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xiàn)代生活的序幕 三(7)

趣味生活簡史 作者:布萊森


帕克斯頓設計的氣勢宏大的水晶宮聳立在海德公園,直到1852年夏天。在此期間,人們要決定個處置辦法。幾乎誰也不想把它完全拆掉,但對于它的去向大家?guī)缀鯖]有一致的看法。有個稍稍令人動心的建議是把它改建成一座1000英尺高的玻璃塔。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把它搬到倫敦南部西德納姆的一個新的公園——計劃起名為水晶宮公園。在此過程中,不知怎么回事,工程搞得越來越大。新的水晶宮搞到了原先的一倍半那么大,使用了兩倍的玻璃數(shù)量。由于新址選在一個斜坡上,重建工作更是一項挑戰(zhàn)。它倒塌了4次。新建筑物使用了大約6400名工人,他們花了兩年多時間才完成任務,其中有17個人死在工地上。過去,水晶宮似乎是個奇跡,受到贊美。說來也怪,這一切都漸漸成為過去。它再也沒有在英國人的心中重新占據(jù)中心地位。1936年,整個建筑物在大火中化為灰燼。

舉辦博覽會10年以后,艾伯特親王去世。就在水晶宮原址以西的地方,建起那個哥特式大宇宙飛船,名叫艾伯特紀念堂,耗資達12萬英鎊,差不多是建造水晶宮費用的一倍半。今天,在一頂巨大的鍍金華蓋底下,艾伯特坐在里面的寶座上。他腿上擱著一本書:博覽會的目錄。倫敦沒有約瑟夫·帕克斯頓或亨利·科爾的雕像或別的紀念物。原來的水晶宮本身,現(xiàn)在只剩下一對裝飾性的大鐵門。那是通向帕克斯頓的展覽館入口的檢票處,如今已經(jīng)不為人所注意,只是作為海德公園和肯辛頓花園之間的分界線。

鄉(xiāng)村牧師的黃金時代也突然結束了。19世紀70年代,英國開始了一個嚴重的農(nóng)業(yè)蕭條時期。那場危機對土地所有者以及靠土地所有者過富裕日子的人都是個嚴重的打擊。6年當中,有10萬農(nóng)場主和農(nóng)場工人離開了土地。在我們的教區(qū),人口在15年里幾乎減少了一半。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整個教區(qū)的應納稅額只有1713英鎊——只比30年前托馬斯·馬香建造教區(qū)長寓所的費用勉強多出100英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