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
“王風”即東周王城洛邑一帶的樂調。幽王喪失西周,平王東遷洛邑,周室衰微,已無力駕馭各諸侯國,但名義還是中國之王,所以稱此地之詩為《王風》。其地大約為今河南洛陽、孟縣、沁陽、偃師、鞏縣、溫縣一帶地方。今存詩十篇,多悲怨之音,故李白有“王風何怨怒”之說。
黍離
【題解】
這是一首有感家國興亡的詩。作者為朝廷中大臣,他行役到此地,看到故室宗廟盡變?yōu)楹淌?,悲愴不已,彷徨不忍離去??赡芩鴮Τl(fā)表過意見,但不被理解,以為他有什么個人企圖,所以他感嘆說:“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爆F(xiàn)在國都已東遷洛邑,往事已不堪回首,他只能對天浩嘆:“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蒼天啊蒼天!這種狀況是誰造成的呢?這明明是因為周幽王的暴虐無道,政治腐敗,才導致狄人入侵,西周覆滅。但詩人是周朝大臣,不便直說,就用反問句委婉地說出來。《毛詩序》說:“《黍離》,閔宗周(西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陛^符合詩意。此詩主要特點,就是用重疊的字句,回環(huán)反復地吟唱,表現(xiàn)綿綿不盡的故國之思和凄愴無已之心。正如方玉潤評論:“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無限。此專以描摹虛神擅長,憑吊詩中絕唱也?!保ā对娊浽肌罚┐嗽姎v代流傳,影響很大,后世文人寫懷古詩,也往往沿襲其音調。“黍離”一詞成了人們感嘆亡國觸景生情常用的典故。
彼黍離離(1),看那黍子一行行,
彼稷之苗。高粱苗兒也在長。
行邁靡靡(2),邁著步子走且停,
中心搖搖(3)。心里只有憂和傷。
知我者,知我者,
謂我心憂;說我心憂;
不知我者,不知者,
謂我何求。說我有求。
悠悠蒼天(4),高高在上蒼天啊,
此何人哉?何人害我離家走!
【注釋】
(1)黍(shǔ):北方的一種農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離離:一行行的。
(2)靡靡(mǐ):走路緩慢的樣子。
(3)搖搖:心神不定的樣子。
(4)悠悠:遙遠的樣子。
彼黍離離,看那黍子一行行,
彼稷之穗。高粱穗兒也在長。
行邁靡靡,邁著步子走且停,
中心如醉。如同喝醉酒一樣。
知我者,知我者,
謂我心憂;說我心憂;
不知我者,不知者,
謂我何求。說我有求。
悠悠蒼天,高高在上蒼天啊,
此何人哉!何人害我離家走!
彼黍離離,看那黍子一行行,
彼稷之實。高粱穗兒紅彤彤。
行邁靡靡,邁著步子走且停,
中心如噎(1)。心內如噎一般痛。
知我者,知我者,
謂我心憂;說我心憂;
不知我者,不知者,
謂我何求。說我有求。
悠悠蒼天,高高在上蒼天啊,
此何人哉?何人害我離家走!
【注釋】
(1)噎(yē):堵塞。此處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憂深難以呼吸。
君子于役
【題解】
這首寫妻子懷念遠行服役丈夫的詩,是我們十分熟悉的詩篇。詩的最大特點是樸素、真實、自然。它用農村中最常見的景物來表達思念之情,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它如同一幅畫面,把憂傷孤寂的農村少婦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史書說“春秋無義戰(zhàn)”,此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那個戰(zhàn)亂頻繁而又多災多難的時代。《君子于役》開創(chuàng)的日暮懷人的典型環(huán)境,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也有很大影響。后人無數的詩詞歌賦都采用其手法,如三國時代曹植的《贈白馬王彪》:“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睍x朝潘岳的《寡婦賦》:“時曖曖而向昏兮,日杳杳而西匿。雀群飛而赴楹兮,雞登棲而斂翼?!碧拼畎?、白居易,宋代李清照等詩人都有同樣風格的詩作。清人許瑤光的《再讀〈詩經〉四十二首》之十四首寫道:“雞棲于桀下牛羊,饑渴縈懷對夕陽。已啟唐人閨怨句,最難消遣是昏黃?!庇迷娋鋵Α毒佑谝邸纷髁俗钋‘數母爬ㄅc評價。
君子于役(1),丈夫服役去遠方,
不知其期,期限長短難估量,
曷至哉(2)?不知到了啥地方。
雞棲于塒(3),雞兒已經進了窩,
日之夕矣,太陽也向西方落,
羊牛下來。牛羊成群下山坡。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在遠方,
如之何勿思!叫我怎不把他想。
【注釋】
(1)君子:妻子稱呼丈夫。役:徭役或兵役。
(2)曷(hé)至哉:現(xiàn)在他到了何處呢?一說意為“什么時候回來呀?”曷,何。
(3)塒(shí):墻洞式的雞窩。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去遠方,
不日不月(1),沒日沒月恨日長,
曷其有佸(2)?不知何時聚一堂。
雞棲于桀(3),雞兒紛紛上了架,
日之夕矣,太陽漸漸也西下,
羊牛下括(4)。牛羊下坡回到家。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在遠方,
茍無饑渴(5)?但愿不會餓肚腸。
【注釋】
(1)不日不月:無日無月,指沒有歸期。
(2)佸(huó):相會。
(3)桀(jié):木樁。這里指雞窩中供雞棲息的橫木。
(4)括:義同“佸”。這里指牛羊聚集在一起。
(5)茍:且,或許。
君子陽陽
【題解】
這是一篇夫邀妻一起跳舞的詩,由妻子唱出來,表現(xiàn)了他們那自得自樂、歡暢無比的情緒。朱子說:“此詩疑亦前篇婦人所作。蓋其夫既歸,不以行役為勞,而安于貧賤以自樂,其家人又識其意而深嘆美之,皆可謂賢矣?!薄睹颉穭t說:“《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恐不合詩意。
君子陽陽(1),我的夫君喜洋洋,
左執(zhí)簧(2),左手拿著多管簧,
右招我由房(3)。右手招我跳由房。
其樂只且(4)。我們樂得心花放。
【注釋】
(1)君子:妻稱夫。陽陽:喜氣洋洋的樣子。
(2)簧:一種樂器,即大笙。
(3)由房:演奏房中樂章所跳的舞蹈。
(4)只且:語尾助詞。
君子陶陶(1),我的夫君樂陶陶,
左執(zhí)(2),左手拿著羽毛搖,
右招我由敖(3)。右手招我跳由敖。
其樂只且。我們興致多么高。
【注釋】
(1)陶陶:和樂貌。
(2)(dào):舞師手中所持的羽毛做成的舞具,又稱“纛(dào)”。
(3)由敖:舞名。疑即為《驁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敖,疑當讀為《驁夏》之驁。《周官·鐘師》:‘奏九夏,其九為《驁夏》?!?/p>
揚之水
【題解】
這是一首戍卒怨恨統(tǒng)治者長期讓他們久戍不歸,而思念家人,希望早日回家的詩。周平王東遷以后,楚國強大起來。不時侵犯申、呂、許這些小國。而這三國是周王室南邊的屏障,他們無力抗擊楚國,周平王只好征發(fā)東周的人民到這三國去守邊。由于征調不均,役期遙遙,戍卒不知何時能歸家與家人團聚,因而唱出了這首怨恨之歌?!睹娦颉罚骸啊稉P之水》,刺平王也。不撫其民而遠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鄭箋》:“平王母家申國,在陳、鄭之南,迫近強楚,王室微弱而數見侵伐,王是以戍之?!?/span>
揚之水(1),小河溝泛著淺波,
不流束薪(2)。漂不走一捆柴禾。
彼其之子(3),我心中想念的人,
不與我戍申(4)。沒跟我一起戍守申國。
懷哉懷哉(5)!日日夜夜思念啊,
曷月予還歸哉(6)?何年何月回故國?
【注釋】
(1)揚:悠揚,水緩流之貌。
(2)不流束薪:指水小漂浮不起柴薪。束薪,捆起的薪柴。下文“束蒲”、“束楚”與此同義。
(3)彼其之子:即那個人。其,語助詞。之子,是子。
(4)戍申:守衛(wèi)申國。申是姜姓國,周平王的母舅家。在今河南南陽北。
(5)懷:思念。
(6)曷:何。予:我。
揚之水,小河溝泛著淺波,
不流束楚(1)。漂不走一捆荊禾。
彼其之子,我心中想念的人,
不與我戍甫(2)。沒跟我一起戍守甫國。
懷哉懷哉!日日夜夜思念啊,
曷月予還歸哉?何年何月回故國?
【注釋】
(1)楚:即荊條,灌木,人多以之為柴薪。
(2)甫:古國名,又名“呂”,在今河南南陽西。
揚之水,小河溝泛著淺波,
不流束蒲(1)。漂不走一捆蒲禾。
彼其之子,我心中想念的人,
不與我戍許(2)。沒跟我一起戍守許國。
懷哉懷哉!日日夜夜思念啊,
曷月予還歸哉?何年何月回故國?
【注釋】
(1)蒲:蒲柳,枝細長而柔軟。
(2)許:國名,故地在今河南許昌東。
中谷有蓷
【題解】
這首詩寫一位遭丈夫遺棄的婦女在荒年亂離中走投無路的悲慘處境。反映了東周時期一些下層婦女的生活狀況?!睹娦颉氛f:“《中谷有蓷》,閔周也。夫婦日以衰薄,兇年饑饉,室家相棄爾?!敝祆洹对娂瘋鳌芬舱f:“兇年饑饉,室家相棄,婦人覽物起興,而自述其悲嘆之辭也?!?/span>
中谷有蓷(1),山谷中的益母草,
暵其干矣(2)。天旱無雨將枯槁。
有女仳離(3),有位女子遭遺棄,
嘅其嘆矣(4)。內心嘆息又苦惱。
嘅其嘆矣,內心嘆息又苦惱,
遇人之艱難矣(5)!嫁人不淑受煎熬。
【注釋】
(1)中谷:山谷之中。蓷(tuī):草名,又叫益母草。
(2)暵(hàn)其:即“暵暵”。暵,形容干燥、枯萎的樣子。
(3)仳(pǐ)離:分離。
(4)嘅(kǎi)其:即“嘅嘅”。嘅,同“慨”,嘆息之貌。
(5)遇人:逢人,嫁人。
中谷有蓷,山谷中的益母草,
暵其脩矣(1)。天旱無雨將枯焦。
有女仳離,有位女子遭遺棄,
條其嘯矣(2)。撫胸嘆息又長嘯。
條其嘯矣,撫胸嘆息又長嘯,
遇人之不淑矣(3)。嫁人不淑多苦惱。
【注釋】
(1)脩:干枯,敗壞。
(2)條:深長。嘯:悲嘯之聲。
(3)不淑:不善。
中谷有蓷,山谷中的益母草,
暵其濕矣(1)。天旱無雨將枯焦。
有女仳離,有位女子遭遺棄,
啜其泣矣(2)。抽噎哭泣淚不干。
啜其泣矣,抽噎哭泣淚不干,
何嗟及矣(3)。悔恨莫及空長嘆。
【注釋】
(1)濕:“”(qī)的假借,曬干。《廣雅》:“
,曝也?!?/p>
(2)啜:哽噎抽泣貌。
(3)何嗟及矣:同“嗟何及矣”。嗟,悲嘆聲。何及,言無濟于事。
兔爰
【題解】
這是一首感時傷亂之作。詩人剛出生的時候還沒有戰(zhàn)亂,之后卻遇上了大變革、大動亂的時代,這給詩人造成了極大的痛苦,他希望自己能長睡不醒,無知無覺,來躲避這些災難造成的創(chuàng)傷。這反映了一個戰(zhàn)亂的時代,民眾被壓抑、被扭曲的心理,也可見那動亂已使民眾的生存受到極大的威脅,才會產生這樣消極的樂死不樂生的人生態(tài)度?!睹娦颉氛f:“《兔爰》,閔周也?;竿跏?,諸侯皆叛,構怨連禍,王師傷敗,君子不樂其生焉。”方玉潤《詩經原始》說:“詩人不幸遭此亂離,不能不回憶生初猶及見西京盛世,法制雖衰,紀綱未壞,其時尚幸無事也。迨東都既遷,……而王綱愈墜,天下乃從此多故?!什蝗玳L睡不醒之為愈耳?!倍记泻现髦?。
有兔爰爰(1),野兔兒自由自在,
雉離于羅(2)。野雞兒落進網來。
我生之初,我剛出生的時候,
尚無為(3)。沒有戰(zhàn)亂沒有災。
我生之后,自我出生以后,
逢此百罹(4),遭遇種種禍害,
尚寐無吪(5)。但愿永睡不醒來。
【注釋】
(1)爰爰(yuán):自由自在的樣子。
(2)離:同“罹”,遭遇。羅:網。
(3)尚:猶,還。無為:無事。此指無戰(zhàn)亂之事。
(4)百罹(lí):多種憂患。
(5)尚:庶幾,有希望的意思。寐:睡。無吪(é):不動。
有兔爰爰,野兔兒自由自在,
雉離于罦(1)。野雞兒落進網來。
我生之初,我剛出生的時候,
尚無造(2)。沒有徭役沒有災。
我生之后,自我出生以后,
逢此百憂,遭遇種種苦難,
尚寐無覺(3)。但愿長睡永閉眼。
【注釋】
(1)罦(fú):裝有機關的捕鳥獸的網。
(2)無造:即“無為”。
(3)無覺:不醒,不想看。
有兔爰爰,野兔兒自由自在,
雉離于罿(1)。野雞兒落進網來。
我生之初,我剛出生的時候,
尚無庸(2)。沒有勞役沒有災。
我生之后,自我出生以后,
逢此百兇,遭遇種種禍端,
尚寐無聰(3)。但愿長睡聽不見。
【注釋】
(1)罿(tóng):捕鳥網。
(2)無庸:無勞役。
(3)無聰:不想聽。
葛藟
【題解】
這是一個流浪者求助不得的怨詩。春秋時代,戰(zhàn)亂頻仍,人民流離失所。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到處流浪、居無定所的人。即使他稱別人為父母兄弟,乞求一點同情和救濟,也不可得,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冷酷無情。也有人認為此詩是一個入贅者在別人家生活,倍感孤獨寂寞的悲歌。朱熹《詩集傳》說:“世衰民散,有去其鄉(xiāng)里家族而流離失所者,作此詩以自嘆。言綿綿葛藟,則在河之滸矣。今乃終遠兄弟而謂他人為己父,己雖謂彼為父,而彼亦不我顧,則其窮也甚矣?!闭f得很對。
綿綿葛藟(1),葛藤綿延長又長,
在河之滸(2)。爬到河邊濕地上。
終遠兄弟(3),遠離親人和兄弟,
謂他人父。面對他人叫父親。
謂他人父,就是喊他為父親,
亦莫我顧(4)。一點眷顧也休想。
【注釋】
(1)綿綿:延綿不斷的樣子。葛藟:蔓生植物。即野葡萄。
(2)滸:岸邊。一說岸上地。
(3)終:既。遠:遠離。
(4)顧:照顧,眷顧。
綿綿葛藟,葛藤綿延長又長,
在河之涘(1)。爬到河岸陸地上。
終遠兄弟,遠離親人和兄弟,
謂他人母。面對他人喊親娘。
謂他人母,喊她親娘千百遍,
亦莫我有(2)。也不把我當兒郎。
【注釋】
(1)涘(sì):水邊。
(2)有:相親之意。與“友”通。
綿綿葛藟,葛藤綿延長又長,
在河之漘(1)。爬到河邊濕地上。
終遠兄弟,遠離親人和兄弟,
謂他人昆(2)。面對他人喊兄長。
謂他人昆,就是每日喊兄長,
亦莫我聞(3)。沒有聽見一個樣。
【注釋】
(1)漘(chún):河岸。唇是口邊,字從水從唇,則表示水邊。
(2)昆:兄。
(3)聞:通“問”,恤問。亦有愛之意。
采葛
【題解】
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詩。有人認為是懷友詩,恐怕是不對的。古代采葛供織布,采蒿供祭祀,采艾以醫(yī)病,大多是女子之事,可見詩人所懷為女性。一日不見如三月、如三秋、如三歲,這樣纏綿悱惻的感情一般在異性之間容易產生,同性朋友難以達到如此熾烈的程度。詩用夸張的手法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但又使人覺得入情入理。因為經歷過戀愛的人都可以體會到“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相思之苦,所以這句話也成為后世表達思念之情的常用語。
彼采葛兮(1),那個采葛的人啊,
一日不見,一天沒看見她,
如三月兮!好像隔了三月??!
【注釋】
(1)采:采集。葛:葛藤,其皮可制成纖維織布。
彼采蕭兮(1),那個采蕭的人啊,
一日不見,一天沒看見她,
如三秋兮(2)!好像隔了三秋啊!
【注釋】
(1)蕭:又名香蒿,古人祭祀時用。
(2)三秋:三個秋季,即九個月。此處用“秋”字,因秋天草木搖落,秋風蕭瑟,易生離情別緒,引發(fā)感慨之情。
彼采艾兮(1),那個采艾的人啊,
一日不見,一天沒看見她,
如三歲兮!好像隔了三年啊!
【注釋】
(1)艾:菊科植物,其葉子供藥用。
大車
【題解】
這是一首愛情詩,寫一個女子,熱烈地愛著一個男子,想爭取婚姻自由,與男子一同逃跑,但又擔心男子不敢私奔,因此她發(fā)誓,即使生不能同室,死也要同穴,表示愛情的堅貞。從男子乘坐的車子及身上的服飾來看,他可能是個有身份的人,和女子不是門當戶對,但雙方又有愛慕之情,女子擔心男子會猶豫不決,所以發(fā)下了這個決絕誓言。
大車檻檻(1),大車行走聲檻檻,
毳衣如菼(2)。青色毛衣像葭菼。
豈不爾思(3)?難道是我不想你?
畏子不敢(4)。相愛就怕你不敢。
【注釋】
(1)大車:貴族乘坐的車子。一說牛車。檻檻(kǎn):車行聲。
(2)毳(cuì)衣:用獸毛制成的衣服?!睹珎鳌罚骸半ヒ?,大夫之服?!比I(tǎn):初生的蘆葦,此處比喻毳衣的青白色。
(3)爾:你。
(4)子:指其所愛的男子。
大車啍啍(1),大車前行聲啍啍,
毳衣如(2)。紅色毛衣色如
。
豈不爾思?難道是我不想你?
畏子不奔(3)。怕你不跟我私奔。
【注釋】
(1)啍啍(tūn):車行聲,猶“檻檻”。
(2)(mén):赤色玉。
(3)奔:私奔。
穀則異室(1),活著不能在一室,
死則同穴(2)。死后同埋一個坑。
謂予不信(3),我說的話你不信,
有如皦日(4)。就讓太陽來作證。
【注釋】
(1)穀:活著。異室:兩地分居。
(2)同穴:合葬在一個墓穴。
(3)予:我。
(4)有如皦(jiǎo)日:有此白日。如,此。皦,白,光明。
丘中有麻
【題解】
對此詩有三種解釋:一說是思賢之詩,《毛詩序》說:“思賢也。莊王不明,賢人放逐,國人思之而作是詩也?!比叶纪獯苏f。又說此為私奔之詩。朱熹《詩集傳》說:“婦人望其所與私者而不來,故疑丘中有麻之處復有與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然而來乎?”再說為招賢偕隱詩。方玉潤《詩經原始》說:“《丘中》,招賢偕隱也。”“周衰,賢人放廢,或越在他邦,或尚留本國,故互相招集,退處丘園以自樂?!弊屑毻魄迷娨?,看不出有思賢、招隱之意,也不能確認女子與男子私奔。有研究者認為這是一位女子敘述和情人定情過程的詩,女子請男子幫忙種麻,相互認識,后來又請男子父親吃飯,第二年李子熟時,男子送女子佩玉,二人定情??蔀橐徽f??傊?,這是一首情歌。寫一位女子在山丘的隱蔽處熱切地等待男子的到來,說明這是一對相愛的人。
丘中有麻(1),山坡上的麻地里,
彼留子嗟(2)。等待小伙劉子嗟。
彼留子嗟,那個小伙劉子嗟,
將其來施施(3)。盼他能來幫我忙。
【注釋】
(1)麻:一年生草本植物,皮可績?yōu)椴?,子可食?/p>
(2)留:姓氏,即“劉”之借字。子嗟:人名。
(3)將:有希望、請求之意。施施:施予,幫助。有恩惠、惠與之意。一說喜悅之意。
丘中有麥,山坡上的麥地里,
彼留子國(1)。等待小伙劉子國。
彼留子國,那個小伙劉子國,
將其來食(2)。盼他吃飯來我家。
【注釋】
(1)子國:人名。詩中之“子嗟”、“子國”、“留之子”與《桑中》之所言“孟姜”、“孟弋”、“孟庸”同一手法。實際皆指同一人。一說“子國”為子嗟父?!爸印奔醋余?。
(2)食:吃飯。
丘中有李,長滿李樹山坡下,
彼留之子。姓劉小伙到來啦。
彼留之子,那個劉姓小伙子,
貽我佩玖(1)。贈我玉佩來表達。
【注釋】
(1)佩玖:佩玉名。玖,次于玉的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