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亞風(fēng)情》

舊鍛坊題題題·姜德明卷 作者:姜德明,蕭躍華 著


第一輯 姜德明著述

《南亞風(fēng)情》

這是先生的處女著。他隨團訪問緬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后,寫下了《拉合爾的思念》《達卡之夜》《曼德勒夜話》等十四篇散文,立即交付生身之地天津的百花文藝出版社,書送來的當(dāng)夜“關(guān)了燈還想看看,于是關(guān)了開,開了關(guān),翻翻看看,看看翻翻,怎么也睡不著”。

先生出訪時,“四人幫”剛剛粉碎,南亞人民無不為我們這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而歡欣鼓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逝世不久,沒有哪個國家的朋友不對中國友人表示哀悼和慰問。尤其是同偉大人物有過接觸的外國朋友,他們滿懷深情地回憶起動人的往事,給代表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生用筆記錄了南亞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歌頌了南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抗擊外敵入侵的堅強斗志,為讀者留下了南亞各國獨具民族特色的絢麗畫卷,既有異國情調(diào),讀來又倍感親切。

袁水拍(一九一六—一九八二)先生稱贊這本小冊子:“雖屬小品,思想感情卻毫不瑣碎,抑且寬宏深摯。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亦并講究。應(yīng)該說是散文中有特色者。散文,有的流于空泛,一鱗半爪之身邊小事,枝蔓不可收拾;有的又嫌虛夸矯飾,缺乏真實感。若此集,則作者親歷其事,親識其人。非小說而有人物;有人物而不虛構(gòu)。瀏閱終篇,異邦之普通人民,老者與青年,固躍然紙上,如見其貌也。有真實感,有說服力。”

先生長期從事新聞工作,他不愿寫那種人物和事件完全虛構(gòu)的散文,雖然他也知道對散文的要求并不像報告文學(xué)那樣必須完全真實,但他還是這么要求自己,追求“非小說而有人物,有人物而不虛構(gòu)”的境界,所以他的散文經(jīng)得起細(xì)看、經(jīng)得起咀嚼。我從《守門老人》《拉合爾的思念》中,看到中巴人民的友好感情,三十多年過去了,這種感情還是那么牢不可破,以至李克強總理訪問巴基斯坦時用了網(wǎng)絡(luò)語言“巴鐵”來形容??上缃裎覀兊蔫F桿朋友越來越少了,這是崛起中的煩惱?

“小開本久矣不見了”是個老問題,老出版?zhèn)冞汉染昧耍鲁霭鎮(zhèn)円捕贾?,但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拽著他們“高大上”,可能難回頭了!

1

2

[姜題]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話集,主要談魯迅。我很喜歡“書葉”二字,特請錢君匋先生刻了一枚閑章。

躍華同志正

姜德明二○一四、六

花城出版社

1981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封面設(shè)計曹辛之,封面題字茅盾,

責(zé)任編輯黃偉經(jīng)、郭麗鴻,

字?jǐn)?shù)15萬,

無印數(shù),266頁,定價066元。

《書葉集》

這是一本同魯迅先生有關(guān)的隨筆集。先生獨具匠心,樂于人棄我取,搜尋斷章殘簡,特別介紹了一些不常見的版本,以及很少被人提及的魯迅同時代的人。所收入的《閃光的銅板》《魯迅見到了休士》《蹇安五記》《女人與面包》等三十六篇書話,有分析,有趣味,文字生動流暢,材料真實可信,蘊藏著豐富的史料價值和文學(xué)價值,真實鮮活的“先知形象,宛然在目”。

先生的書話處女作頗受文學(xué)前輩喜歡。楊憲益(一九一四—二○○九)先生來信說:“昨晚讀了你送我的兩本書,很過癮,好久沒有讀到這樣的好書了,尤其是《書葉集》,我向乃迭推薦了,她也很興奮,她說她要買幾本《書葉集》送給幾位外國漢學(xué)朋友?!碧茝|(一九一三—一九九二)先生“把卷神往,低徊不已”,他認(rèn)為該書“不僅不講或少講別人講過的話,所用材料,或新或舊,大都經(jīng)過匠心的搜羅與組織。材料是一切研究工作的起點,個人以為這樣做是難得的,必要的,我因此更加喜歡這本書”。荒蕪(一九一六—一九九五)先生來信說:“單看題目,就令人眼饞。其中幾篇早就讀過,至今尚能仿佛感覺到文章的色香味。好文章如精美食品,只宜細(xì)細(xì)咀嚼,才滋味無窮,豬八戒對付人參果的辦法之所以大煞風(fēng)景,就因為他忍不住囫圇吞下也。”

先生自謙在深邃茂密的書林里,自己只能拾到零枝片葉,故名“書葉”。這兩個字在他內(nèi)心潛伏了二十多年。

二十世紀(jì)六十年代初,先生出差上海。他流連朵云軒時,發(fā)現(xiàn)這里可以代訂錢君匋(一九○七—一九九八)先生印章,高高興興寫下“書葉”二字照章付款,攜帶閑章返回北京。“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后,錢先生主動提出給先生刻枚印章,他回答說“我早有了”,并細(xì)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錢先生聽后哈哈大笑,專門給他補刻了名章,還贈送了一幅畫滿柿子的立軸。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先生當(dāng)初舍得自掏銀子,不貪“小便宜”上門“求賜”,最后卻占了大便宜,還留下了好名聲。有趣!

qwewrt

[姜題]

本書請葉圣陶先生寫書名,錢君匋先生制書衣,黃裳作序,顯得十分隆重,稍后便不敢這么張揚了。

躍華同志正

姜德明二○一四、六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2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封面題字葉圣陶,裝幀設(shè)計錢君匋,責(zé)任編輯費淑芬,

字?jǐn)?shù)191萬,

印數(shù)9000冊,300頁,定價069元。

《書邊草》

先生一向愛跑舊書攤,以為那是很好的文化休息。他在天津上中學(xué)時寧肯下午曠課,也愿泡在天祥商場的舊書攤前,當(dāng)時他還不知道十年前南開中學(xué)的周汝昌、黃裳先生也曾在這里耗費過不少光陰。解放后他到人民日報社文藝部工作,單位離東安市場很近,有段時間每天午飯后他總到舊書攤前重溫學(xué)生時代的舊夢。他閑暇翻翻舊書,時有所感所得,于是利用業(yè)余時間寫了這九十篇讀書札記,一邊介紹知識,一邊發(fā)點言論。

夏衍(一九○○—一九九五)先生說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各種文學(xué)形式都運用過,唯獨沒有寫過詩??上壬忱锾越?,驚喜地發(fā)現(xiàn)夏公長篇小說《春寒》的女主人公吳佩蘭作過舊體詩,于是寫了《夏衍的詩作》。夏公收到贈書《書邊草》后,“當(dāng)天下午,一口氣讀完了,獲益不少”。他由此引發(fā)對往事的回憶,給先生寫了一封長長的信。馮亦代(一九一三—二○○五)先生病榻上讀到這本書,“不啻沙漠跋涉,陡見綠洲,為之歡喜不盡”。

我藏有林庚白(一八九七—一九四一)先生的詩札,知他生性乖僻,婚變數(shù)次,精于命理。讀了姜先生的《林庚白的自畫像》后,方知這個南社詩怪還寫信寫詩罵過魯迅先生,對他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這本書出得“十分隆重”。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葉圣陶(一八九四—一九八八)先生題寫書名,中國現(xiàn)代出版史上第一部書籍裝幀集(《君匋書籍裝幀藝術(shù)選》)作者錢君匋先生設(shè)計封面,著名散文家、藏書家、戲曲評論家黃裳(一九一九—二○一二)先生作序。

這陣勢猶如大牌明星助演,“喧賓奪主”。好在主角自有絕活,善于從他人視而不見的史料中整理爬梳,挖掘潛藏價值,得出獨特見解。他又沒有門戶之見,更沒有習(xí)慣偏見,只要為新文學(xué)做出過貢獻的,不論大小,有名無名,他都盡量注意到并給予尊重。這就使得他的讀書札記自成“姜氏特色”,而不受明星耀眼光環(huán)的影響。

這之后,先生學(xué)會了“低調(diào)”,不再這么“張揚”了。

f

[姜題]

我非常喜歡本書的封面設(shè)計。為此先后驚動了丁聰、曹辛之、黃苗子諸位先生,心里很不安。

躍華同志正

姜德明二○一四、六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裝幀曹辛之,插圖王小蕙,責(zé)任編輯吳金海,

字?jǐn)?shù)83萬,

印數(shù)13700冊,184頁,定價057元。

《清泉集》

這本小集子列入“散文叢書”,收入散文二十一篇。書名取“我們的生活如同一泓清泉,作者愿與讀者共飲生活的美酒”之意。先生十分感念文學(xué)前輩葉圣陶先生的來信鼓勵:“昨日讀大作《清泉流向千萬家》,欣快之至,欽佩之至。寫報道文章,走此途殊為正道,設(shè)計好,語言不采學(xué)生腔,使讀者感覺有余味。望足下賡續(xù)為之,我以讀者身份引領(lǐng)而俟?!?/p>

文人著書立說多有請師長、前輩和同仁作序題跋的傳統(tǒng)。這其中既有附驥揚名、抬高身價的,如“我的朋友胡適之”類;也有彼此標(biāo)榜、互相抬轎的,如“半是交情半是私”類;還有扶持后進,借序抒懷的,如蕭乾(一九一○—一九九九)先生之于先生,此乃文苑中最具魅力的一種文體。

蕭乾老的書沒請別人寫過序,生平也不曾替人寫過。他這次破了例,而且還是在病榻上,“用意主要在于提倡打破編輯與作者之間的畛域,提倡編輯一定要動手寫文章,反對那種‘純’編輯”。他覺得自己與作者有許多相通之處,都是從事寫作的編輯,都著眼于細(xì)節(jié),客觀記錄平凡的事情和人物,一筆不茍地將生活的景象忠實反映出來。

這本書最先請著名漫畫家丁聰先生設(shè)計封面,他用寫實手法,“清泉”飛流直下,缺少美感,先生不太滿意,丁聰先生大度建議他找曹辛之先生另起爐灶。曹先生大筆一揮,幾股“清泉”蜿蜒曲折地從封面左上角緩緩流向右下角,并指名道姓請黃苗子先生題寫隸書書名。

丁聰先生曾為楊絳先生設(shè)計過《干校六記》封面,范用先生直言不諱地說:“第一版的封面是丁聰設(shè)計的。丁聰是大家,但這次設(shè)計是失敗的,楊先生不滿意。再版時我就重新設(shè)計了。”

“這不能說是‘失敗’?!毕壬觥度~雨書衣》(北京三聯(lián)書店二○○七年二月版)指著第十四頁為亡友鳴不平,“原來的封面也還說得過去,當(dāng)然范用先生后來設(shè)計得更簡潔明快一些。”

我想起來了,先生曾寫過《丁聰?shù)姆饷娈嫛罚f抗戰(zhàn)勝利以后“畫家已經(jīng)形成了個人的風(fēng)格,是一位出手不凡的大家”。

5

[姜題]

本書封面設(shè)計秦龍的名字,我很熟悉。他在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演過白楊的兒子,那時他還是個少年。他的設(shè)計很現(xiàn)代,色彩強烈,簡潔明快,我非常喜歡。

姜德明二○一四、六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責(zé)任編輯楊啟璋,封面設(shè)計秦龍,題頭尾圖崔森林,

字?jǐn)?shù)83萬,

印數(shù)7100冊,188頁,定價055元。

《雨聲集》

該書收入散文十八篇,多是作者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初的新作,只有《出發(fā)吧,年輕人》例外,寫于六十年代初。這個座談會的記錄詳細(xì)描述了十多位應(yīng)屆大學(xué)畢業(yè)生家長如何協(xié)助學(xué)校教育孩子,自覺服從國家分配,主動申請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感情是那么的真摯,文風(fēng)是那么的清新,這種干群關(guān)系良性互動、黨和人民心心相印的社會風(fēng)尚頗值留戀。

先生取此書名,主要是喜歡這個名字富有生機,令人遐想。管樺(一九二二—二○○二)先生序言多所闡釋:“江河因雨水而增其深廣,大地因雨水而充滿生命的綠色。中華民族悠久而燦爛的文化,就像雨水一樣澆灌了世代人民的心靈。德明同志深深懂得文化的興衰,直接影響著自己的民族。于是他的《雨聲集》向讀者示意了這個極為重要的思想。”先生筆下飄搖的歷史風(fēng)雨中,一個個命運不同的人物顯現(xiàn)在我們眼前。我仿佛從眼淚中望見那“值得人們同情的軟弱而不幸的女作家蕭紅”,看見了“一?二八”上海炮火紛飛中的魯迅,看見了美麗幽靜的硤石鎮(zhèn)以及生長在那里的已故詩人徐志摩和一個可敬的老圖書館館員……

《湖濱夜語》寫到先生與北京新聞學(xué)校同窗、郁達夫之子郁飛在西湖邊上的重逢。郁飛在抗美援朝時不響應(yīng)黨的號召報名上前線,說自己不會打仗。有同學(xué)勸他:我也不想去,但別人都報了名,自己不報多不好看啊。郁飛當(dāng)場反駁:我不能為了面子而說謊。郁飛畢業(yè)去了新疆,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結(jié)果妻離子散。冤案平反后,他在杭州重建家庭,進了文化單位工作,拿起翻譯之筆,出了幾本文學(xué)譯作,后來不知為什么又全家移居美國。先生打聽過他的消息,工作很難找,常常失業(yè)在家。前些年一位女同學(xué)到紐約看過郁飛,想不到他有點癡呆了。先生想不通:“在我的印象中,郁飛總是那么單純、熱情、瀟灑,怎么會癡呆呢?”

我倒認(rèn)為郁飛還是“癡呆”了的好,免得他回想不堪回首的歲月,往漸已愈合了的傷口上捅刀子!

6

[姜題]

我愛綠葉。一九八三年我有幸參加了“萬葉散文叢刊”的編輯工作,創(chuàng)刊號即名《綠》。

姜德明二○一四年七月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無責(zé)任編輯大名,封面設(shè)計王書朋,

字?jǐn)?shù)11萬,

印數(shù)6200冊,240頁,定價067元。

《綠窗集》

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未除。本集收入的二十四篇散文,都是先生在自己起居的綠窗深處所作。他或聽颯颯的樹葉響,感到綠色照眼,似乎連心都被染綠了;或聽雨水洗凈綠葉上的塵埃,仿佛聞到了綠葉發(fā)出的陣陣清香;或聽蟬鳴碧樹,悠揚輕松而又舒暢的調(diào)子。如此心曠神怡之下?lián)]動著彩筆,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自然是一扇扇心曠神怡的綠色窗口。

先生熱愛生活,喜歡綠色。他當(dāng)副刊組長時,許多優(yōu)美散文受版面限制發(fā)不出去,于是決定以圖書形式出版“萬葉散文叢刊”,只署編委會,不標(biāo)成員名單,實際主編是袁鷹。一九八三年六月,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出版首期叢刊《綠》,開篇是冰心先生的《綠的歌》。后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丹》、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霞》。四年僅出三期,后因經(jīng)費問題,加之《散文世界》創(chuàng)刊,這份叢刊就停辦了。

這本書付印前,先生回了趟生身之地天津。他中學(xué)時代就開始淘書,天津的舊書市場留下了他朝氣蓬勃的身影,他自然對她有一種依戀之情。先生到天津的第二天清晨,就獨自一人跑到勸業(yè)場附近找賣煎餅果子的,迫不及待地邊走邊吃,生怕遇到熟人。怕什么有什么,正當(dāng)他走到原中原公司附近,迎面碰上了百花文藝出版社的董延梅女士。他張口結(jié)舌,不知如何是好。董女士笑問:“怎么,賓館的早點不好吃?”

“不,不,北京的煎餅味不正。我這是……”胃知鄉(xiāng)愁,鄉(xiāng)味可親,這個自稱“在天津的馬路上出丑了”的先生更可親!

《京華一叟》中的謝國楨先生也是一個有口福之人。一次“棚友”何兆武先生好奇相問:“您吃了一輩子,到底哪頓吃得最好?”謝一聲“啊呀”:“要說最好的,就是一九三三年的那一次?!?/p>

那年,法國漢學(xué)家伯希和來到中國,中研院史語所所長傅斯年先生在北海仿膳請客,謝奉命陪同。那頓飯,上的全是宮廷菜,且一道菜換一種酒,前后上了十幾道菜,也換了十幾種酒。說者眉飛色舞,聞?wù)呖谒绷鳌?/p>

可見十年浩劫中“牛鬼蛇神”們也并不“老實”!

7

[姜題]

編文藝副刊,我分工管散文。但,臨時任務(wù)也涉及其他,在本書中便有所反映。

躍華同志正

姜德明20146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3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責(zé)任編輯徐子芳,封面設(shè)計秦龍,

字?jǐn)?shù)16萬,

印數(shù)10000冊,269頁,定價075元。

《書夢錄》

這是先生繼《書葉集》《書邊草》之后,出版的第三本讀書札記,書分“書邊拾夢”“幕外亂彈”兩輯,用馮亦代先生的《書緣》代序,收入書話八十五篇,另附《〈魯迅晚報〉出版始末》《殷塵其人》及作者《后記》。書中介紹了一批現(xiàn)代文學(xué)書籍的知識和現(xiàn)代作家的作品、掌故,其中包括魯迅、郭沫若、茅盾、周作人等著名作家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以及梅蘭芳先生訪美、程硯秋先生訪歐等具有史料價值的篇章。

馮亦代先生序言中的“美人已屬沙咤利”,典出《太平廣記》唐?許堯佐《柳氏傳》。唐肅宗時,韓翊美姬柳氏為蕃將沙吒利所劫,后得虞侯許俊幫助,韓與柳復(fù)合。后人以沙吒利代指強奪人妻的權(quán)貴。馮先生引此典故可能全憑記憶,故與原文“佳人已屬沙吒利”有所不同,但此處“佳人”改“美人”似更為貼切,“沙咤利”的“咤”當(dāng)是筆誤。馮先生看到早年舊物《文飯小品》已收入先生篋中,還要他“在書上寫幾個字以留紀(jì)念”,其“往事如煙,思之憮然”的復(fù)雜心情是莫可名狀的。

我看到《〈錦帆集〉和〈錦帆集外〉》一文,十分懷念我收藏簽名題跋書的引路人黃裳先生。丁亥仲秋,我寄《珠還記幸》(修訂本)請黃裳先生簽名,未曾想到他卻題了滿滿一頁文字:“此舊作新刊,不圖得讀者錯愛,一年后得重印,慚愧慚愧。新增內(nèi)容,以葉圣翁俞平老書件為可觀,知堂鋼筆題詩亦少見,錢默存一箋亦有趣。拙見如是,不知尊見如何?書為躍華先生一笑。黃裳丁亥初冬海上書?!?/p>

書乃靜止之物,扉頁題有小跋,猶如長了雙眼,立刻多了靈性,可謂栩栩如生,如見故人,不介自親。我第一次知道書還有這個玩法,從此踏上了收藏簽名題跋的不歸路,其喜也融融,樂也融融。

先生所說的“臨時任務(wù)”,大概是指編散文外還參加過蕭紅七十誕辰紀(jì)念活動、代人看電影之類的事情吧!

此書乃《河南日報》資料室舊藏,后流落鄭州市中原區(qū)縱橫書屋,與《清泉集》《書葉集》一同購得,九十元包郵,物有所值,謝謝店主傲雪甜甜。

8

[姜題]

一九八三年三月,我隨夏衍同志訪日,歸來后寫了《尋找櫻花》,總算不虛此行。那次旅行也是我一生難忘的。

姜德明二○一四、六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責(zé)任編輯王正湘,封面題字范寅錚,封面畫鄭蓓紅,

字?jǐn)?shù)99萬,

印數(shù)6800冊,197頁,定價070元。

《尋找櫻花》

這是“出版湘軍”獨具只眼出版的一套“散文叢書”,作者依次為蔡天心、石英、杜埃、逯斐、公劉、雁翼、秦牧、鄒荻帆、張志民、姜德明、崔合美先生。先生此冊收入散文三十一篇,另有陳大遠(yuǎn)(一九一六—一九九四)先生序言和作者后記。

先生是一個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作家。他跑了趟緬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就寫了本《南亞風(fēng)情》;去了趟日本,就有了這半部《尋找櫻花》。這是需要作家做足功課、有備而寫、勤奮筆耕的。比如出發(fā)前了解掌握出訪地的民族風(fēng)情、人文歷史,隨團訪問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歸國后“別的同伴下海游泳去了,我就躲在屋里寫作”。尤其是后一點特別重要。許多才思敏捷的作家出訪,功課也做了,富礦也采了,但回國后很難靜下心來,結(jié)果左拖右拖,將最初的寫作激情都拖到爪哇國里去了。

“作詩火急追亡捕,情形一失永難摹?!碧K軾所言乃至理名言。當(dāng)靈感閃現(xiàn)的時候,詩人應(yīng)該像追捕逃犯那樣火急,立即把它捉住,否則等到情境消失,就很難把它描摹出來了。作詩如此,寫散文如此,其他工作亦如此。今日事今日記,今日事今日畢,人生就會少留許多遺憾。

陳大遠(yuǎn)先生十分喜歡先生的散文,說它們不但給他很多教益,甚至還幫助他驅(qū)除病魔?!啊队曷暭肥俏一挤窝鬃≡簳r讀完的,它減少了我的疾病的痛苦?!稌鴫翡洝肥俏一既嫔窠?jīng)痛時收到并開始閱讀的,它成了我的鎮(zhèn)痛劑?!彼f這些玩笑話并非謊言?!拔易x了這本《尋找櫻花》的作品之后,深深感到,德明同志對于周圍的事物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反應(yīng)快,抓得住,善于獵取題材?!?/p>

鄰邦扶桑被譽為櫻花之國。先生的散文常常獵取小人物,如《尋找櫻花》中的茶館女主人,《輕輕的叩門聲》里的火車司機,《臺灣少女》里臺灣姑娘等,絢爛之處常常給人無限遐想。

我先后隨團出訪過意大利和希臘,也曾想回國后寫篇把東西,后來“一字無成”,面對先生這面鏡子,我真的無地自容!

9

[姜題]

河南一位書友贈我五個字:書味清如水。我不敢當(dāng)。但愿有一天能接近這一境界。

躍華同志正

姜德明二○一四、六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1986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責(zé)任編輯楊進,封面設(shè)計寧成春,

字?jǐn)?shù)118萬,

印數(shù)8000冊,268頁,定價170元。

《書味集》

“讀書文叢”第一輯作者由董鼎山、朱虹、李子云、丁聰、黃裳、姜德明、張隆溪、趙鑫珊先生組成。先生此冊集文六十篇,是他寫的第四本關(guān)于現(xiàn)代文學(xué)的讀書隨筆。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辟I書、讀書、寫書,是先生不可或缺的業(yè)余愛好,他的這個業(yè)余愛好從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可謂入道早矣。解放初期,他當(dāng)上了中共中央機關(guān)報的文藝編輯,志趣所關(guān),于公于私,兩相無害。于是,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將自己的讀書所得寫成隨筆(書話),算是對“故人”的一個“交代”。這一“交代”,一本本清新自然、穩(wěn)重踏實的書話紛至沓來,成了書話界的一道亮麗風(fēng)景。

書味清如水。先生面對書界知音的贊譽,謙恭地說“但愿有一天能接近這一境界”。這無異于給寫過幾篇偶遇、偏得、深喜之類的所謂書話,就自稱書評家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盡管他本人實無此意。先生深信書是有味道的,剛剛印出來的新書帶著油墨的香味,陳年舊書耐心一點撫摸也還可以在書頁之間聞到那沁人的余香。我不知道他取這個書名前看沒看過陸游的七律《晚興》:“并檐幽鳥語璁瓏,一榻蕭然四面風(fēng)。客散茶甘留舌本,睡馀書味在胸中。浮云變態(tài)吾何與,腐骨成塵論自公。剩欲與君談此事,少須明月出溪東。”這“書味”平常就裝在肚子里,而先生卻用神來之筆將“書味”寫出來供讀者品嘗,此等功夫非書評高手莫能為。

先生的書話之所以獨樹一幟,事過經(jīng)年還書味濃濃,其一是“選材嚴(yán)格”。他寫的書大多有唯一性、獨家性,不是隨隨便便摸起來一本就寫的,書話因此有了存在的價值,為版本、史料的挖掘,佚文的搜集提供了線索和證據(jù)。其二是“閱讀廣泛”。天文地理,諸子百家,晚清掌故,民國叢刊,開卷有益,博采眾長,識見自然不同流俗。其三是“借題發(fā)揮”。先生人緣好,了解文壇的內(nèi)幕多,他不時發(fā)思古之幽情,褒獎一下前輩文人的精神風(fēng)范和昔日出版界的學(xué)術(shù)操守。三者相統(tǒng)一,形成了姜氏書話的內(nèi)在風(fēng)骨。

10

[姜題]

我無條件研究魯迅,只想說些自以為沒有說過的瑣事而已。

姜德明二○一四、十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6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責(zé)任編輯陳朝華,封面設(shè)計樂秀鎬,

字?jǐn)?shù)227萬,

印數(shù)2000冊,323頁,定價185元。

《活的魯迅》

這本書中的六十篇文章大多選自先生的六七本著作,可以說是他關(guān)于魯迅先生研究的一本選集。先生寫這些隨筆時注意了三點:盡量言之有據(jù),主要運用魯迅先生的作品,特別是書信和日記,他以為這當(dāng)中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素材;盡量小處著筆,著重寫人物的性格、品質(zhì)和修養(yǎng),寫出魯迅先生與一些平常人的不同尋常的關(guān)系,以見這個偉大人物的樸素和平凡;盡量以寫散文的方式來動筆,將研究式隨筆寫出靈性來。

“漫云往事已如煙,伊昔津門癡少年。未免有情誰遣此,一生長費買書錢?!鄙垩嘞橄壬鞍肆某实旅餍帧钡倪@首絕句,先生認(rèn)為是知者所言。他最早接觸魯迅先生作品時只有十二歲。唐山一個開照相館的青年常來天津辦貨,一次順手將《野草》遞給他,返回唐山時“便把那本我看不懂的《野草》留給了我”。他考上中學(xué)后,課本里有魯迅、葉圣陶、冰心、巴金等作家的文章,“我才知道魯迅的書多么可貴,魯迅的人格多么偉大”,并開始跑舊書攤。當(dāng)上副刊編輯后,形勢和任務(wù)逼迫著他長時間浸泡圖書館,“奠定了我對魯迅及新文學(xué)研究的志趣”。

先生出入書山,縱橫文海,采玉網(wǎng)珠,披沙揀金,濁微抉幽,心細(xì)如發(fā)。他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既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堅強意志,也有“憐子如何不丈夫”的兒女情長;既怒斥過許多應(yīng)該怒斥的人,也冤枉過一些本該友好相處的人。他是偉大而感人的,真實而鮮活的,當(dāng)年的國民政府罵不倒他,如今的“憤青”們更罵不倒他。先生拿起筆捍衛(wèi)魯迅先生的尊嚴(yán),他堅信時代總會前進,凡事無須悲觀,魯迅先生會永遠(yuǎn)活在人們心中。

這本書扉頁題:“姜□□同志鑒存樂秀鎬861030子夜”。扉二題:“王可先生正姜德明二○一二年六月”。我花五百元從京城書友王可先生處淘得后,特意送請先生補題了這兩句話。

先生說:“王可是王冶秋先生的小公子,他寫《王冶秋傳》時還來我這里征求過意見。”我特意打電話求證此事,王可先生說他不是王冶秋先生的哲嗣。先生可能記差了。

11

[姜題]

柯靈先生為本書作序,是出版社提出建議后我照辦的。不想竟獲得全國優(yōu)秀散文集獎,讓我羞愧不已。

躍華同志指正

姜德明二○一四、六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87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責(zé)任編輯季滌塵,插圖丁聰,封面設(shè)計張守義,

字?jǐn)?shù)23萬,

印數(shù)5400冊,413頁,定價255元。

《相思一片》

先生應(yīng)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之約,將近幾年所寫的散文新作,以及《綠窗集》《雨聲集》《清泉集》《尋找櫻花》《書邊草》等書中著重寫人物和作家的散文,輯為他的第十一部散文集。

這六十四篇散文多數(shù)寫人,寫作者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普通人,即使作家也把他們當(dāng)作普通人來看待,知人論世,溫柔敦厚,既不乖原則,又不失公允,寫出自己最真實、最樸素的感情,為已逝者安魂,為健在者慰情。

夏衍先生看后來信說:“您寫的那些朋友也都是我的熟人,所以看下去感到特別親切,一直看到今天上午十一時,蘇靈揚同志來訪,才放下手,已經(jīng)把寫人的部分都看完了?!堵犥嚇怯洝贰缎』镉嫛贰稇洍顒偂愤@幾篇使我想起了許多往事,這個大時代竟出了這么多的‘癡人’,而這些‘癡人’又都是那么‘九死不悔’,讀了真使人不勝感慨!”

柯靈先生稱贊該書“人物薈萃,色相繽紛,敘事委婉,落筆清俊,舊巢新燕,似曾相識,而視野宏遠(yuǎn),寄意遙深,別辟一徑。他為知名的作家學(xué)者寫真,既描畫他們平易近人的容止,又特別勾勒他們的崚嶒風(fēng)骨,冰雪精神,拂拭塵垢,還以皎潔,為已逝者安魂,使健在者慰情。知人論世,溫柔敦厚而不乖原則,不失公平……完全可以當(dāng)作是歷史的召喚,時代的足音”。有點小疵的是序言落款時間為“一九六八年一月十日”(應(yīng)為一九八六年),我揣摩是打字員操作失誤,而責(zé)任編輯又沒有校正過來。

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全國優(yōu)秀散文(集)雜文(集)評獎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榮譽獎七部,優(yōu)秀散文(集)獎二十四部,優(yōu)秀雜文(集)獎十部。優(yōu)秀散文(集)獲獎篇目按得票多少為序,作者依次為楊絳、姜德明等先生。這是建國四十年來中國作家協(xié)會首次進行這類評獎活動,受到文學(xué)界和散文雜文讀者的廣泛關(guān)注。先生為此十分不好意思,羞于將獲獎名次道人。

該書安徽省蕪湖區(qū)古今書坊標(biāo)價一百二十九元,九五品相。我給店主發(fā)信息砍價,八十元包郵收入篋中。

12

[姜題]

迷人的文壇逸話可以增長我們的智慧和個人的修養(yǎng)。

躍華同志指正

姜德明二○一四、九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封面題字黃苗子,責(zé)任編輯費淑芬,封面設(shè)計梁珊,

字?jǐn)?shù)167萬,

印數(shù)1400冊,248頁,定價140元。

《燕城雜記》

該書收文六十二篇,最后一組“大地漫筆”(共計二十九則)大多寫于一九八三年,內(nèi)容都是有關(guān)文化和文藝工作的,之所以“附帶”收入,原因是這些“火柴盒”寫于“燕城”一隅,多少與書名扯得上一些關(guān)系。另有黃裳先生序言和作者自跋。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二○一二年四月再版時全部印的精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