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門垛上的雞爪圖

老舍的青少年時代 作者:李怡,王玉春 著


四 門垛上的雞爪圖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對于“苦”,童年的老舍可謂有著最真切的體認(rèn)。

在父親去世之初,老舍的母親還能按慣例從清政府領(lǐng)到一點撫恤金。可是,隨著清王朝的覆滅,不僅微薄的撫恤金泡湯了,滿族人的地位也一落千丈,當(dāng)時有個流傳很廣的笑話,一個民國官員問一個滿族人:“你是什么人?”滿族人回答:“報告老爺,我是‘旗人’?!惫賳T大怒:“大膽!我也只敢‘騎馬’,你卻敢‘騎人’?!”對方慌忙解釋道:“不是‘騎’人,我在旗?!惫賳T高聲呵斥:“再騎就揍死你!”旗人地位的淪落由此可見一斑。

如此一來,全家就只能依靠母親一人縫補(bǔ)漿洗以及做各種雜工來維持生計。當(dāng)時,有許多外省人在北京做買賣,比如干果商就大多是山西人,他們往往整年不回家,甚至三年五載才得以回去一趟,所以他們在北京做粗布襪子和衣裳的活計就要專門找人來做,老舍母親的活就是給他們做的。一年四季,母親手里總是有忙不完的活兒,放下這活兒又有那活兒。很晚了,她還坐在炕上就著昏暗的燈光縫補(bǔ)衣服。常常是一覺醒來,母親仍在縫,老舍說:“媽,睡吧,天快亮了!”她總說:“好,這就睡。”日復(fù)一日,這樣的對話天天上演。老舍說,生活正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通常,一家人每日只進(jìn)兩餐,每餐只有一樣菜,夏天佐飯的“菜”,往往是鹽拌小蔥,冬天是腌白菜幫子,放點辣椒油。最難吃的則是把一點菜葉子和糧食摻在酸豆汁湯里,熬成稀糊糊,一天三頓,就算是飯了。老舍說:“有錢人家也有喝豆汁的,細(xì)瓷小碗,漆木筷子,再來上一碟芝麻辣咸菜,人家是喝那個味呢。而我們窮人卻拿它當(dāng)飯。到了伏天夜里下暴雨的時節(jié),一家人就要坐到天明,以免屋頂忽然塌了下來,同歸于盡?!?《寶地》)這樣一個孤兒寡母的家庭,又適逢多難之秋,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捉襟見肘的生活,賒欠成了一種必不可少的補(bǔ)充,老舍家的門垛上就常常被畫上白色的雞爪圖。所謂的雞爪圖,就是賒賬時被債主在墻上畫的白道道,五道兒一組,頗像雞爪子。老舍說:“賣燒餅的、賣炭的、倒水的都在我們的和許多人家的門垛子上畫上白道道,五道兒一組,頗像雞爪子。我們先吃先用,錢糧到手,按照雞爪子多少還錢?!?《正紅旗下》)門垛上的雞爪圖正是賒帳的標(biāo)志,以這種方式直白地宣告貧窮。在門外的小販而外,母親只和油鹽店、糧店,發(fā)生賒賬的關(guān)系?!拔覀儾欢燥堭^,我們與較大的鋪戶,如綢緞莊、首飾樓,同仁堂老藥鋪等等都沒有什么貿(mào)易關(guān)系。我們每月必須請幾束高香,買一些茶葉末兒,香燭店與茶莊都講現(xiàn)錢交易;概不賒欠?!?《正紅旗下》)賒賬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倘若不節(jié)省開銷,年根兒底下債主子們恐怕是要把門環(huán)子敲碎的。所以,老舍眼中的新年有著“二重性格”:一則以喜,到了新年總是歡喜;二則以憂,怕討債的。要想歡歡喜喜過新年,似乎就不應(yīng)當(dāng)借債。“可是有一層,不借債在理論上是很好嘍,實際上做得到么。假如有一天兩手空空,肚子亂叫,你怎辦?為求新年的無憂而一定不去借錢,你就活不到新年了。”(《新年的二重性格》)

◎清末京城里的貧苦旗人兒童(《老舍圖傳》)

雖然舒家的賒賬范圍并不很大,可是足以逐漸形成寅吃卯糧的傳統(tǒng),一領(lǐng)到餉銀,就要馬上去還債。而還完了債,也就所余無幾,于是,只有繼續(xù)去賒,形成惡性循環(huán)。倘若出了意外的開銷,像獲得做娶親太太之類的榮譽(yù),還債的能力自然就更低了。做娶親太太是一種很大的榮譽(yù),只有堂堂正正,一步一個腳印的婦人才能負(fù)此重任??墒牵プ鋈⒂H太太不但必須坐騾車,而且還要臨時雇個富有經(jīng)驗的、干凈利落的老媽子來攙著上車下車、出來進(jìn)去,這樣才像樣。至于服裝首飾呢,也必須格外出色,才能壓得住臺。如此一來,消費就增多了,虧空便越來越大。因此,即使關(guān)下銀子來,一家人也不能有喜無憂。往往是拿著現(xiàn)錢回到家,母親就開始發(fā)愁了——

她抓些銅錢當(dāng)算盤用,大點兒的代表一吊,小點兒的代表一百。她先核計該還多少債,口中念念有詞,手里掂動著幾個銅錢,而后擺在左方。左方擺好,一看右方(過日子的錢)太少,就又輕輕地從左方撤下幾個錢,心想:對油鹽店多說幾句好話,也許可以少還幾個。想著想著,她的手心上就出了汗,很快地又把撤下的錢補(bǔ)還原位。不,她不喜歡低三下四地向債主求情;還!還清!剩多剩少,就是一個不剩,也比叫掌柜的或大徒弟高聲申斥好的多。(《正紅旗下》)

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與寡母相依為命的老舍早早地就承受了家庭的苦難,從剛一懂得點事就知道了愁吃愁穿,成為母親的小幫手。在母親與三姐做事時,他就像個小跟班似的,老是在后面跟著。她們洗衣服、做衣服,他就在一旁遞烙鐵、添火、送水;她們澆花,他就張羅著取水;她們掃地,他就撮土;他還兼管喂狗、掃地和給灶王爺上香,以便讓母親和姐姐多趕出點活兒來。他和姐姐還常常到門外去數(shù)墻垛上的雞爪圖案,詳細(xì)地記住,以供母親制定生活預(yù)算作參考。

艱難的生活也使老舍更加懂得珍惜,懂得衣食的來之不易。老舍上小學(xué)時,已經(jīng)出嫁多年的姐姐,給小弟弟做了一雙新布襪。老舍興高采烈地給穿上去上學(xué)。放學(xué)回來,姐姐卻發(fā)現(xiàn)弟弟光著腳。姐姐不解地問,“你的新襪子呢?”老舍從書包里掏出那雙新襪子,說:“姐姐,我一出校門就脫掉了,我怕穿壞了。我上學(xué)時穿,放學(xué)了就脫掉。姐姐,我要和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比學(xué)習(xí),不是比闊氣?!钡诙?,老舍仍穿著以前穿的舊襪子,昂著頭上學(xué)去了。走著走著,老舍想,我把鞋也脫下來,不就可以少磨些鞋底嗎?于是,大街上多了一個光著腳走路的小小讀書郎。

◎光著腳丫去上學(xué)(卓文編繪:《激勵孩子學(xué)習(xí)的名人成長故事》,上??茖W(xué)普及出版社2008年版)

即使成名之后,老舍仍然保持著儉樸的好習(xí)慣。在英國東方學(xué)院作華語講師時,朋友眼中的老舍“一套嗶嘰青色洋服冬夏長年不替,屁股上磨得發(fā)亮,兩袖頭發(fā)光,胳膊肘上更亮閃閃的,四季無論寒暑只此一套”(1)。還有一次,老舍應(yīng)邀參加一個舞會。舞會這樣的場合,自然在穿著上要講究一些,可是老舍只有兩套灰布中山裝,洗過幾次后,就顯得舊了,穿在身上像個清潔工。老舍就穿著這套衣服進(jìn)了舞會,他對投來不解目光的朋友說:“對不起了,這已經(jīng)是我最好的衣服了。”(2)

雖然艱辛,老舍的童年卻沒有因此而變得漆黑一片,從老舍不多的敘述中我們依然可以捕捉到亮色。他沒有玩具,可他照樣自娛自樂,自得其樂。一塊棉花、一根做活兒的小線、一片布頭,就能饒有興味地玩上半天,幾個磕餑餑用的泥模子和一副染了顏色的羊拐都成了他的寶貝,給他帶來許多的樂趣。還有8號院里的花花草草、小鳥、夏日樹上垂絲而下的槐蟲,甚至一個水缸,在他的眼中也如此生動:

在夏天,什么地方都是燙手的熱,只有這口缸老那么冰涼的,而且在缸肚兒以下出著一層涼汗。一摸好像摸到一條魚似的,又涼又濕。

◎童年的老舍沒有玩具,幾個磕餑餑用的泥模子和一副染了顏色的羊拐都成了他的寶貝
◎老北京廟會、集市上就有賣泥餑餑模子的攤兒。買回一些泥餑餑的模子,再挖回些黃黏土,用水和好,放在模子里按實、抹平、磕出,就成了泥餑餑。泥餑餑種類很多,有狗、貓、虎、豹、鳥等

更何況,他還有一個堅強(qiáng)樂觀、熱愛生活的母親,所以,盡管很苦,但老舍依然度過了一個完整的童年,“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養(yǎng)花》)。多少年后,回憶起童年的往事,老舍說:“也不知怎么就覺得分外甜美”,“每一回想就覺得滋味深長,又甜又美”(《賀年》)。

◎老舍手跡(胡絜青編:《老舍生活與創(chuàng)作自述》,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7年版)

“童年習(xí)凍餓”是老舍童年的生命體驗,它是一種不幸的經(jīng)歷,但也是一筆可遇而不可求的財富。長大后的老舍就將這種財富一一兌現(xiàn)??嚯y使老舍有了豐富、真實的積累,在苦難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他的很多小說作品都取材于北京市民的生活??嚯y還為老舍提供了新的視角,他體貼母親的辛勞,他明白生活的艱難,他懂得現(xiàn)實的殘酷。老舍筆下的小人物有不得已的忍從,更有不屈的抗?fàn)?,他說:“我永遠(yuǎn)不會成為英雄,只求有幾分英雄氣概;至少須消極地把受苦視為當(dāng)然,而后用事實表現(xiàn)一點積極的向上精神。”是苦難造就了老舍那顆平易親切、樸實無華的平民作家的魂靈。

--------------------

(1)寧恩承:《老舍在英國》,載香港《明報》月刊1970年5、6號。

(2)參見《老舍的勤儉一生》,《文學(xué)與人生》2006年第16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