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精神,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強調實力,是人類動物性的延續(xù)。當人類還是猿猴時,盡管不知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說法,卻懂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要想活下去,就得靠實力,打不過至少得會跑,跑不過至少得會躲,不會打,不會跑,不會躲,就會成為淘汰的對象。
古希臘哲學家安提西尼是蘇格拉底的學生,犬儒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不喜歡講枯燥乏味的道理,更樂意用故事形式表達自己的哲學思想。有一次,他給學生們講了一則寓言故事:
某日,叢林里的動物聚在一起,討論如何建立一種叢林里的新秩序。兔子搶先發(fā)言:“叢林里的動物應該一律平等,叢林里的事情應該大家一起討論,再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決定?!蓖米拥陌l(fā)言得到了麋鹿、山羊、松鼠等眾多小動物的熱烈支持。這時,獅子突然站出來,大喝一聲:“那么,你們的利爪在哪里?”小動物們紛紛四散而走,叢林又恢復了它原有的秩序。
后來,安提西尼這則寓言,被西方人稱為“叢林法則”。
時至今日,盡管大家都認為我們正身處一個高度文明的時代,但世界上許多事務仍然在按“叢林法則”運行,例如美國政界有一句名言:“武力以及使人相信可能使用武力,對保衛(wèi)美國重大利益至關重要?!睅资陙恚绹鴱某r到越南,從海地到波黑,從索馬里到阿富汗,從巴拿馬到科索沃,從伊拉克到利比亞……到處點起戰(zhàn)火,不管出兵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實質只有一個:它的利爪和牙齒比蒙受戰(zhàn)難的國家更鋒利。
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同樣迷信“叢林法則”,“9·11”事件發(fā)生后,英國高級外交官羅伯特·庫帕在英國外交政策中心編寫的《重組世界秩序——“9·11”事件的長遠影響》中開誠布公地說:“在我們中間,我們按法律辦事,但是當我們在叢林中行事時,我們也應該運用叢林里的法則。”他還說:“我們需要回到前一個時代所使用的較嚴厲的辦法——武力、先發(fā)制人的攻擊、欺騙乃至任何一種必要手段。”
不管過去還是現在,強者文化總是大行其道,屬于主流文化,在國家與國家、團體與團體、個人與個人之間,都是如此。但是,弱者文化也有其獨到的價值,對個人而言,當關系緊張時,它可以作為一個緩沖器;當身心壓力過大時,它可以作為一種融解劑;當身陷挫折痛苦時,它可以作為一種麻醉藥……但是,在大部分時候,人們還是需要爭當強者,通過強大自己的精神和實力,有效地左右自己,進而左右周邊的人和事,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生活的主人。
人生哲思
事物具有兩面性,主張和平不等于放棄斗爭,主張寬容不等于放棄懲罰,主張安全不等于害怕風險,主張快樂不等于逃避痛苦……而一切的行為有一個根本目的——活得更好,為自己,也為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