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本書以“銀河映像十大電影”為骨干,這樣的構(gòu)思自然不是求全,而是以銀河映像簽署式的電影風格為主——如此一話看似含糊,但熟悉其電影的觀眾自可領(lǐng)會──大概是以警匪片類型(或警察片、匪幫片、黑社會片)為基礎(chǔ)(在十大電影中惟一例外的是《大只佬》和《柔道龍虎榜》[2004]),并在此基礎(chǔ)上作出變奏及沖擊,以警察、匪徒、黑社會人物為角色原型,賦以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征及意義,而銀河映像這些電影的特點之一,就是始終與香港“后九七”大環(huán)境保持緊密相扣的關(guān)系,由《暗花》(1998)、《非常突然》(1998)、《真心英雄》(1998)的死亡派,到《柔道龍虎榜》的黑色勵志,再至《黑社會》的政治權(quán)力寓言,莫不如是。
立此方針后,下一步自然是電影選擇問題,本書所說的“十大電影”與任何競選無關(guān),亦沒有具體客觀標準(如電影獎項的多寡),這“十大電影”可以理解為銀河映像的十部代表作,由本人、本書顧問及銀河映像共同擬定,基本共識是大家對這十部電影都有高度肯定。擔任本書的兩位顧問,分別是美國知名電影研究學者大衛(wèi)·波德威爾(David Bordwell)和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藝術(shù)總監(jiān)兼影評人李焯桃,他們?yōu)楸緯峁┝朔浅氋F的意見,波德威爾更為本書撰寫介紹文章,除了敘述銀河映像的十年路程,亦將其電影作品放于國際脈絡(luò)中檢視(銀河映像以香港為基地,自1999年登陸歐美大小影展至2005年《黑社會》成為戛納電影節(jié)競賽電影,近年又進軍內(nèi)地版圖)。
事實上,兼收國際及香港視野是本書的重點之一。本書以十部電影為骨干,在每一部電影的單位下,有電影介紹、電影人訪問及專業(yè)評論三部分,由淺入深,內(nèi)外觀照,并附錄銀河映像十年的整全片目。如果銀河映像作品只局限于香港,所謂兼容國際與香港視野只會是良好的主觀愿望,可幸事實并非如此,銀河映像電影十年來受到歐美影評界相當關(guān)注,這令我們在邀約海外作者獻文時沒遇到很大困難,廣發(fā)英雄帖后,反應(yīng)甚佳,不多久我們已齊集本書現(xiàn)有的美國、加拿大、意大利、馬來西亞影評人及電影研究者,加上香港幾位出色的影評人,陣容鼎盛。本書大部分文章都是新作,一兩篇是舊文重寫。在評論特色上,海外影評比較側(cè)重形式主義(如鏡頭分析)、美學風格和導演比較,香港影評則更重視電影與社會的關(guān)系(如“后九七”寓意、專業(yè)精神等),這大概與作者的生活語境(context)相關(guān),但又不盡如此,好些海外影評人對香港以至亞洲電影都有長期研究,而香港影評往往亦可做到形式與社會閱讀兩者兼收。銀河映像,難以想像。其實此話亦可形容本書的生成。本書的制作一再顯示香港人獨有的趕“死線”(dead line)、有利有弊、在時空壓縮下將難以想像的東西變成可能的拼搏精神。在短短數(shù)月間,我們每天都與時間暗戰(zhàn),十萬火急,終于完成這一中英對照書籍。我們沒有暗花,也沒有固定的創(chuàng)作兵團,非常突然被征召入伍的倒為數(shù)不少,個個都是拍心口上的真心英雄,出盡槍火把本書當成大事件看待,終于成就一個字林的誕生。
要多謝的,包括銀河映像(香港)有限公司、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及各電影公司的全力支持,來自海外及香港貢獻不淺的作者,以及接受訪問的十位與銀河映像關(guān)系密切的臺前幕后人員。其他未及詳列者,在本書“鳴謝”中有他們的份兒,不敢遺忘,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