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我在國際組織的25年 作者:唐虔 著


前言

2018年3月2日是個星期五,這是我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最后一個工作日。下班時間已過,前來話別的眾多同事也已經散去。我一個人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對面不遠處埃菲爾鐵塔閃爍的燈光,心中既有“功成身退”的輕松感,也有幾分不舍之情。

就在這天下午,在巴黎總部大樓的執(zhí)行局會議廳,我最后一次以聯(lián)合主席的身份主持了“教育2030議程全球指導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的閉幕式。會議的正式議程結束后,來自教科文組織的會員國、聯(lián)合國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委員們紛紛發(fā)言,對我八年來領導這個委員會對推動全球全民教育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對我領導教科文組織教育部門在確立“2030全球教育議程”中發(fā)揮的主導作用予以極高的評價,熱烈的掌聲此時仍然回蕩在我的耳邊。我想,這應該是我在教科文組織工作25年后最好的謝幕方式了。

我出身于中國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清代迄今,包括我自己在內,我們這個出自廣東中山(今珠海)唐家灣的唐氏家族已經有五代人曾留學西方國家,并且都在學成之后回到中國報效祖國,算是一個融合東西方文明傳統(tǒng)和濃厚家國情懷的家族。與我的前輩一樣,我成年以后也有機會長期接觸與感知西方文明與文化,而且服務國家與社會的責任感與擔當的初心從未改變。

我是與共和國同齡的那一代人,這是因時代的變遷而命運坎坷的一代人。我有一個在清華園中度過的幸福童年,自幼受到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熏陶。年輕時恰逢“文革”,從北京去山西農村插隊,體驗到人生的艱難。后來又得益于改革開放,被國家公派到加拿大留學,從此命運得到改變。學成后先是做外交官,接著在國內的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從政,直到1993年進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工作。在那里屢次升遷,最后八年擔任了教育部門的最高官員——教育助理總干事(這個級別在聯(lián)合國機構內相當于聯(lián)合國助理秘書長)。

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這些年,我有機會訪問過五大洲100多個國家,會見過150多個國家的教育部長,與他們探討世界教育發(fā)展之路。教育是人民擺脫貧困和消除戰(zhàn)爭根源的一個利器,這是這些教育決策者的共識,也是我奉行的理念。我一直堅信,只有在全球實現(xiàn)全民教育這樣一個宏偉目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有知識、有文化,有社會責任,能夠包容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公民,才能夠保證世界的和平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我在教科文組織經歷了三位總干事,這也可以說是我在世界教育的舞臺上發(fā)揮不同作用的三個階段。來自西班牙的總干事費德里科·馬約爾(Federico Mayor)于1993年招聘我進教科文組織。從那時起到他1999年卸任的六年中,我在教科文組織中嶄露頭角,開始“參與世界教育”。來自日本的松浦晃一郎(Ko?chiro Matsuura)從1999年到2009年做了十年總干事,在此期間,我作為教育部門的二把手輔佐了多位助理總干事,可以說是我在“助力世界教育”。第三個階段是從2009年到2017年來自保加利亞的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擔任總干事這八年,我被任命為教育助理總干事,領導這個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在國際教育舞臺上發(fā)揮了主導作用,或可稱為“主導世界教育”的階段。

被總干事博科娃授予教科文組織服務20年獎章(2014年)

在這八年中,我?guī)ьI我的團隊,為教科文組織的會員國,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教育發(fā)展與改革,提供了各種支持和引導,成為它們的可靠伙伴。最值得驕傲的是,我們領導了國際社會確立“2030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中的教育目標的磋商,使教科文組織重返主導全球教育發(fā)展方向的中心地位,以“教育以育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理念推動全球教育前行。

作為一名來自中國的國際組織官員,多年來我一直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有力支持。我也做了許多增進中國與教科文組織合作、對雙方都有益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歷史性訪問將雙方的合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峰??梢哉f,博科娃總干事當政的這八年是教科文組織與中國合作關系的“黃金八年”,我也有幸為此做出了貢獻。

2017年初,我榮幸地被中國政府提名,參與競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1任總干事職位。盡管最終沒有獲得成功,但這是這個意識形態(tài)色彩極強的聯(lián)合國機構成立七十余年來,中國政府第一次推薦自己的公民競爭其最高職位,顯示了中國以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和平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雄心,而有機會親身參與這樣一場頂級國際政治博弈也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難得經歷。

我無意把本書寫成一部教育專著,教科文組織這幾年來在教育方面有目共睹的成就與眾多的專業(yè)出版物所展示的就是我的全球教育理念。我嘗試把這些年來從中層官員一步一步升到權力僅次于總干事的經歷,以及在不同崗位上的一些重要工作的決策過程和發(fā)生在臺前幕后的故事披露出來。這些年我有機會在全球的體系中觀察中國的發(fā)展,也有機會到許多國家訪問考察,我想這些獨特視角的觀察與體驗也是值得與讀者分享的。讀者也可以從我的這些經歷中體會到中國的全球外交所面臨的挑戰(zhàn),進而思考應該如何憑借國家的整體實力,在國際舞臺上為中國人民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利益與世界強國共舞。

全書共分為四篇,前三篇是我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經歷。第一篇“一步一個腳印的25年”按時間順序講述了我從進入教科文組織開始,直到最終執(zhí)掌教育部門的過程。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國際組織的運行機制和我所感悟到的國際組織中的“為官之道”。第二篇“在全球教育的舞臺上”擇要講述了在我的領導下,教科文組織對全球教育的發(fā)展與合作做出的主要貢獻,以及我親身經歷的一些重要事件。第三篇“中國人與國際組織”則講述了我對于中國人在國際組織中應該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的實踐與思考。最后一篇“千般沉?。何业娜松洑v”講的是我在進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之前的經歷。這些經歷與歷練也可以說是成就我后來的事業(yè)不可或缺的基礎。

常有年輕人問我,在教科文組織25年的職業(yè)生涯有什么“秘訣”嗎?我要說,做人做事皆融合東方傳統(tǒng)文化之隱忍與包容和西方文化之直率與霸氣,是我能夠在國際組織中生存與成功的法則。

我當年工作中認識的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先生欣然為本書作序,讓我甚感榮幸。我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時的兩位“老板”,曾經擔任總干事的松浦晃一郎先生和伊琳娜·博科娃女士也分別為本書寫了序,他們兩位多年來對我的關愛與友誼讓我心存感激。教育界前輩顧明遠先生為拙作寫了推薦詞,與有榮焉。

感謝清華大學的謝喆平教授對本書撰寫工作提出的許多寶貴建議,以及本書的編輯何燁女士為成書所做的大量工作。還要感謝南方科技大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的李銘主任和韓蔚副主任對本書出版給予的大力支持。

夫人黃湘和女兒唐宛楓是書稿的第一讀者,她們總會給我客觀而直率的意見。更重要的是,沒有她們的堅定支持,我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事業(yè)取得的任何成功都是不可能的。

希望讀者們在閱讀本書時能夠享受到樂趣。

2019年11月于北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