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二首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shù)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
,半灑云天里。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潨射
,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
,永愿辭人間。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約作于開元十三年秋,漫游江東初至廬山時。廬山,天下名山,在江州尋陽縣(今江西九江)。詳詩意,第二首應作于前,詩人始至山下,遙望香爐峰與瀑布;第一首則作于登上香爐峰后從對面望瀑布。第二首寫對瀑布的整體印象和初始感受,用簡括的七絕體;第一首對瀑布作更為具體形象的描寫,用鋪陳的五古體。
- 香爐峰:在廬山南部秀峰寺左后方。瀑布水:廬山瀑布本名開先,又名黃巖,俗稱瀑布水。
- 欻(xū虛):忽然。隱:隱約。
- 河漢:銀河,天河。
- “江月”句:想象月光照射下瀑布水的空靈景象。
- 潨(cónɡ叢):急流。
- “無論”二句:抒發(fā)面對瀑布水時引發(fā)的游仙之想。瓊液,仙家所飲。塵顏,世俗之人的容顏。無論,猶不但。且,而且。
- 且:將。諧:實現(xiàn)。宿所好:猶宿愿。
- “飛流”句可與第一首“掛流三百丈”句相印證;“疑是”句可與第一首“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二句相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