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7)

新中國外交談判 作者:陳敦德


1948年10月16日,司徒雷登在給馬歇爾國務卿的報告中斷言說:“除去蔣委員長的直屬親信人員和某些高級軍官之外,沒有多少中國人繼續(xù)心悅誠服地支持他了;這個政府,特別是蔣委員長,較過去更加不孚眾望,并且愈來愈眾叛親離了?!?/p>

10月23日,司徒雷登直截了當地向馬歇爾國務卿提出了逐蔣下臺的主張:“我們可以勸告蔣委員長退休,讓位給李宗仁或者國民黨內其他較有前途的政治領袖,以便組成一個沒有共產黨參加的共和政府?!?/p>

在此前后,他還公開地在南京進行倒蔣活動。

11月下旬,蔣介石派宋美齡飛去美國面見杜魯門總統懇求援助,杜魯門擺出一副冷面孔說:“美國不能保證無限期地支持一個無法支持的中國?!?/p>

當時,國內一片反蔣的浪潮,國民黨內的反對勢力也步步進逼要蔣介石下臺。12月中旬,蔣介石抱著一絲幻想派張群前往美國使館探詢美國人對其去留的態(tài)度。司徒雷登明確地答復說:“我所接觸的大多數美國人印象認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覺得委員長作為停止戰(zhàn)爭的一個重大障礙,應當從他現在的權威地位引退。而中國人民所想的和所要的是形成我們政策

的因素?!?/p>

司徒雷登辭去校長職務出任美國駐華大使,走上政治舞臺,在短短的時間內,從全力支持蔣介石,又很快地轉了一個180度的彎而要拋棄蔣介石,使他在美國充滿矛盾陷入泥潭的對華政策中,充任了一個悲劇角色。

他就在這樣很復雜的矛盾心情中,滯留在南京,等候人民解放軍的到來,企盼著有機會與中共的領導人接觸。他對此雖然沒有確實的把握,但憑他在中共黨內有不少過去的燕京學生,他相信應該有這樣的機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