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選調(diào)和選韻
填詞既稱倚聲之學,不但它的句度長短、韻位疏密,必須與所用曲調(diào)(一般叫作詞牌)的節(jié)拍恰相適應,就是歌詞所要表達的喜、怒、哀、樂,起伏變化的不同情感,也得與每一曲調(diào)的聲情恰相諧會,這樣才能取得音樂與語言、內(nèi)容與形式的緊密結(jié)合,使聽者受其感染,獲致“能移我情”的效果。北宋音樂理論家沈括就曾說過:“唐人填曲,多詠其曲名,所以哀樂與聲,尚相諧會。今人則不復知有聲矣!哀聲而歌樂詞,樂聲而歌怨詞,故語雖切而不能感動人情,由聲與意不相諧故也?!保ā秹粝P談》卷五《樂律》)“聲與意不相諧”,由于填詞者對每一曲調(diào)的聲容不曾作過深入的體味,尤其在詞體逐漸脫離音樂不復可歌之后,學者只知按著一定格式任意“填”詞,盡管平仄聲韻一點兒不差,但最主要的各個曲調(diào)原有的聲情卻被弄反了,那當然是很難感動人心的。
譬如《六州歌頭》,只適宜于抒寫蒼涼激越的豪邁感情,如果拿來填上纏綿哀婉、抒寫兒女柔情的歌詞,那就必然要導致“聲與意不相諧”的結(jié)果。南宋初期的程大昌就曾提到:“《六州歌頭》,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聲為吊古詞,音調(diào)悲壯,又以古興亡事實文之。聞其歌,使人慷慨,良不與艷詞同科,誠可喜也。”(《詞林紀事》卷九引《演繁露》)這就說明此一曲調(diào)的聲情是只適宜于表達激越懷抱的?,F(xiàn)存宋人作品以賀鑄為最早。南宋初期此詞填的最多,也恰恰反映了時代特點。茲舉賀鑄和張孝祥所作各一闋為例。
1.賀作:
少年俠氣,交結(jié)五都雄。肝膽洞,毛發(fā)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lián)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閑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鹖弁如云眾,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東山樂府》
2.張作: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shù),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xiāng),落日牛羊下,區(qū)脫縱橫??疵跸C,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于湖居士長短句》
從這個詞牌的聲韻安排上來談,它連用了大量的三言短句, 一氣驅(qū)使,旋折而下,構成了它的“繁音促節(jié)”,恰宜表達緊張急迫激昂慷慨的壯烈情緒。賀鑄掌握了這一特點,選用了音色洪亮的“東鐘”韻部,更以平、上、去三聲互協(xié),幾乎句句押韻,增加了它那“繁音促節(jié)”的聲容之美,恰與作者所要發(fā)抒的奇情壯采相稱,烘托出一種蒼涼郁勃的不平之鳴,和元雜劇家關漢卿《不伏老》北曲散套的氣派差相仿佛,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張孝祥把這詞牌用來抒寫個人對南宋初期強敵壓境而統(tǒng)治階級卻一味屈辱求和的悲憤感情,改用了清勁的“庚青”韻部,也能顯示出本曲的激壯情調(diào),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但他忽略了仄韻部分,對“繁音促節(jié)”的聲容之美是較欠缺的。
和辛棄疾同時的韓元吉,也曾選用過這一詞牌來表達個人的柔情別緒: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記年時,隱映新妝面,臨水岸,春將半,云日暖。斜橋轉(zhuǎn),夾城西。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玉勒爭嘶。認蛾眉凝笑,臉薄拂燕支。繡戶曾窺,恨依依。 共攜手處,香如霧,紅隨步,怨春遲。消瘦損,憑誰問?只花知,淚空垂。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前度劉郎,幾許風流地,花也應悲。但茫茫暮靄,目斷武陵溪,往事難追。
——《南澗詩馀》
作者只體會到“繁音促節(jié)”適宜表現(xiàn)緊促心情的一面,同時也了解到兼協(xié)仄韻是可以增加本調(diào)的聲容之美,他卻選用了“萎而不振”的“支思”和“齊微”兩部韻,雖然和他所要表達的感情是頗相適應的,但和本調(diào)的原有聲情卻是截然兩回事了。
唐宋遺譜,在元明之后,幾乎全部失傳。敦煌發(fā)現(xiàn)的唐寫本琵琶譜中還保存了若干曲調(diào),而且標明急曲子的有《胡相問》一曲,標明慢曲子的有《西江月》、《心事子》二曲,標明慢曲子和急曲子交遞使用的有《傾杯樂》、《伊州》二曲。大抵《傾杯樂》和《伊州》是屬于成套的大曲,所以一段慢調(diào)、一段急調(diào),更替著演奏,借以表達疾徐變化的不同情感。但這個琵琶譜都是有聲無辭的,我們還沒有辦法拿來說明這些曲調(diào)的聲詞配合的關系。除此以外,就只有姜夔的十七支自度曲,旁綴音譜(并見《白石道人歌曲》);又明人王驥德從文淵閣所藏《樂府渾成》錄出小品譜兩段(《方諸館曲律》卷四《雜論》第三十九下),可供探討。所以,要一一說明唐宋詞所用曲調(diào)的聲情究竟怎樣,是有困難的。但就前人遺作予以參互比較,把每一曲調(diào)的句度長短、字音輕重、韻位疏密和它的整體結(jié)構弄個明白,也就可以仿佛每一曲調(diào)的聲容,使“哀樂與聲,尚相諧會”。例如短調(diào)中的《破陣子》,是適宜表達激昂情緒的。舉辛棄疾所作《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如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稼軒長短句》
我們仔細玩味一下這個調(diào)子的聲情所以激壯,主要在前后闋的兩個七言偶句,正和《滿江紅》的兩個七言偶句性質(zhì)相近。一般詞調(diào)內(nèi),遇到連用長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對偶形式的,所有相當?shù)匚坏淖终{(diào),如果是平仄相反,那就會顯示和婉的聲容,相同就要構成拗怒,就等于陰陽不調(diào)和,從而演為激越的情調(diào)。這關鍵有顯示在句子中間的,也有顯示在句末一字的。單就《破陣子》和《滿江紅》兩個曲調(diào),可以窺探出這里面的一些消息。至于蘇辛派詞人所常使用的《水龍吟》、《念奴嬌》、《賀新郎》、《桂枝香》等曲調(diào),所以構成拗怒音節(jié),適宜于表現(xiàn)豪放一類的思想感情,它的關鍵在于幾乎每句都用仄聲收腳,而且除《水龍吟》例用上去聲韻,聲情較為郁勃外,馀如《滿江紅》、《念奴嬌》、《賀新郎》、《桂枝香》等,如果用來抒寫激壯情感,就必須選用短促的入聲韻,才能情與聲會,取得“讀之使人慷慨”的效果?!稘M江紅》也可改作平韻,姜夔曾在巢湖用為迎神送神的歌曲。列舉如下: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旌旗共、亂云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群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為冠。(自注:廟中列坐如夫人者十三人。)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huán)。 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白石道人歌曲》
作者把許多收腳的字調(diào)都改用了平聲,就立刻使人感到音節(jié)諧婉,富有雍容華貴的情調(diào)。此作和岳飛的作品對讀,一舒徐而一緊促,風致是絕不相同的了。
短調(diào)小令,那些聲韻安排大致接近近體律、絕詩而例用平韻的,有如《憶江南》、《浣溪沙》、《鷓鴣天》、《臨江仙》、《浪淘沙》之類,音節(jié)都是相當諧婉的,可以用來表達各種憂樂不同的思想感情,差別只在韻部的適當選用。這里暫不多談了。
適宜表達輕柔婉轉(zhuǎn)、往復纏綿情緒的長調(diào)的,有如《滿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飲離樽。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秦觀《淮海居士長短句》
《木蘭花慢》: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斗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旁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柳永《樂章集》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十錄李清照《漱玉詞》
我們只要約略檢查一下上面三個長調(diào)的聲韻組織、平仄安排以及對偶關系,就很清楚地看出它是適宜于表達柔情的。它在結(jié)構方面,盡管句度參差,有了許多變化,但在運用聲律上,卻是牢牢掌握住近體詩的基本法則,從而它所構成的音節(jié)也就特別和諧悅耳。當然,由于作者選用各個不同韻部,也就可以表現(xiàn)各類不同情感,然而基本情調(diào)卻是一致的。
適宜表現(xiàn)蒼涼郁勃情緒的長調(diào)的,有如《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見《稼軒長短句》
這個長調(diào)的音節(jié)用“欲吞還吐”的吞咽式組成。關鍵在開端就運用一個上三下四的逆挽句式,再加上前后闋又都使用了三言短句,接著一個上三下七的特殊句式,從而呈現(xiàn)著一種低徊往復、掩抑零亂的姿態(tài)。韻位安排又是那么忽疏忽密,顯示著“欲語情難說出”的哽咽情調(diào),而且必得選用上去聲韻部,不能像用入聲韻那樣可以盡情發(fā)泄,使人低吟密詠,大有白居易“幽咽泉流冰下難”(《琵琶行》)之感。填寫這長調(diào)的作品,最早見于晁補之:
買陂塘、旋栽楊柳,依稀淮岸江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皭厶?,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zhí)?,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晁氏琴趣外篇》卷一《東皋寓居》
這情調(diào)和辛詞基本上是一致的,不過辛詞所感更深,情緒也更郁勃。劉熙載說:“辛詞所本,即無咎(補之字)《摸魚兒》‘買陂塘旋栽楊柳’之波瀾?!保ā端嚫拧肪硭摹对~曲概》)也只是就它的聲容態(tài)度上來講的。
短調(diào)小令類似上面這種適宜抒寫幽咽情調(diào)的,有《蝶戀花》、《青玉案》等,也都得選用上去聲韻部。例如歐陽修的《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六一詞》
又如賀鑄的《青玉案》: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東山樂府》
這兩個短調(diào)所以適宜表達低徊掩抑、哽咽幽怨的感情,是因為全闋除《蝶戀花》的四言句外,整個都用仄聲字收腳,這就呈現(xiàn)一種拗怒的聲容,也飽含欲吞還吐的情調(diào)。舉一反三,對選調(diào)填詞,是倚聲家所宜細心體驗的。
關于不同韻部表現(xiàn)不同情感,也就是掌握第一講所提到的“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的基本法則來靈活運用,上面也曾約略舉例說明過了。
那么,究竟各個韻部的性質(zhì)有什么不同呢?詞韻是平聲和入聲獨用,上聲和去聲同用。清初黃周星論曲,有“三仄更須分上去,兩平還要辨陰陽”的說法(見黃周星《制曲枝語》)。這在填詞時也得予以注意,且待第八講中再為仔細分析。
詞韻的分部,據(jù)所傳南宋初期菉斐軒刊本《詞林韻釋》,并以平統(tǒng)上、去,又將入聲派入其他三聲。有人說是為填寫北曲而設。它的韻目如下:
(1)東紅(2)邦陽(3)支時
(4)齊微(5)車夫(6)皆來
(7)真文(8)寒間(9)鸞端
(10)先元(11)蕭韶(12)和何
(13)嘉華(14)車邪(15)清明
(16)幽游(17)金音(18)南山
(19)占炎
把這韻目來和確為北曲而設的《中原音韻》(元高安周德清著)兩相比較,還是頗有出入的。周的分部如下:
(1)東鐘(2)江陽(3)支思
(4)齊微(5)魚模(6)皆來
(7)真文(8)寒山(9)桓歡
(10)先天(11)蕭豪(12)歌戈
(13)家麻(14)車遮(15)庚青
(16)尤侯(17)侵尋(18)監(jiān)咸
(19)廉纖
這十九部韻的不同性質(zhì),據(jù)明人王驥德說:
各韻為聲,亦各不同。如“東鐘”之洪,“江陽”、“皆來”、“蕭豪”之響,“歌戈”、“家麻”之和,韻之最美聽者?!昂健?、“桓歡”、“先天”之雅,“庚青”之清,“尤侯”之幽,次之。“齊微”之弱,“魚模”之混,“真文”之緩,“車遮”之用雜入聲,又次之?!爸肌敝徽?,聽之令人不爽。至“侵尋”、“監(jiān)咸”、“廉纖”,開之則非其字,閉之則不宜口吻,勿多用可也。
——《方諸館曲律》卷三《雜論》第三十九上
他雖是為著唱曲來談,而且談得也很籠統(tǒng),但各韻部的聲情不同,確是事實,在填詞選韻時也是值得參考的。
明末沈謙另編《詞韻》,也分十九部,但平上去并為十四部,每部拈出平上各一字作為韻目,又別立入聲韻五部。全目如下:
(1)東董(2)江講(3)支紙
(4)魚語(5)佳蟹(6)真軫
(7)元阮(8)蕭筱(9)歌哿
(10)麻馬(11)庚梗(12)尤有
(13)侵寢(14)覃感(15)屋沃
(16)覺藥(17)質(zhì)陌(18)物月
(19)合洽
清道光間,吳人戈載又著《詞林正韻》,雖比較精密,但也只是把唐韻二百六部合并為平上去十四部、入聲五部,基本上還是和沈書相同的。
語言隨著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不斷發(fā)生變化,韻部也就跟著常有分合,但除《中原音韻》以下的北音系統(tǒng)消滅了入聲,和詞韻截然殊致外,其他各部還是差別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