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審言之“衙官屈宋”:除了我,還有誰?
【成語1】衙官屈宋
【釋義】官:軍府的屬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為屬官。原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稱贊別人的文采。
【出處】《新唐書·杜審言傳》:“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
【成語2】造化小兒
【釋義】造化:指命運;小兒:小子,輕蔑的稱呼。這是對于命運的一種風趣說法。
【出處】《新唐書·杜審言傳》:“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一等省候如何。答曰:‘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
杜審言,初唐詩人。
他有才嗎?當然。要不然他不會和李嶠、崔融和蘇味道一起被稱為初唐“文章四友”。
他是名門之后嗎?是。他的先祖是西晉名將杜預。
你也許還會問:我怎么就不知道他?
這很正常啊,因為唐朝是個詩人泛濫的時代,跟那些熠熠生輝的詩壇巨星相比,杜審言當然顯得暗淡多了。
不過,他有個孫子挺厲害的,且不是一般的厲害。
他有四個兒子、五個女兒,大兒子名字叫杜閑,杜閑有個兒子,名叫杜甫。
杜甫厲害不?當然厲害!
今天我們不說杜甫,只說杜審言。
杜審言大約生于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字必簡,祖籍湖北襄陽,因他父親杜依藝生前曾在河南鞏縣當縣令,所以全家就遷到了鞏縣。
杜審言在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就進士及第了,從此步入仕途,先后當過隰(xí)城尉、洛陽丞、吉州司戶參軍、著作佐郎、膳部員外郎、國子監(jiān)主簿、修文館直學士等。
杜審言當過的官,級別都不高,均在五品以下。
他的詩也大多是應制、唱和之作,也有部分抒寫仕途失意情緒的詩作,比如下面這首《登襄陽城》,就是在流放峰州(今越南境內)的途中寫的。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
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
冠蓋非新里,章華即舊臺。
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
這是他第二次被貶,時值唐中宗上臺不久。因他和宋之問等人曾與張易之兄弟有過交往,張易之完了,他也被安排到一邊涼快去了。
第一次貶官是在武則天當政時期。
當時杜審言在吏部任??际罚幸豁椆ぷ魅蝿?,就是對地方官每年遞交給吏部的工作總結進行評判,寫出判詞。有一次,他剛把該寫的判詞寫完,就冷笑一聲對身旁的人說:“這次,蘇味道死定了!”
蘇味道當時的官職是天官侍郎(即吏部侍郎),比校考史的級別高多了,也就是說,杜審言寫好的判詞是要經蘇味道過目的。
別人一聽杜審言莫名下了“蘇味道死定了”這樣的結論,忙驚問其故。
結果杜審言就說出了下面一番讓人瞠目結舌的話:“我的文章要比蘇味道的好啊,他自愧不如,那還不得羞愧而死???我敢說,就是和屈原、宋玉比文章,他倆也只有給我當屬下的份兒,我的書法也是一流的,那個王羲之也只配給我當學生!”
想想看,如此傲慢,在文人扎堆的官場,還能有好人緣?
果然,沒在官場待多長時間,杜審言就因言惹事了,因事獲罪,受到了懲罰:被降職為吉州(現江西吉安)司戶參軍。
后來,武則天又把他召回,準備重新起用他。
杜審言奉命作的《歡喜詩》,很讓武后滿意,于是他就被授予著作佐郎一職。
杜審言想必非常感謝武則天的知遇之恩,以致他把女皇的男寵張易之兄弟也當成了好朋友。這就為他第二次被貶埋下了禍根。
流放峰州之后不久,杜審言又被唐中宗召回。
雖然已經有了兩次被貶的經歷,但杜審言傲慢依然。
這年,杜審言已是修文館直學士了。從那個蠻荒之地峰州回來之后,年過半百的他身體就一日不如一日了,最后終于病倒。
在他病重的時候,好友宋之問和武平一去看望他。他看到兩友到來,不僅沒對人家的關心探問表達謝意,一張口又出驚人之語:
“我落到今天這地步,這都是造化小兒作的禍,怪只怪我命苦,我沒啥可抱怨的!再說,只要我活著,你們就沒有出頭之日。眼見我要死了,至今還沒有一個文章能趕上我的,找不到能接我班的人,這可算是我唯一的遺憾了!”
就這樣,杜審言帶著“無人能超越的遺憾”閉上了眼睛,結束了他狂傲的一生。
詩人卡片
杜審言(約645—約708),字必簡,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后遷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初唐“文章四友”之一,杜甫的祖父。曾任隰城尉、洛陽丞、修文館直學士等官職,恃才傲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