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薦序:測量,還是感知(5)

智慧社會:大數(shù)據(jù)與社會物理學 作者:阿萊克斯·彭特蘭


彭特蘭通過強調交互行為,把“交互”呈現(xiàn)在了人們的面前。這一點讓我聯(lián)想到商務智能中充斥著大量的“駕駛艙”、以及“用“決策儀表盤”等概念,數(shù)目字管理”的理念。這些傳統(tǒng)工業(yè)管理的思維固然對,但不夠。差在哪里?主要問題是看不清結構?!翱匆娊Y構”是交互的最大目的??匆姼叽卧闹R地圖,這是共有知識的更高層級(參見 2005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奧曼與謝林關于“共有知識”的理論)。彭特蘭因此說,“重要的是交互,而不是所說的內容”。

200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 DARPA),用“紅氣球挑戰(zhàn)賽”來紀念互聯(lián)網(wǎng)誕生 40周年。在全美布設 10個紅色氣球,任何一個能找到全部氣球坐標的個人和組織,將獲得 4萬美元獎金。在全部 4 300余個參與團隊中,彭特蘭率領的團隊最終獲得冠軍,他們僅用時 8小時 52分 41秒,就將全部 10個氣球的坐標標示完畢。

在這一競賽中,大家所能想到的最佳策略無疑是“眾包”,但彭特蘭團隊的眾包策略與眾不同。它的要點在于,與其把任務分解到每個人,不如快速創(chuàng)建一個相互配合的組織。如何快速創(chuàng)建一個協(xié)作型組織?過去的組織者往往采用市場化的思維,強調對個體的激勵,員工在同樣的 KPI之下相互競賽。彭特蘭則將投資花費在構建“社會紐帶”方面,而不是單純地激勵個人(詳見該書第 3章)。他認為,強社會紐帶有利于想法流動,從而帶來社會協(xié)同的積極力量。因此,彭特蘭的“想法流動性測量”,其實瞄準的是社會紐帶強度的測量,這才是促進合作機制的基礎。

傳統(tǒng)的社會學和經(jīng)濟學中,社會結構被看作種族、階級、政治權勢、社會地位塑造的產(chǎn)物,忽略了跨社會階層的思想、想法的流動性,特別打破壁壘、塑造邊疆的創(chuàng)新思想、人際交互的流動性。這正是彭特蘭思考的起點。

在彭特蘭 2010年出版的著作《誠實信號》(Honest Signals)中,他指出“與內容無關的互動模式,可以準確測量想法流和決策”。著名社會學家帕特南( Robert Putnam),在《獨自打保齡》(Bowling Alone)中也提到,“我們是想法、商品、恩惠和信息的交易員,而不只是傳統(tǒng)的市場思維所造就的競爭者。”

從這個角度看,彭特蘭的所謂社會物理學,其實就是強調物質、能量流動之外的第三種流動性:思想、信息的流動性,并進而探討由此帶來的社會結構、認知結構的演化和變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