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序

乘著歌聲的翅膀:海涅詩選 作者:[德國] 海因里?!ずD?著;馮至;錢春綺;楊武能 譯


譯序

二十世紀以來,經(jīng)過魯迅、郭沫若、段可情、馮至、林林以及其他一些前輩作家和翻譯家的譯介,海涅已成為我國廣大讀者所十分熟悉和熱愛的一位外國詩人。在德國文學史上,海涅以創(chuàng)作詩歌、散文和游記著稱。他創(chuàng)作的詩歌,包括了敘事詩、政治時事詩、抒情詩以及長詩等多方面;他的抒情詩,無論從立意、遣詞,還是從表現(xiàn)技巧方面講,都有獨特的風格。為使我國讀者能更集中地欣賞和借鑒世界詩歌寶庫中的這部分名作,我們特選譯和編輯了這本海涅詩選。

這本選集的內容,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詩人的生活際遇和思想發(fā)展的全貌,可以說是包含著“整個兒的海涅”。要是能把集子里按年代編排的作品與后面所附的年表參照起來閱讀,我們相信,讀者對詩和詩人都會有較深刻、較貼切的理解,所獲得的藝術享受和思想啟迪也可能更多。

海涅的詩歌創(chuàng)作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早年,他“囿于溫柔的羈絆”,抒寫的主要是自己對于堂妹阿瑪莉和臺萊賽的戀慕之情和失戀的痛苦,雖然也創(chuàng)作了一組成功的詠海詩,并在另一些詩中表達了對法國大革命的同情,對德國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二、一八三〇年法國“七月革命”爆發(fā),海涅才“投身時代的偉大戰(zhàn)斗行列”,詩歌創(chuàng)作遂進入成熟的中期,尤其是四十年代在德國和歐洲普遍高漲的革命形勢的激勵鼓舞和馬克思的幫助下,更達到了光輝的頂點,這時在他的詩中玫瑰和夜鶯已被劍和火焰取代,詩人充分顯示了自己“打雷的本領”;三、一八四五年,特別是一八四八年以后,由于大革命的失敗和自身健康狀況急劇惡化,海涅的詩歌創(chuàng)作由昂揚熱烈的中期轉入低沉悲壯的晚期,讀著他那些懷念家園、慨嘆人生和憤世嫉俗的篇章,我們仿佛看見詩人輾轉反側在“床褥墓穴”中,咬緊牙關,忍受著難以名狀的肉體和精神的痛苦,與命運和造成這命運的社會進行著頑強的、最后的抗爭。

郭沫若在《三葉集》中稱海涅的詩“麗而不雄”,這用來評價他早年那些清新柔美、富于民歌風的愛情詩應該說是恰當?shù)?;但其中期的政治抒情詩也不乏雄渾豪放之作,喇叭與大炮之聲時時可聞;晚期的作品則顯得凄惻哀怨。但不管哪個時期,海涅的抒情詩都是那么自然、單純、誠摯,并且始終透著機智和幽默的情趣。尤其最后這點,應該說是使海涅區(qū)別于其他抒情詩人的一個天賦的、突出的特征,他的詩也因之內涵更加豐富,更加耐人尋味。在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中,這種幽默情趣或表現(xiàn)為對不幸際遇的自我解嘲,或表現(xiàn)為對朋輩的友好調侃,或表現(xiàn)為對敵人的尖刻諷刺……這種幽默情趣,從本質上講,是海涅積極樂觀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的反映。

這個集子主要參照柏林和魏瑪建設出版社的《海涅五卷集》一九七八年第十五版第一卷選編、翻譯和校訂。從馮至老師影響很大的《海涅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中,我們選收了若干名篇佳譯。在介紹海涅方面卓有建樹的錢春綺先生,這次不僅把自己所有選入的篇章重新翻譯,而且補譯了在我國尚未介紹過的海涅的“遺詩”多篇。集子里還收了我的一些習作,它們與兩位前輩的譯品擺在一起無疑顯得稚拙,但也許可以給選集增加一點點新意;至于理解和表達的錯誤和不當,則歡迎讀者和同行的指正。

楊武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