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2012年12月26日,是中國派出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zhí)行護航任務四周年紀念日。4年前的這一天,中國海軍首批護航編隊從海南三亞啟航,奔赴4400海里之外的亞丁灣執(zhí)行護航任務,拉開了中國海軍交替輪換、常態(tài)化護航的帷幕。
從三亞到亞丁灣,對于中國海軍而言,是從近海維護國家利益到走向遠海維護世界和平的巨大變化——這是中國首次使用軍事力量赴海外維護國家戰(zhàn)略利益,是中國軍隊首次組織海上軍事力量赴海外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也是中國海軍首次在遠海保護重要運輸線安全。
2008年12月26日,中國政府應索馬里過渡聯(lián)邦政府請求,根據(jù)聯(lián)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并參照有關國家的做法,派遣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實施護航。其主要任務是保護航經該海域的中國船舶、人員安全,保護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運送人道主義物資船舶的安全,積極為外國商船提供人道主義救助。
護航四年來,中國海軍護航官兵用忠誠、勇敢和智慧,為保護中國遠海重要運輸線安全和維護世界和平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絢麗華章。中國海軍護航行動,不僅在遠海有效維護了國家利益,為中國船舶提供了有力保護,同時也為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商船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充分展示了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和中國軍隊和平、文明、威武之師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從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的4年時間里,中國海軍先后向亞丁灣、索馬里海域派出了13批護航編隊,共計34艘次艦艇、28架直升機、10000多名官兵,圓滿完成500多批、5000余艘中外商船的伴隨護航任務,其中外國船舶約占50%,成功接護、解救、救助、武力登船營救60余艘船舶,成功為4艘世界糧食計劃署運糧船護航,100%保證了被護船舶和人員的安全。
在護航模式上,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著眼便捷高效,由最初的臨時性編組護航調整為有計劃的周期性編組護航,大大簡化了護航程序,擴大了護航受益面。
在護航方式上,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著眼精兵活用,在伴隨護航、區(qū)域護航、隨船護衛(wèi)的基礎上,又擴展了接力護航、應召護航等多種方式,有效提高了護航兵力利用率。
在護航區(qū)域上,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著眼安全可靠,根據(jù)海區(qū)氣象和海盜活動變化,不斷研究海盜活動的特點規(guī)律,及時將護航航線向亞丁灣東西兩端延伸,向索馬里東部海域拓展,擴大了護航區(qū)域。
在護航保障上,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著眼有力可靠,采取自我保障和靠泊補給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了出海攜行、海上補給、靠泊補充、前送捎帶的綜合保障模式。
在護航交流與合作上,中國海軍護航編隊以開放、合作、和諧為基本理念,積極開展與外軍護航艦艇的交流與合作,相繼與美國151特混編隊、歐盟海軍465特混編隊、俄羅斯海軍護航編隊、北約海軍508特混編隊、韓國護航艦艇等開展了信息交流和登艦互訪,同時還進行了中俄聯(lián)合護航、中俄聯(lián)合軍演、中荷青年軍官駐艦交流、中美聯(lián)合軍演等合作。
在護航官兵生活上,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堅持邊摸索、邊總結,克服種種困難,不斷改善條件,豐富活躍官兵生活,逐步創(chuàng)立了“海上為家、陸上做客”的護航生活模式。
目前,中國海軍有序接替、常態(tài)化運行的的護航行動仍在進行之中。中國海軍將繼續(xù)加強與各國護航艦艇的交流與合作,保護中國海上重要運輸線安全,同時積極向航經該海域的外國船舶提供必要的人道主義救援,一如既往地履行好負責任大國的國際義務。
編者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