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多年前的1848年,斑疹傷寒癥瘟疫在如今的波蘭領地上西 里西亞(Upper Silesia)肆虐。在本書第二章,筆者提到了魯道夫·菲爾紹(Rudolf Virchow)這位細胞病理學家和政治改革論者。他當時寫道,“瘟疫就像是路標,政治家能從中讀到,這里發(fā)生過全國性騷動。…… 再粗心大意的政治家也不能視而不見。”(Virchow,1848[1985])醫(yī)學人類 學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于兩者的互動,一是作為觀念和行為后果的疾病, 一是作為觀念和行為原因的疾病。正如社會學家斯蒂芬·庫尼茲(Stephen Kunitz)所言:“疾病并非簡單地發(fā)生于社會;疾病也是該社會的一種表 現。”(1994∶142)霍亂作為眾多新近的瘟疫之一,只是創(chuàng)造并表達了社 會和文化精神創(chuàng)傷。在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艾滋病就是很容易得到認可 的此類例子之一;最初由美國流行病學家確認為“同性戀”疾病,后來又 認定為海地病(Farmer,1993)。慢性新幾內亞震顫?。圄敳。е铝?對魔術的譴責,出現了大批村民從村莊驅除妖魔的活動(Lindenbaum, 1979)。上世紀90年代,印度的瘟疫導致了伊斯蘭教國家無端終止貿易的 重大事件,造成的損失數以億計。非典爆發(fā)頭兩個月就給中國內地、香港 和臺灣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損失。在上述每個事例中,瘟疫均顯露出社 會中的特殊沖突:貧困對富有、同性戀對異性戀、巫師對患者、印度教對 穆斯林、西方對東方。
人類學家使用了某些概念,把文化與流行病詮釋結合在一起,而且這 些概念與其他學科也密切相關。從整體上來看待歷史、政治和文化數據, 就可以綜合詮釋為什么在特定時期的特定環(huán)境 下,人們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審視和評估個人和群體風險,責任范疇和干預過程的類別就更加顯 豁直觀。觀察衛(wèi)生醫(yī)療系統(tǒng)應對疾病爆發(fā)的自身變化可以揭示新的途徑和 方法來評價衛(wèi)生體制的功能。展示政府如何利用疾病的標簽來創(chuàng)立并固化 階層和種族劃分,不僅有利于評估和設計更好的衛(wèi)生干預措施,而且也有 利于理解政府如何創(chuàng)建并強化社會分層。另外,平民百姓對新干預措施的 反應,不僅揭示了公共衛(wèi)生干預措施的優(yōu)點,也展示了平民的社會和文化 構成(Lindenboun,1979;Syme,1974)。就某些情況而言,這些認知可用 于改進干預措施,就另外一些情況而言,這些觀點能提供重要的外部批評。
然而問題依然存在:霍亂爆發(fā)究竟有什么文化含義?霍亂在美洲的 再現是系統(tǒng)幾近崩潰的標志?;魜y反映了國家內部乃至北美洲、南美洲 或中美洲之間財富權力的劃分。霍亂甚至揭露了緊急援助的非道義:美 國國會1992年劃撥了1000萬美元資助拉丁美洲防治霍亂,但對同時爆發(fā) 霍亂瘟疫的非洲則沒有劃撥任何特種基金。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披露,非洲 瘟疫1992年報告了155,000病例,死亡近14,000人,病例死亡率達9% (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0)。人類學對霍亂的追述探索揭露了根深蒂固的風 險和危險理念:窮人把風險帶給富人;病人把風險帶給健康人;蒙難 者的把風險帶給幸免者。
雖然霍亂的傳播和治療揭示了人類行為和理念的某些成分,但其他現 代瘟疫也要講述自己的故事:艾滋病、肺癌、瘋牛病、非典,或其他許多 種疾病,均顯示了人類群體是如何組織、排列、管理、綿延或隨著時間的 流逝而滅絕的。充分探索這個問題,了解哪些是特殊問題,哪些是一般問 題,有待于人類學對更多瘟疫爆發(fā)進行調查研究(如Briggs 和Mantini-Briggs,2003;Farmer,1999;Guillemin,1999;Lindenbaum,1979)。
當然,霍亂是一種充滿隱喻的疾病,所以馬爾克斯才為自己的小說選 擇了這個背景。霍亂意味著死亡和威脅,會沿著社會界限傳播肆虐,但也 為人們提供機會進行社會批判、改變自己的社會身份或利用自己的處身環(huán) 境?!痘魜y時期的愛情》中的主角利用霍亂機會達到最后的卓絕超凡。在 小說的最后一行,當船上虛晃著霍亂旗子,帶著那對年長的戀人靠岸時,
船長問道:“您認為我們來來往往還能保持多久?費洛倫蒂納·阿里薩的 回答早已準備了53年7個月又11個日夜[自從他第一眼瞧見了自己的愛 人]。‘永遠’,他說。”(Garca M噐quez,1989∶348)
閱讀參考資料
Barua D. and W.B. Greenough III, eds. 1992. Cholera. New York: Plenum Medical Book Company.
Briggs C. L. and C. Mantini-Briggs. 2003. Stories in Times of Cholera: The Transnational Circulation of Bacteria and Racial Stigmata in a Venezuelan Epidemic.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osenberg C. E. 1987. The Cholera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in 1832, 1849, and 1866.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now J. 1936 [1855]. Snow on Cholera; Being a Reprint of Two Papers by John Snow. 2nd. rev. edition. New York: Commonwealth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