里更為尊貴。自春秋以來,武當(dāng)山就是中華顯炫道場,春秋尹喜、漢馬明生、晉謝允、唐孫思邈和呂洞賓、五代陳摶、宋孫寂然、元張宋清、明張三豐這些真人高道,都在此修煉。為何最終唱主角的,卻是一普通神靈玄武?

古代傳說,東西南北有神護衛(wèi)。北方七宿為龜形,形象龜蛇相纏,漢代以降,龜蛇作為玄武神象征而備受眾生奉祀?!?nbsp;楚辭補注 》:“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又因北方在五行中屬水,又稱玄武為水神。北方多旱少雨,祈神禳災(zāi),就成了民生之根本,玄武一度不可染指。武當(dāng)山地處南方,五行屬火。水在火上,天下乃濟。玄武在此修煉得道,就因五行水火相克相生。又傳遠古黃帝時,太上老君托胎于西周靜樂國善勝皇后,孕育十四月降生即玄武。太子不愿承襲王位,后受紫氣元君點化,在武當(dāng)山修煉四十二載,升天成仙,居天乙真慶宮,玉帝賜其“玄天上帝”,鎮(zhèn)守北方。武當(dāng)山也因以“非真武不足以當(dāng)之”而播名。

顯然,玄武具有雙重人格:既有民間崇拜基礎(chǔ),又有上天封賜,很快受到上至朝廷、下至黎庶的尊崇。在武當(dāng)山功成名就的玄武,就被明代永樂帝朱棣利用,使武當(dāng)?shù)澜虖拇伺狭艘粚觽窝b。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后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朱允炆一登基,就削去擁兵自重的叔父燕王朱棣的權(quán)力,朱棣揮戈南下,篡奪帝位。朱允炆在宮廷一場大火中下落不明,燭光斧影,千古懸疑。為給篡嗣正名,朱棣便謊稱玉帝托夢,宣稱古有北方水神玄武到南方武當(dāng)坐鎮(zhèn),今有北平燕王到南京承繼大統(tǒng),得到真武“陰翊默贊”,“替天行道”,由此堂而皇之完成“君權(quán)神授”的政治陰謀。朱棣為報神恩“北修故宮、南修武當(dāng)”,命工部侍郎郭瑾率建筑故宮原班人馬,軍工民匠三十八萬,大造聲勢,開赴武當(dāng),歷經(jīng)十二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