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么多年的生活中,我自己在對社會、對世界的認知上做出過無數(shù)次大大小小的調(diào)整,我嘗試過許多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與處世準則,我希望自己能找到無論是從內(nèi)在還是從外在都能給我源源不斷能量的人生信念。
保持危機感,或許不是最好的,不是最有效的,但它卻是最有穩(wěn)定價值的“生存”法則。
人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動物,在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之下,求生本能是我們繁衍至今最強勁的動力。
隨著人類的發(fā)展,我們建造了房子,擁有了社會福利,還有勤勞的雙手,我們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能夠得到保障,因此就使我們的本能退化了。
一個人在何種情況下是最有動力、最敏銳、最警覺、最強大的?
那就是在他的生存受到了威脅,他最基本的生命延續(xù)的需求受到了威脅的時候。
因此,保持危機感是一個人從根本上能夠發(fā)揮自己最大能力與潛力的法則。
不可否認,有些人同樣因為對物質(zhì)的追求、欲望的驅(qū)動、對智慧與生命本質(zhì)的探索等而發(fā)揮了自身的力量與潛力,但這種主動出擊的人只是少數(shù)。對大部分人而言,他們很難因為對某種外物的追求,或僅僅是滿足片刻的欲望及成就感而能夠打敗自身的懶惰與懈怠,去踏踏實實地做一些事情。
只有轉(zhuǎn)變思維,轉(zhuǎn)換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再從外界或者是從不可控的因素里來尋求動力,而是激發(fā)你最原始的天性。站在現(xiàn)實的層面,這樣對大部分人而言會更好一些。
現(xiàn)在,我們來談?wù)勥@一條在生活中的實際操作將是怎樣的。
比如戒煙,許多人都知道有一本神奇的書叫作《這本書能讓你戒煙》,據(jù)說,看完了這本書的人基本都把煙戒了。
但是,很多人會因為“害怕”自己真的把煙戒了而對這本書十分抗拒,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放棄了改變自己的機會,同時也放棄了與之相隨的謹言慎行、贊美別人、堅持努力等能令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從一開始,你的內(nèi)心就是抗拒的,無論讀多少心靈雞湯,無論看多少精神格言,對你而言也只是看的時候一時醒腦,一旦丟下手機、放下書本,你還是會像以前一樣渾噩度日、懶懶散散。
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放棄或抗拒,恰恰是在繞開“保持危機感”這條法則。
保持危機感是為了即便自己潛意識里討厭某些事情,但你依然能夠堅持去做這件事情。同時,保持危機感也是為了能讓你在一開始就清醒地意識到,并真正地接受:你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你自己,你需要為你自己的言行、為你的作為、為你的家人、為你的未來負責(zé)。
保持危機感,它是一個起點,是你真正為自己而活的基石。它也從另一個維度上令你變得警覺,讓你學(xué)會為自己負責(zé)。
你戒煙,是因為煙會危害你的健康,甚至危及你的生命;你努力工作,是為了避免失業(yè),避免你在自己各種欲望高漲的時候無法得到滿足;你不在晚上十一點之前睡覺,你在第二天就無法保持充沛的精力;你吃太多的垃圾食品,就會危害你的身體健康……
那么,保持危機感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具體又該如何操作?
保持危機感,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變得覺知。
你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并且經(jīng)常用一些危機來刺激自己。一開始,你可能不會因為害怕虛度光陰、害怕錯過時機而馬上擁有行動力,但至少會令你不再安然地打游戲、拖延……
為自己負責(zé)和保持危機感這兩點分別是從內(nèi)在和外在兩個方面去改變自己,其核心是希望能夠你能去做一些你想做卻從來沒有付諸行動的事。
你必須要有耐心,并愿意持之以恒地通過提醒自己,來改變自己潛意識里對自身與現(xiàn)實的認知,從而令你的行為逐漸改變。
這世上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成功方法,也沒有你看了馬上就能改變?nèi)松奈恼?,重要的是,希望我寫的這些文字能給你的思想打開一扇窗,令你意識到,那些深埋在你內(nèi)心的想法或許可以嘗試并堅持一下。
說不定,你的人生就會因此而踏上轉(zhuǎn)折的起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