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問與抽離(1)

決策的智慧 作者:【英】諾瑞納·赫茲


有時,壞消息還不足以讓你時刻提醒自己,所以應(yīng)該避免自己僅憑個人感受、某些詞語和固有標準就做出決策,但這并不代表它們就不起任何作用。

好消息中含有可以讓你重新控制自己潛意識的方法,至少你能將自己的潛意識控制在某個程度內(nèi)。當你懷疑自己受到愚弄時,你的意識中會出現(xiàn)某些積極的思維策略,否則你將在無意中依據(jù)某種固有標準做出自己的決定。

其中一種策略便是養(yǎng)成思考替代方案的習慣,這些替代方案中不存在所謂的暗示或者固有標準。既然不存在,又談何回應(yīng)?

所以,當你聞到一棟正在出售的房屋彌漫著新烤面包的味道時,你就要強迫自己去思考如下的問題:假如這棟房屋不再有烤面包的味道了,你是否就不會那么想買了?或者,在你確定和交友網(wǎng)站的薩莉見面之前,你要問問自己,當她的照片被置于紅色背景—而不是綠色背景中時,你是否還想和她見面?如果你想在拍賣會上買一輛車,就不要以指導(dǎo)價格來確定你的預(yù)期價格;你應(yīng)該問問自己,經(jīng)過獨立、縝密的思考后,你會出價多少。

研究表明,簡單地問問自己“如果”這個問題,我們便有空間思考替代性的措施及各種不同的后果,從而遠離那些可能影響自己的條條框框、暗示、修辭和固有標準。沒有了這些陷阱和不自覺的聯(lián)想,我們思考時便會少一分偏見,少一分情緒,也會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細節(jié)。

或許,你還希望自己在做決策時能更主動些,比如對市場上類似的房屋進行比價,或是認真考慮買車的用途。多問問自己這類問題,你買車是為了長途旅行,還是只想在市內(nèi)開?買車是為了家人,還是為了自己?這樣你就可以擺脫別人試圖用來影響你的條條框框以及固有標準,并代之以更為精確的數(shù)據(jù)分析。

還有一種有效的策略則是列出與你的意志相反的選擇。把不買房子、不和薩莉見面或者不以指導(dǎo)價的一半價格買車的理由羅列出來,這樣你就能以一種更客觀的眼光來審視自己最初的想法。

此外, 在下結(jié)論之前, 讓自己抽離最初的決策環(huán)境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因為你有可能已經(jīng)受到未被察覺的因素的影響—背景音樂,某種味道,某人的觸摸,某種顏色,某個詞語或者某句話—從而做出了自己的判斷。這時,你要試著讓自己的身體離開該環(huán)境,為自己爭取一些考慮的時間,這樣才能降低那些信息對你的影響。如果可以的話,停下來喘口氣,暫時停止思考也會對做出明智的決策產(chǎn)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我們還要問問自己,在做決策時,是誰在向我們傳達信息,他們的實施步驟是怎樣的?這些信息的來源是什么?對方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如何影響你的?他想要你接受某種特殊的信念嗎?或者以某種特殊的方式行事?問問自己,這些信息會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并影響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