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篇 慈覺大師初建楞嚴院

今昔物語(浮世繪插圖珍藏版) 作者:北京編譯社 譯;周作人 校


第二十七篇
慈覺大師初建楞嚴院

古時,傳教大師有個衣缽弟子,人稱慈覺大師。他繼傳教大師之后,總管比睿山,一心想使佛法昌盛,志愿非常懇切。

首先,他另行修建了一所楞嚴院,并建造中堂。中堂里供奉觀世音、不動明王和毗沙門三尊佛像。他從唐國帶回許多佛舍利子來,貞觀二年,總持院建成之后,舉辦了首次的舍利子會,從此,舍利子會便在山中流傳下來。會上邀請許多僧人并備有音樂,并定為傳統(tǒng)的法會,舉辦的日期不定,只以山花盛開為期。

貞觀七年建成常行堂,七天七夜連續(xù)不停地念佛修法。自八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夜晚,一直可以聽到這些極樂圣重贊頌阿彌陀如來的聲音。人們稱這種聲音是引聲。引聲是大師從唐國傳來的,一直流傳在山上。免除身、口、意三業(yè)之罪的功效,莫過于身常拜佛、口常念經(jīng)、心常思道。

唐國有一尊神,名叫赤山,他起誓要護守大師,因此便跟隨大師來到日本,后來他就永留比睿山中,如今楞嚴院的中堂旁邊便有他的神像,赤山尊神發(fā)誓奉守此山的佛法,所以他永久留在山上。比睿山中有一棵大杉樹,大師住在樹洞中如法精進,書寫法華經(jīng)。經(jīng)書寫成之后,供奉在一間新蓋的經(jīng)堂里,從此,如法經(jīng)便開始問世。當(dāng)時國內(nèi)有許多道高的尊神,都發(fā)誓來輪流護守此經(jīng),直到今日,如法經(jīng)仍然藏在經(jīng)堂中。

杉樹的洞穴也仍然存在。有道心的人必當(dāng)前往參拜。人稱橫川慈覺大師就是此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