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速成中學發(fā)展

文化新人:工農(nóng)速成中學舉辦與成人掃盲運動開展 作者:


二、速成中學發(fā)展

●胡朝芝說:“只要有了高質量的教師,就能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學生?!?/p>

●程希文在作文里寫道:“我們剛來校時,學習抓不住重點,也不知道從哪下手,聽到老師講解后,我才明白了?!?/p>

●傅振理說:“我以極大興趣來學習文學。我不僅把錯別字從文章中‘驅逐出境’,而且已有能力欣賞偉大文學家的名著了?!?/p>

學校選用自編教材

為了使各地工農(nóng)速成中學明確自己的教學方向,在1952年,教育部頒發(fā)工農(nóng)速成中學分類教學計劃。

該計劃是:

第一類,預備升入高等學校文史、財經(jīng)及政法等科,以語文、歷史、地理等課程為重點;

第二類,預備升入高等學校理科、工科有關專業(yè),以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課程為重點;

第三類,預備升入高等學校醫(yī)科、農(nóng)科及生物學科,以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為重點。

根據(jù)教育部頒布的教學計劃,北京實驗速成中學歸屬人民大學后,因總的方面需要與人民大學設科相銜接。所以,經(jīng)領導批準,自1952年新生入學,學校實施第一類教學計劃。

在速成中學建校初期,學校選用正式出版的普通中學教材,作一些適當增減。后來,針對工農(nóng)學生的特點,多采用自編的教材。

如語文教材,特別選用了高玉寶的《半夜雞叫》和郝建秀的《進京日記》作課文。古文編選了《石壕吏》等反映勞動人民苦難生活的詩文。

課外閱讀材料,選用《新兒女英雄傳》、《暴風驟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等作品片斷。

對于其他教材,如算術、代數(shù)、幾何、三角、物理、化學、中外歷史、地理等,各科教師也都作了大量的編選和取舍。

圍繞教學中心工作,學校組織教師到校外參觀學習,校內(nèi)公開教學,教研室集體備課。采取各種措施了解學生的困難和需要,提高教學的質量。

針對學生程度不齊的情況,按學生程度編班,按班級教學,對那些文化程度較低的學生則采取先補習,后正式進班的辦法。

工農(nóng)學生那種自覺的勤學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教員們。

在北京實驗速成中學,在每周一次的作文課上,學生們常??嗨冀箲]到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從星期六拖到星期一,但總要把作文寫好。

他們作文的內(nèi)容,的確要比普通中學的生動而具體,作文題目也總以說自己切身的事為宜。已經(jīng)做過的作文題目有:《記開學典禮》、《自傳》、《母親》、《最難忘的一件事》、《記五一勞動節(jié)》。

在這些題目中,學生們寫出了不少動人的故事。教員們鼓勵他們“有啥說啥”,要他們不要拋棄自己生動的語言,而去學些空洞的形容詞,或者陳腐的文言。

并且規(guī)定,學生作文必須當堂交上來,以免在課外耗費太多的時間,而影響其他課程。

張萍是在1954年,上中國人民大學附設工農(nóng)速成中學的一年級一班。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學習后,張萍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李大娘把余糧賣給國家》。

作文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村民會散會后,李大娘在回家的路上低頭默默地想著。不知不覺,踏進了自己的小院,她熟悉地推開房門,回頭又把房門虛掩上。拿起桌上的旱煙袋,裝上滿滿的一斗煙葉,坐在床沿上,一面慢慢地抽著,一面回憶著剛才會議上使她局促不安的情景:

村長和支部書記講完要把糧食賣國家的道理后,大家都紛紛表示愿意把糧食賣給國家。接著就有不少人當場報了他家可以賣的數(shù)字。但是她卻因為心里還沒定弦,不愿意說什么?!?/p>

這篇作文寫得非常的生動,引人入勝。

但是,要知道,像張萍這樣的同學,在入學時一般都只有小學的文化水平。可是經(jīng)過短時期的學習,他們就有了顯著的進步。

單單從這篇作文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們的一部分成就。這些成就充分說明了,工農(nóng)青年們是能夠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能夠使自己成為國家建設事業(yè)中的骨干力量。

同時,從學生們的習作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里,勞動人民才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才可以過上盼望已久的幸福和快樂的生活。

哈爾濱工農(nóng)速成中學,是在1950年初創(chuàng)辦的。在同年的5月15日,開始正式上課。

學校建在哈爾濱市風景優(yōu)美的兆麟公園的南門外。在校的學生們,對學習都非常地熱心和認真。不論哪一科老師指定的作業(yè),同學們都能按時或提前完成,并且做得很好。

教師們的教學,多采用自編的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做相應的調(diào)整。

在各科預復習中,學生遇到稍有不明白的地方,都進行追究和請問老師。如語文課中的地名、人名的用字,同學們都單獨提出,要老師講解它的意義和用法。

在講課當中,你會看到一個個同學側著耳,伸長著脖頸,一動不動地凝神注意著老師和黑板上每一個字。

在班務日志上,你會經(jīng)常看到“同學們學習情緒高漲”這樣的令人興奮的記事。

學生的文化程度相當于高小初中之間,有四分之三的學生只上過二、三年學校,有的同學過去根本就沒進過學校。能有現(xiàn)在的文化水平,一般都是在工作中學習的。

因此,他們初踏進這所新型的正規(guī)的學校,在生活上不習慣。在第一、二周的上課中,各科怎樣學習,怎樣支配力量,分配時間,同學們都覺得沒有辦法。

筆記橫寫一頁,豎寫一頁,滿紙亂涂。老師提問也不起立,不舉手,坐著講。但是這些缺點一經(jīng)老師點明,馬上就改掉了。

在一個月的學習中,各科都獲得了顯著的成績。在第一次作文中,周廷貴同學共寫錯別字21個,但在第三次作文中,只有3個錯別字。

學生的算術程度在入學時是相當?shù)偷?,一般連式子都列不出。孫兆廣同學不但算式列不出來,連10個阿拉伯數(shù)字都把握不清。但是,他在小考中,卻獲得了70分的成績。

同學們在一個月的艱苦地學習過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難。在學習方法上也有了顯著的進步。

程希文同學在作文里這樣寫道:我們剛來校時,學習抓不住重點,也不知道從哪下手,聽到老師講解后,我才明白了。

師生互敬互愛,關系和諧,課堂內(nèi)外,充滿奮發(fā)向上的激情。

各地速成中學都按照教學計劃,緊張地進行著教學。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工農(nó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濃更強了。

原清華附設工農(nóng)速成中學的黨委書記郭德魁,以及清華第一屆黨委書記何東昌,曾高度贊揚工農(nóng)速成中學這種教育形式,稱其為“人民教育的創(chuàng)舉”,體現(xiàn)了黨的關懷和當時人們的學習積極性。

正是這種“為工農(nóng)兵服務”,“工農(nóng)群眾知識化”的思想,對鞏固社會主義政權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摸索改進教學方法

全國各地的工農(nóng)速成中學的生源,主要是部隊、機關、工廠中,文化程度較低的工農(nóng)群眾,目的是培養(yǎng)真正的屬于無產(chǎn)階級的知識分子,培養(yǎng)“紅色工程師”,提高廣大工農(nóng)的知識水平。

根據(jù)中央的要求,速成中學的教育計劃就是在3年內(nèi),完成初中、高中的全部課程。

由于學習的時間有限,教材內(nèi)容跨度大,學生的文化水平又低,而且程度高低不等,使得教學難度也相對較大。

怎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根據(jù)教材,組織課堂教學,是當時速成中學的教師們,時時處處都要議論的話題。

為了達到速成的目的,大連工農(nóng)速成中學的教師們,也經(jīng)常開會研究改進教學方法。

面對著大部分還不具備高小知識的同學,要上中學的課程,提高仍然采用中學的教學方法,效果一定是不好的。

根據(jù)師生座談會上同學們提出的建議,試用了一些新的教學法,如上自然課時,同學們聽不懂,就多利用實物圖標;歷史課記不清某朝某代,教師則以講故事的方式或把歷史過程簡單化,只講主要的有系統(tǒng)性的,不必要記的,則盡量省略。

另外,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都盡可能地使用簡而易懂的通俗語句,寫字也盡量避免潦草。這些看起來雖是小事,但是對學生來說,這是很重要的。

班主任和??平處焸儯瑢ψ约旱娜蝿斩几械焦鈽s和愉快,并認為這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鍛煉。

教語文的許老師說:“學生們是這樣坦白直爽,不會虛言假套,有意見馬上就提,并都能自覺地抓緊學習,絲毫不用老師操心。”

李德尊老師說:“我們只要把這種精神堅持下去,教師熱心教導,同學們認真學習,一定能按期完成任務?!?/p>

在所有從事速成中學教學的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全國的速成中學的學習成績?nèi)招略乱妫虒W氣氛融洽,和諧發(fā)展。

學校勤儉奮斗抓教育

在建國初期,舉辦工農(nóng)速成中學,其辦學條件是非常艱苦的,困難重重,令人難以想象。

因而,這就需要各方面人員的相互理解和共同的努力,把學校辦好。

當年,從祖國各地、各個崗位走到一起的速成中學的老師們,在祖國的號召下,而努力地學習和工作著。他們一心想要把自己所學的全部教給學生們,這也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作貢獻。

就以北京實驗速成中學為例。在1952年的時候,學校的校舍,只有東教學樓,圖書館、大飯廳、北一樓、北二樓,以及散布于校園中心幾處的尚未被拆除的舊民房。

南小樓當時尚在建造中,學校的圍墻也只是用釘在木樁上的鐵絲圍起來的。

當時,學校還沒有暖氣設備,冬季要生煤爐,老教師們自己會生爐子,因而辦公室里總是爐火旺盛,讓人感到暖暖的。

年青的教師不會生爐子,晚自習后回到冰冷的宿舍后,就只好到鍋爐房灌兩瓶熱水,洗漱后,披上大衣,圍著被子,腳蹬暖水袋,然后坐在床上看書、備課、批改作業(yè)。

為了提高教師素質,學校規(guī)定全校教師必須參加人民大學附設馬列主義夜大學學習。中國革命史、馬列主義基礎、政治經(jīng)濟學和哲學4門課程,每年學習一門,4門考試均及格,才發(fā)給結業(yè)證書。

每當周一、周四,教師們?nèi)ヒ勾笊险n時,學校的高升禮股長,就帶著田全明師傅,在宿舍的樓道里為師生們生爐子。

老師們下課回來,看見高升禮和田全明師傅,滿臉滿手都是煤灰,樣子像包公,于是就親熱地戲稱高升禮為“包股長”。

那些不會生火,經(jīng)常受凍的年輕教師,一開宿舍門,此時爐火正旺,心里感覺格外的溫暖和舒適。

那時,在通向南小樓西門的甬路旁,曾有一個用玉米秸作支架,用麥秸和泥蓋成的三角形尖頂小棚,是南小樓竣工前,看守工地的民工休息的地方。

一次,有位教師從甬道走過,看見高股長的愛人從棚中彎腰“爬出”。于是便好奇地詢問,一問才知道,她是來探親的。

這位教師后來責問高股長,怎么想得出用這樣簡陋的“窩棚”招待家屬。

高升禮無奈地嘆口氣說:“沒有房子?。∥矣植荒茏屗∵M南小樓,干擾老師們休息,湊合住幾天,就讓她回去。”

可見,當時員工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的艱苦。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退卻,因為在他們的心中,裝著一份責任和義務。能為國家的建設培養(yǎng)人才,盡一份力量,他們的心里感到無限的榮光。

當時,盡管生活條件艱苦,工作任務也相當繁重。但是,速成中學的老師們都在同甘共苦,努力奮斗著。

在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把工農(nóng)速成中學辦好!

工農(nóng)兵學生開始畢業(yè)

工農(nóng)速成中學的學生大多來自工廠、部隊、機關等單位和部門。有的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洗禮,有的是勞動模范……

因而,工農(nóng)兵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大,20多歲入學的學生,還算年輕的。

有的學生已經(jīng)30多歲了,成家有子女者居多,生活負擔重,記憶力差,文化水平真正達到小學畢業(yè)的是極少數(shù)。

對這些學生們說,背槍扛鋤都不怕,握起筆來就覺得重,額頭上要流不少汗。

學生們常常課間不休息,熄燈后在路燈下、廁所里看書,甚至打著手電在被窩里學習。

這些工農(nóng)學員政治素質高,多數(shù)是共產(chǎn)黨員,學習目的明確,態(tài)度端正,學習刻苦。

學生耿桂珍,來校前在劉少奇身邊工作。耿桂珍在來校學習時,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都在她的紅皮本上題詞、留言,鼓勵她認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新中國建設服務。

有的學生提出:“寧可多掉幾斤肉,學習決不讓落后”。還有的說:“決不讓學習上的問題過夜!”學習的盡頭很足。

有些學生是英雄、勞模,每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就要離校,開慶祝會或參加首長接見,外出參觀訪問,因此誤課較多。

針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們總是利用他們空余的時間,分別為他們補課。講一次不會,就換一種方法再講,抽象的聽不懂,就用實物,制教具、畫圖表……

對于個別學習吃力的學生,老師們就手把手的教。有時為了一個數(shù)學題,老師要從小學的基本知識講起,再聯(lián)系本題,直到學生聽懂為止。

老師們想方設法地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學生們也尊敬熱愛老師。

沈陽市工農(nóng)速成中學,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探索后,學生的學習也開始逐步走上了正常的軌道。

一般的學生已學會了寫短文,會分段落、會應用普通的標點符號了。

同學們原來的文化程度一般都較低,不少人從未正式學過算術。但經(jīng)過刻苦學習后,現(xiàn)在卻進步得很快,這大大地增強了師生們在三、四年內(nèi),學完中學基本課程的信心。

人民大學附設工農(nóng)速成中學,在東養(yǎng)馬營時,院子小,過道窄,師生相遇,學生一定會道旁恭立,讓老師先走。校外相遇,學生也都以師禮相待。

天涼時,學生總是開教室后面的窗子通風,而不開講臺旁的窗子,怕老師著涼。講臺桌上,總是放著熱水,桌旁有一把椅子讓老師休息。

年輕的教師王干楨剛剛登上講臺,不免有些緊張。而那些年齡比她還要大的工農(nóng)學員,就鼓勵她別害怕,大膽地講。

第二屆學生傅振理說:

我以極大興趣來學習文學。我不僅把錯別字從文章中“驅逐出境”,而且已有能力欣賞偉大文學家的名著了。

貧農(nóng)子弟孫德福入學前,只上過3年學。

第一次寫作文,孫德福用了4個小時,寫了一篇將近200字的短文。其中,有24個錯別字,3個病句。

而到畢業(yè)時,孫德福在最后一篇習作《三年》中,他用2??萬多字,有條理、有中心地,總結了自己3年來的各方面收獲。

參加高考時,孫德福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留蘇預備班,同時考入的還有4位同學。

早期畢業(yè)的工農(nóng)學生出路寬,備受重視。第一屆畢業(yè)生中,有59人升入人民大學各系,21人考入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等其他高校,成為新中國的高級建設人才。

未考入大學的學生,經(jīng)過學習和提高,也都成了各部門的領導和業(yè)務骨干。

因為這是一所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學校,大家都為這所嶄新的學校所吸引。捷克大使夫人以記者身份,首先前來參觀,并向國外報道了這個新事件。

哈爾濱工程學校,師范大學工農(nóng)速成中學師資訓練班,東北工農(nóng)速成中學的教職員代表們,都前來參觀并學習。

教職員們把學到的教學經(jīng)驗,帶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培養(yǎng)優(yōu)秀合格的工農(nóng)兵學生,獻出自己最大的熱情和力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