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頎

唐詩三百首(升級版) 作者:顧青 編


李頎

李頎(生卒年不詳),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居住潁陽(今河南登封)。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當過新鄉(xiāng)尉,后棄官隱居潁陽。他交游廣泛,與王昌齡、崔顥、高適、岑參、王維、綦毋潛等著名詩人都有交往,詩名頗著。

殷璠評論李頎的詩“發(fā)調(diào)既清,修辭亦繡,雜歌咸善,玄理最長”(《河岳英靈集》)。賀貽孫認為:“唐李頎詩雖近于幽細,然氣骨則沉壯堅老?!保ā对姺ぁ罚┧钌闷哐?,胡應麟把他與高適、岑參、王維并稱,形容為“音節(jié)鮮明,情致委折,濃纖修短,得衷合度”(《詩藪》)。他的七律更是大受稱譽,陸時雍稱其“詩格清煉,復流利可誦,是摩詰以下第一人”(《唐詩鏡》)。王士禛更說:“唐人七言律,以李東川、王右丞為正宗。”(《師友詩傳錄》)今存《李頎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三卷。

古意(1)

李頎

男兒事長征(2),少小幽燕客(3)

賭勝馬蹄下(4),由來輕七尺(5)。

殺人莫敢前(6),須如猬毛磔(7)

黃云隴底白云飛,未得報恩不得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8),慣彈琵琶解歌舞(9)。

今為羌笛出塞聲(10),使我三軍淚如雨。

【注釋】

(1)此詩為寫幽燕客立功邊關雄心和思鄉(xiāng)之情的邊塞詩。古意:即擬古詩。

(2)事長征:從軍遠征。

(3)幽燕:泛指今遼寧、河北一帶,在唐時為邊境地區(qū)。

(4)賭勝:逞強爭勝。

(5)輕七尺:意謂不懼怕死亡。七尺,七尺之軀,此謂生命。

(6)殺人莫敢前:奮勇殺敵,使敵人不敢近前。

(7)須如猬毛磔(zhé):意謂胡須如刺猬毛一樣紛張,以形容形貌威猛。猬毛磔,語本《晉書·桓溫傳》,稱桓溫姿貌威武,“眼如紫石棱,須作猬毛磔”。猬,刺猬。磔,張開。

(8)小婦:少婦。

(9)解:擅長之意。

(10)羌笛:據(jù)說笛出于羌中,故稱。

送陳章甫(1)

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

陳侯立身何坦蕩(2),虬須虎眉仍大顙(3)。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4),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5)。

鄭國游人未及家(6),洛陽行子空嘆息(7)

聞道故林相識多(8),罷官昨日今如何(9)。

【注釋】

(1)此詩是李頎送陳章甫罷官還鄉(xiāng)之作。陳章甫:楚人,開元中進士。

(2)陳侯:對陳章甫的尊稱。

(3)虬(qiú)須:蜷曲的胡須。大顙(sǎng):寬額。

(4)酤(gū)酒:買酒。飲(yìn):使喝,作動詞。我曹:我輩,我們。

(5)津吏:管理渡口的小官。

(6)鄭國游人:指陳章甫。河南春秋時屬鄭國,陳曾在河南居住了很久。

(7)洛陽行子:作者自指。因李頎曾任新鄉(xiāng)縣尉,地近洛陽。

(8)故林:故鄉(xiāng)。

(9)昨日:猶言過去。

琴歌(1)

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2)。

月照城頭烏半飛(3),霜凄萬木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4),初彈《淥水》后《楚妃》(5)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6)

清淮奉使千余里(7),敢告云山從此始(8)

【注釋】

(1)此詩寫作者在酒宴上聽琴的情景,以及由此生發(fā)的感觸。

(2)廣陵客:本指嵇康,因他曾作琴曲《廣陵散》,故稱?!妒勒f新語·雅量》載嵇康臨刑東市,神色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贝颂幹干朴趶椙俚娜恕?/p>

(3)烏:烏鴉。

(4)華燭:飾有文采的蠟燭。

(5)《淥水》、《楚妃》:均為琴曲名。

(6)星欲稀:指夜?jié)u漸深了。

(7)清淮奉使:李頎曾任新鄉(xiāng)(今河南新鄉(xiāng))縣尉,地近淮水,故言。淮,淮水。奉使,奉命出使。

(8)敢告云山:即有歸隱山林之意。后李頎歸隱潁陽(今河南登封西南)之東川。敢告,敬告之意。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1)

李頎

蔡女昔造胡笳聲(2),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3)。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陰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4),四郊秋葉驚摵摵(5)。

董夫子(6),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7)。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8)。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9)。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珠部落家鄉(xiāng)遠(10),邏娑沙塵哀怨生(11)。

幽音變調(diào)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12),野鹿呦呦走堂下(13)。

長安城連東掖垣(14),鳳凰池對青瑣門(15)。

高才脫略名與利(16),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釋】

(1)此詩描摹董大用琴來彈胡笳的聲音,向房給事舉薦董大。董大:董庭蘭,唐肅宗宰相房琯的門客,因善于彈琴而深得房琯寵信。后招納賄賂,以致房琯受到彈劾。胡笳弄:胡笳本是一種用蘆葉卷成的吹奏樂器。據(jù)《樂府詩集·琴曲歌辭》轉錄唐劉商序文中云:“后董生(董庭蘭)以琴寫胡笳聲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眲t知《胡笳弄》是董庭蘭創(chuàng)作的用琴聲來模仿胡笳樂聲的琴曲。房給事:即房琯,因他曾官任“給事中”,故稱。

(2)蔡女:蔡琰,即蔡文姬。蔡文姬為東漢文學家蔡邕之女,董卓之亂時,被董卓部下羌兵擄去,流落匈奴左賢王部伍中,曾作《胡笳十八拍》曲。

(3)歸客:指蔡文姬。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派使節(jié)把她從匈奴贖回。

(4)商弦、角、羽:古時以宮、商、角、徵、羽為五聲音階之名。古琴七弦,配宮、商、角、徵、羽及變宮、變徵為七音。

(5)摵摵(shè):形容葉落聲。此處形容琴聲。

(6)董夫子:尊稱董大。

(7)“通神明”二句:董大的技藝能感動鬼神。

(8)“言遲”二句:無論急奏還是慢彈,都得心應手,其指法就好像能傳達情感。

(9)“嘶酸”二句:這是作者聽琴聲而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嘶酸,令人悲凄心酸的鳴叫。胡兒戀母,蔡文姬歸漢時,和與匈奴人生的孩子訣別。這在其《悲憤詩》中有所描寫。

(10)烏珠部落:即指南匈奴,蔡文姬所在之地。烏珠,指匈奴烏珠留若鞮單于,名囊知牙斯,漢成帝時人。

(11)邏娑(luósuō):唐時吐蕃的首都,即今西藏拉薩市。蔡文姬為羌兵所擄,而吐蕃系出西羌,故稱。

(12)颯颯(sà):形容雨聲。木末:樹梢。

(13)呦呦(yōu):鹿鳴之聲。

(14)東掖垣:指門下省。房琯任給事中,屬門下省。唐時門下省和中書省分處禁中東西掖。門下省在東面稱左掖。

(15)鳳凰池:指中書省。因在禁中西邊,亦稱右省。又因中書多承寵任,接近皇帝,故又被稱為鳳凰池或鳳池。青瑣門:宮門。因刻有連環(huán)圖案,涂青色而名。

(16)高才:指房琯。脫略:不受拘束。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1)

李頎

南山截竹為觱篥,此樂本自龜茲出(2)。

流傳漢地曲轉奇(3),涼州胡人為我吹(4)

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xiāng)皆淚垂。

世人解聽不解賞(5),長飆風中自來往(6)。

枯桑老柏寒颼飗,九雛鳴鳳亂啾啾(7),

龍吟虎嘯一時發(fā)(8),萬籟百泉相與秋。

忽然更作《漁陽摻》(9),黃云蕭條白日暗。

變調(diào)如聞楊柳春(10),上林繁花照眼新(11)。

歲夜高堂列明燭(12),美酒一杯聲一曲。

【注釋】

(1)此詩為摹寫觱篥聲音的音樂詩。安萬善:涼州胡人,生平不詳。觱篥(bìlì):又作“篳篥”,是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形似喇叭。

(2)龜茲(qiūcí):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庫車。

(3)曲轉奇:曲調(diào)婉轉更加奇妙。

(4)涼州胡人:此處指安萬善。

(5)解:懂得。賞:指領會曲意。

(6)長飆(biāo):形容樂聲急驟。飆,疾風。

(7)“枯桑”二句:形容樂聲的凄厲幽寒和輕盈嘈雜。颼飗(sōuliú),象聲詞,形容狂風吹桑、柏的凄涼之聲。九雛鳴鳳,語本古樂府《隴西行》:“鳳凰鳴啾啾,一母將九雛。”啾啾(jiū),象聲詞,此指雛鳳輕細的叫聲。此句寫古樂的輕柔和嘈雜交錯。

(8)龍吟:古即有虎嘯風生、龍吟鳥鳴之語。

(9)《漁陽摻(càn)》:古名鼓曲。據(jù)《后漢書·禰衡傳》記載,曹操為羞辱禰衡,命其為鼓吏,衡則當眾奏《漁陽摻》痛罵曹操,音節(jié)悲壯。

(10)變調(diào):改變曲調(diào)。楊柳:指曲調(diào)《楊柳枝》,唐時入教坊。

(11)上林:指上林苑。上林苑為秦漢名苑,是皇帝游賞的園囿,在今西安鄠(hù)縣。

(12)歲夜:除夕。

夜歸鹿門歌(1)

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2),漁梁渡頭爭渡喧(3)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4),忽到龐公棲隱處(5)

巖扉松徑長寂寥(6),唯有幽人自來去(7)

【注釋】

(1)此詩寫夜歸一路所見,抒發(fā)企慕古賢的情懷。鹿門:山名,在今湖北襄陽。據(jù)《后漢書·龐公傳》載,東漢時龐德公在鹿門山采藥,是著名的隱者。孟浩然追慕先賢高致,也在此地隱居。

(2)晝已昏:指天色已近黃昏。

(3)漁梁:地名,指漁梁洲,在今湖北襄樊境內(nèi)?!端?jīng)注·沔水》載:“沔水中有魚梁洲,龐德公所居?!?/p>

(4)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幕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xiàn)出來。

(5)龐公:即龐德公。

(6)巖扉:指山巖相對如門。

(7)幽人:隱者,孟浩然自稱。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1)

李白

我本楚狂人(2),鳳歌笑孔丘(3)。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4)

五岳尋仙不辭遠(5),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6),屏風九疊云錦張(7)

影落明湖青黛光(8)。

金闕前開二峰長(9),銀河倒掛三石梁(10)。

香爐瀑布遙相望(11),迥崖沓嶂凌蒼蒼(12)。

翠影紅霞映朝日(13),鳥飛不到吳天長(14)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15)。

好為廬山謠(16),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17),謝公行處蒼苔沒(18)

早服還丹無世情(19),琴心三疊道初成(20)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21)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22)

【注釋】

(1)此詩為李白晚年所作,是寫景名篇,它描繪了廬山雄奇之景,在寄情山水之余,更有求仙問道之心。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南。謠:本指不入樂的歌曲。盧虛舟:字幼真,范陽(今北京大興)人,唐肅宗時曾為殿中侍御史。曾與李白同游廬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