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說,是頸椎與胃和沙復明過不去,事實上,還是沙復明的職業(yè)和頸椎與胃過不去。單說胃,沙復明虧欠它實在是太多了。因為熬夜讀書的緣故,沙復明從學生時代就不吃早飯了。打工之后的情形則更嚴重,推拿師的工作主要在夜間,第二天的早上就格外地戀床,早飯往往就顧不上了。中飯又是在什么時候吃呢?沙復明自己作不了主,一切都取決于客人??腿嗽谑稚?,你總不能去吃飯吧?另一種情況也是常見的,正吃著呢,客人來了,怎么辦呢?——最簡明的選擇則是快。說起吃飯的快,就不能不說沙復明吃飯的動作,在許許多多的時候,沙復明從來就不是“吃”,而是“喝”。他把飯菜攪拌在一起,再把湯澆進去,這一來干飯就成了稀飯,不著咀嚼,呼嚕,呼嚕,再呼嚕,嘴巴象征性地動幾動,完了,全在肚子里了。吃得快算不上本事,哪一個做推拿的吃得不快?關(guān)鍵是又多又快。不多不行,早飯已經(jīng)省略了,而晚飯又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沙復明的每一天其實都靠這頓午飯墊底了,所以,要努力地、用功地“喝”。因為“喝”得太飽,太足,問題來了。一般來說,客人在午飯過后并不喜歡推拿,而是選擇足療,在足療的按、捏、推、揉當中,好好地補上一個午覺。可足療必須是坐著做的,一坐,沙復明的胃部就“頂”在了那里,撐得要吐。即使打一個飽嗝,也要將身子直起來,脖子仰上去。——這是飽罪;餓罪也有,其實更不好受。要是回憶起來的話,沙復明經(jīng)受得更多的主要還是餓罪。一般來說,每天的凌晨一點鐘過后,沙復明就萎頓了。年輕人有一個特點,人在萎頓的時候胃卻無比地精神。餓到一定的地步,胃就變得神經(jīng)質(zhì),狠刀刀的,憑空伸出了五根手指頭。它們在胃的內(nèi)部,不停地推,拉,搓,揉,指法一點也不必沙復明差。
沙復明的胃就是這樣一天天地壞掉的,后來就開始痛。沙復明沒有吃藥。鄭智化唱得好:
他說風 雨 中
這點痛算什么
擦干淚 不要問
——為什么
鄭智化是殘疾人。為了勵志,他的旋律是進取的,豪邁的,有溫情的一面,卻更有鏗鏘和無畏的一面。沙復明有理由相信,鄭智化是特地唱給他聽的。是啊,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問——為什么。其實沙復明也不需要擦干淚,他不會流淚。他瞧不起眼淚。
胃后來就不痛了,改成了疼。痛和疼有什么區(qū)別呢?從語義上說,似乎并沒有。沙復明想了想,區(qū)別好像又是有的。痛是一個面積,有它的散發(fā)性,是拓展的,很鈍,類似于推拿里的“搓”和“揉”。疼卻是一個點,是集中起來的,很銳利。它往深處去,越來越尖,是推拿里的“點”。到后來這疼又有了一個小小的變化,變成了“撕”。怎么會是“撕”的呢?胃里的兩只手又是從哪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