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其小心地否認,不如大膽地斷言1

灰規(guī)則 作者:克勞夫


當你面臨重大決定時,一定要果斷。

——尤吉·貝拉

克林頓總統(tǒng)在被指與一名實習生有染后,做了一件事后看來是極大錯誤的事情。他撒謊了。但,這不是一個錯誤。

當他和莫妮卡·萊溫斯基的緋聞被媒體曝光后,克林頓在一場電視轉(zhuǎn)播的記者招待會上斷然宣稱,自己與“那名女子”沒有發(fā)生關系。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頓在電視采訪中指責這一謊言的傳播是“巨大的右翼陰謀”。

克林頓撒謊了,希拉里則充當了一個知情或不知情的同謀。后來,克林頓在向大陪審團作證時,重復了這個謊言,此舉導致眾議院的彈劾和參議院的審判,克林頓險些遭到罷免。

雖然克林頓最初的謊言在法律上為他惹了大麻煩,他也因此保住了自己的總統(tǒng)職位。在這樁丑聞即將敗露之際,克林頓明智地審視了公眾的心理。他詢問一名高級幕僚,如果他承認確有此事,公眾是否能接受這一事實。他們的結(jié)論是:美國人會相信他的說辭,考慮到整個事件的背景,9他們不會強迫他下臺。

于是克林頓大膽地宣稱自己是無辜的,在此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民意測驗的結(jié)果表明,克林頓的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后來克林頓終于承認了自己與萊溫斯基的不正當關系,此時大多數(shù)美國人對民意測驗者說,他們相信確有此事,但是他們不認為克林頓應該因此下臺。

如果克林頓一開始就說真話,他也許會擺脫隨后的法律糾紛,但是他在公眾中的支持率也會大幅下挫,而當時其黨內(nèi)的領袖們已經(jīng)發(fā)出了抱怨,要讓他下臺了。

辯才使克林頓從數(shù)次人生的谷底順利翻身。他曾向大陪審團誓死否認婚外情的辯詞,使得后來一些律師在法庭上使用“克林頓抗辯”(Clinton defense)這個詞來指“在法庭上作證時對案情的重點作選擇性遺忘”。

我們中很少有人會由于自己的決定遭受參議院的彈劾,然而克林頓的經(jīng)歷離我們的生活實際并不遙遠。

十八世紀的美國政治家艾倫·伯爾曾經(jīng)說過,律師的工作是“證明任何大膽的謊言”。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律師。許多人獲得成功,只是因為他們提出了某一觀點,不管其是對是錯,只要拿得出聽來可信的證據(jù)就行。這樣的自信與手段常常能吸引到追隨者,即使其觀點是天大的謊言。

含糊不清——不管是怎樣的誠實和正直——常被視為軟弱無能。在一場重要的會議上回答提問,用堅定的語氣大膽地提出一個不確定的答案,其效果要好于怯生生地講述一個肯定的事實。

拿克林頓的例子來說,許多美國人欽佩他矢口否認的堅決態(tài)度,即使他們不相信他。克林頓的堅持和果斷挽救了他的政治生命,并且必須維持伯爾建議的那種可信性。

◆馬基雅維利警句◆

一個人如果在開頭的時候沒有奠定基礎,事后可以運用巨大的能力去打基礎,雖然這對于建筑師說來是很困難的,而且對于建筑物是很危險的。

小心地否認,會被理解成示弱

小心地否認會導致懷疑。人們不僅會認為你在說謊,而且不會尊重你。它讓你看起來軟弱無能。

假定你是一家公司的經(jīng)理,正計劃進行大規(guī)模裁員。你又不想泄露這個消息,那么在一次員工會議上,你該怎么回答公司是否會裁員的問題呢?最打擊員工士氣的回答莫過于承認公司可能會裁員,也可能不裁員,現(xiàn)在還不能給出明確答復。這也許是事情的真相,但是這樣說是一場災難。含糊其辭助長了流言蜚語的蔓延,一時間將謠言四起,滿城風雨。較好的回答是:堅定地宣布你決意避免裁員,然后詳細說明全體員工怎么做才能在這件事上幫到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