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九、平生云水心,春花秋月語

小窗幽記(中) 作者:(明)陳繼儒 著,鮑建忠 注譯


六九、平生云水心,春花秋月語

【原文】

初彈如珠后如縷,一聲兩聲落花雨;訴盡平生云水心,盡是春花秋月語。

【譯文】

落花時節(jié)所下的雨,初落下時像珠玉彈擊,之后像綿綿細線一樣不斷絕;似乎要將平生似水柔情全部傾訴,仔細諦聽又都是春天百花齊放或秋天月朗星稀下的情話。

【賞析】

心中戀于情,則感受到外界處處是情。落花時節(jié)的雨聲,像在傾訴著人們對良辰美景的眷戀,南唐后主李煜有詞:“春花秋月何時了,花落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可見春花秋月能勾起人們多少的情思。

絲絲細雨,滴落在美麗的花瓣上,令人心碎,觸景生情,不由得使人聯(lián)想到自己曾經(jīng)擁有的浪漫,細細品味,溫馨仍在心頭。

【故事】

孫綽與《天臺山賦》

孫綽,字興公,生活在314年至371年之間,太原中都人,是東晉著名的詩賦大家。

孫綽是一位志節(jié)高尚、不肯趨炎附勢的官吏。由于他的匡世主張得不到采納,只得將高情遠致寄寓于名山大川和詩文之中。他任章安令時,從章安到天臺,有數(shù)百里之遙。

那時的天臺山區(qū)是草昧未開、人跡罕見的窮鄉(xiāng)僻壤,如果沒有一股尋幽問險的激情,沒有一種勇于攀登的毅力,是不能先以飽賞這鐘靈毓秀的山川風光的。

孫綽歷盡艱險,終于登上天臺山。他飽含著對名山勝景的向往、贊美的激情,寫出了言真辭切、文情并茂的《天臺山賦》。

后人評價說:讀這篇賦,就像在觀看一卷素雅的風景畫,賞心悅目;又似在吟詠一首優(yōu)美的山水詩,膾炙人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