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
趙國的國都邯鄲城里有一個人叫紀昌,他立志要成為天下第一的弓箭手,于是遍尋名師。他認為,要論射箭,當今世上絕世高手當數(shù)能夠百步穿楊、百發(fā)百中的飛衛(wèi)。于是,紀昌便千里迢迢趕去尋訪飛衛(wèi),拜他為師。
拜師之后,飛衛(wèi)對新入門的弟子說:“要學射箭,必先學會不眨眼睛?!庇谑牵o昌回到家中,鉆入妻子的織布機下,仰面朝上,任憑織機踏板貼著眼皮上下翻飛,卻始終保持不眨眼睛的狀態(tài)。妻子不知其中緣由,大吃一驚。她不明白自己的丈夫為什么要用這么奇怪的方式來窺視自己,頗感不快。但紀昌不為所動,并對其嚴加斥責,強令其繼續(xù)織布。如此這般,日復一日,紀昌始終堅持用這種奇怪的姿勢來修煉不眨眼睛的功夫。兩年之后,縱使上上下下的織機踏板碰到睫毛,紀昌也可以做到不眨眼睛。于是紀昌終于從織布機下爬了出來。此時,無論是用鋒利的錐子尖刺向眼睛,還是有火星兒意外入眼,抑或是眼前飛灰四起,紀昌都可以不眨眼睛。他的眼睛似乎是喪失了閉眼的機能,即便晚上熟睡之時也是雙目圓睜,以至于后來竟有一只蜘蛛在其睫毛之間結了網(wǎng)。這時他終于認為自己已達到師父的要求,于是向師父飛衛(wèi)稟告。
飛衛(wèi)聽了之后對紀昌說,“只有不眨眼睛的功夫還不足以授你射箭之術,接下來你還要學習視物。要把極小的東西看成龐然大物,把細微的東西看得清清楚楚才行。等你練成之后再來吧?!?/p>
紀昌再次回到家中,從貼身穿的內衣縫里捉住一只虱子,用自己的頭發(fā)系住吊在朝南的窗戶上,終日凝視。一開始怎么看也只不過是只虱子,兩三日后依然是只虱子。然而過了十余日,也許是心理作用,總覺得虱子好像大了許多。過了三個月,紀昌眼中的虱子明顯已大如蠶蛹。懸掛虱子的南窗外面的景物也在不斷變化。陽春三月不知何時已變成炎炎夏日;剛剛還是天高云淡、北雁南飛的時節(jié),不覺間已是漫天飛雪的冬季了。紀昌依然一如既往地耐心注視著那只頭發(fā)絲下吊著的半翅類小節(jié)肢動物。時光飛逝,一轉眼三年時間過去了,吊在窗口的虱子也已換了數(shù)十只。一日,紀昌忽然覺得吊在窗口的那只虱子竟形大如馬。他驚喜不已,慌忙起身來到屋外。定睛一看,紀昌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見人如高塔,馬似山巒,豬像山丘,雞如城樓。紀昌雀躍不已,奔回家中,再度面對窗邊的虱子,拿起以燕國的獸角制作的弓,搭上以北方的蓬竹制作的箭,瞄準后射了過去,一箭貫穿虱子的心臟,而系虱子的頭發(fā)卻完好如初。
紀昌連忙去將此事報與師父知曉。飛衛(wèi)高興得手舞足蹈,稱贊道:“太好了!”于是,飛衛(wèi)便傾盡畢生所學,將射術之妙盡授予紀昌。
紀昌苦練目力五年成效卓然,學起射術來進步神速。得授射術之精妙十日后,紀昌嘗試百步射柳葉,已是百發(fā)百中;二十日后,將一個盛滿水的酒杯置于右肘之上,拉強弓射箭,命中目標自不待言,杯中之水亦紋絲不動。一月之后,紀昌嘗試百箭連發(fā),第一箭射中靶心之后,馬上射出第二箭,且第二箭剛好射穿第一箭的箭桿,緊接著射出第三箭,同樣第三箭又射穿第二箭,如此箭箭相連,發(fā)發(fā)必中,后箭的箭鏃必定射穿前箭的箭桿,因此未有一箭掉落在地。轉瞬間,百支箭已連接如一條線,最后一支箭的箭桿猶如仍在弦上。在一旁觀看的師父飛衛(wèi)也不禁贊道:“妙哉!”
兩個月之后,偶然回到家中的紀昌與妻子起了爭執(zhí),為了嚇唬妻子,紀昌拿起烏號弓,搭上棋衛(wèi)箭
就射向妻子的眼睛。箭到之處,三根睫毛應聲而落,而其妻本人并未察覺,眼皮都沒眨一下,仍然繼續(xù)大罵紀昌。由此可見,紀昌的射術已達出神入化之境。
一日,紀昌忽然想到一個問題:以自己今時今日的箭術,早已從老師那里學無可學了……
紀昌心里盤算到,如今世上,要論箭術,除了師父飛衛(wèi)再無第二人能與自己比肩。要想成為天下第一弓箭手,無論如何也要除掉他。于是他便伺機而動。偏巧有一天,二人在郊外不期而遇。紀昌當即計上心來,即刻拉弓搭箭,想要除掉飛衛(wèi),飛衛(wèi)早已察覺,也立即引弓反射,只見兩支箭在空中交會,箭頭相碰,雙雙墜地。甚至連半點兒灰塵都沒有蕩起,可見二人的箭術皆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少頃,飛衛(wèi)已無箭可發(fā),而紀昌手里還剩有最后一支箭。紀昌心下竊喜,又將最后一支箭射向了飛衛(wèi)。危機之中,只見飛衛(wèi)迅速折斷路旁的一根荊棘,將迎面射來的箭頭擊落在地。直到此時,意識到自己的野心已無法實現(xiàn)的紀昌心里,忽然涌起了一股慚愧之情——
一種基于道義的慚愧之情。這邊飛衛(wèi)因剛剛撿回一條命也松了一口氣,同時,醉心于自己的非凡射術,竟對紀昌毫無仇恨之念。師徒二人都激動地跑上前去,在曠野上相擁而泣。(這樣的事以如今的道德觀來看,的確不合乎情理:美食家齊桓公在尋求自己沒有品嘗過的美味佳肴之時,廚師易牙
曾把自己的兒子蒸熟以供其享用;秦始皇十六歲時,在其父王駕崩當晚,就三度召幸父王的愛妾。這些故事皆出自那一時代。)
飛衛(wèi)雖然與紀昌相擁而泣,但是想想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再次成為這個愛徒的目標,實在危險,如果能給紀昌一個新的目標,將其注意力轉移開就好了。于是他對這個危險之徒說道:“如今,我該傳授給你的東西,已悉數(shù)教授予你了,如果你想鉆研更上一乘的箭道奧妙,就要往西方的大路上去,翻過險山,登上霍山之巔。那里有位甘蠅先生,可謂是曠古絕今的箭道大家。跟甘蠅先生比起來,我等的箭術簡直如同兒戲。如今有資格做你的老師的人,也就只有甘蠅先生了?!?/p>
紀昌聞聽,立刻西行。師父飛衛(wèi)說,在那人面前師徒二人的技藝都如同兒戲,這激發(fā)了紀昌的好勝心。如果此事當真,那紀昌要成為天下第一,恐怕還遙遙無期。自己的技藝是否如同兒戲,無論如何也要盡早見到那人,與他一較高下才能知道。紀昌心中焦躁,一個勁兒地急著趕路,腳底都磨破了,小腿也受傷了,一路翻山越嶺,終于,在一月之后到達了霍山之巔。
迎接他的是一位目光柔和卻老態(tài)龍鐘的長者。那位老者看起來百歲有余,由于腰也彎著,走路的時候白胡子竟拖到了地上。
紀昌擔心老者耳背,于是大聲向其表明來意。說完希望對方看看自己的箭術之后,不等對方開腔,心急難耐的紀昌便立刻取出背后的楊干麻筋弓,拿在手里,然后搭上石碣之箭,正巧彼時高空中有群鳥飛過,紀昌便向其射去,隨著弓弦響動,碧空中即刻便有五只大鳥應聲而落。
“還可以吧!”老者微微一笑說道,“不過,這只是所謂的射之射,看來閣下還不知道不射之射?!?/p>
老者帶著頗有幾分慍怒的紀昌來到離山巔僅二百余步的絕壁,毫不夸張地說,腳下屏風似的崖壁有千丈之高,遠遠望去,正下方的河流宛如一條細絲,只看上一眼就立刻讓人頭暈目眩。懸崖邊上有一塊突出的危石,老者氣定神閑地往上一站,轉身對紀昌說道:“怎么樣?你站到這里來,還能把剛才表演的那一套射術再做一遍嗎?”“現(xiàn)在可不能打退堂鼓!”紀昌心里這樣想著,與老者互換了位置。紀昌踏上危石時,腳下的石頭微微晃動了一下。就在他鼓足勇氣準備放箭之時,剛好一塊小石頭從崖端墜落。順著小石頭墜落的方向往下看時,紀昌不由得趴在了石頭上,嚇得手腳發(fā)顫,冷汗直流。老者微笑著伸手將紀昌引下危石,自己又站了上去,說道:“就讓閣下見識一下什么是射箭吧?”聽聞此言,尚心有余悸、面色蒼白的紀昌立即回過神來。隨即問道:“您的弓呢?怎么沒有弓?”“弓?”老者微微一笑說道:“若是需要弓箭,便是射之射。而不射之射,烏漆弓、肅慎
箭皆不需要?!?/p>
剛好這時,在二人正上方的天空至高之處,一只白鳶正悠然盤桓,從下面望去也不過如芝麻粒大小,片刻后甘蠅便拉開無形弓,搭上無形箭,雙手挽弓猶如滿月向其射去,只見白鳶還來不及掙扎,便猶如石塊從碧空中墜落下來。
紀昌肅然起敬,只覺得自今日開始才算窺得箭術之道了。
此后的九年時間,紀昌得到老者允許,留了下來。在此期間到底修業(yè)如何,誰也不得而知。
九年之后,當紀昌下山的時候,人們盡皆為他的容貌變化之大而吃驚:從前那副不服輸?shù)木窐幼右严У脽o影無蹤。如今的紀昌臉上毫無表情,宛如木偶。當紀昌去拜訪許久未見的師父飛衛(wèi)時,飛衛(wèi)一見紀昌如此容貌,不禁感慨道:“如今你才算得上是天下名人,我等皆望塵莫及了?!?/p>
紀昌已是天下第一名人,邯鄲城的民眾都來迎接他的歸來。大家都期待能親眼看見紀昌的精湛射術。
然而,紀昌卻完全無意滿足大家的期望。不僅如此,他甚至連碰都不碰弓箭,就連九年前上山時隨身攜帶的楊干麻筋弓,也不知丟棄在了何處。有人問他為何如此,紀昌只是無精打采地說道:“至為無為,至言無言,至射無射?!惫?,這極致的見解立刻在邯鄲城的民眾中引起熱議,大家紛紛以不執(zhí)弓的射術名人自夸。紀昌越是不碰弓箭,大家越是盛傳他天下無敵。
各種傳聞也在民眾當中口口相傳。有人說每天夜里剛過三更的時候,紀昌家的屋頂上就會站著一個人,也不知是誰,拉弓引弦,聲聲入耳。大家都說,一定是射道之神在主人公睡著之后離開體內,為驅趕妖魔而徹夜守護。又有住在紀昌家附近的商人說,曾親眼看到有天夜里,紀昌在自家的屋頂上空騰云駕霧,更稀奇的是他竟手持弓箭,正與古時的箭術名人后羿和養(yǎng)由基
比箭。當時三位名手射出去的箭,分別在夜空中化為三道青白色的光,直射向參宿和天狼二星之間消失不見。還有小偷招認說,有一次他潛入紀昌家中,腳剛踏進院墻,突然一道寒氣從寂靜的院子里沖出來,正好打中額頭,嚇得他落荒而逃。從那以后,紀昌家方圓數(shù)里,心存邪念的人都繞道而行,聰明的鳥兒也不從他家上空飛過了。
在世人的一片贊譽聲中,名人紀昌也逐漸老去。他的心早已遠離射術之道,漸漸歸于恬淡枯寂之境。原本就像木偶的樣貌更加面無表情,說話也更少了,到了最后,連有沒有呼吸都令人懷疑。“已經(jīng)無彼此之分、是非之別了,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這便是老名人晚年自述之語。
辭別師父甘蠅四十年后,紀昌如一縷輕煙靜靜地離開了人世。這四十年間,紀昌絕口不提射術之事,更沒有碰過弓箭。當然,作為寓言的作者,理當在這里創(chuàng)作出老名人晚年的豐功偉績,以證明紀昌是名副其實的射術名人,進而滿足讀者的期待。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歪曲古書上記載的事實吧。實際上,除了下面這則逸聞,已經(jīng)歸于無為的紀昌,在其晚年,并無任何值得大書特書的英雄行為。
大約是紀昌去世前一兩年的事。有一日老紀昌應友人之邀前去赴約,在友人家中見到一物。這東西看起來確實很眼熟,奇怪的是,紀昌卻怎么也想不起它的名字,也不記得是做何用的。老紀昌便去向主人詢問,“這個到底是何物,又有何用呢?”主人只以為紀昌在開玩笑,也故作不知地笑笑。老紀昌又認真地再次詢問,可是,主人家還是疑惑地笑笑,實在不明白客人到底什么意思。第三次,紀昌又一臉嚴肅地問了同一個問題,這時,主人家的臉上開始出現(xiàn)了驚愕的表情,他盯著紀昌的眼睛,可以確定,對方?jīng)]有在開玩笑,也沒有神經(jīng)錯亂,自己更沒有聽錯,緊接著他驚慌失措地叫道:
“?。糠蜃幽恪頌楣沤駸o雙的射術奇人……竟然連弓都忘了嗎?弓的名稱、用途都忘了嗎?!”
此事之后,一時間邯鄲城里畫師紛紛藏起畫筆,樂師剪斷琴弦,工匠也羞于再將規(guī)矩拿在手里了……
- 趙國:戰(zhàn)國七雄之一,疆域有今山西中部,陜西東北角及河北西南部。
- 烏號弓:傳說為黃帝用過的弓。后代指良弓。
- 棋衛(wèi)箭:第一代商王湯仿照后羿射日神箭所創(chuàng)。后以“棋衛(wèi)之箭”指良箭。
- 齊桓公(?—前643):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前685—前643年在位,晚年昏庸,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在內亂中餓死。
- 易牙:春秋時代著名的廚師,亦有寫作“狄牙”。善于調味,很得齊桓公的歡心。
- 石碣:箭名。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越王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皆被兕甲,又令安廣之人,佩石碣之矢,張盧生之弩?!?/li>
- 烏漆:即黑漆,可用于涂飾。
- 肅慎:中國古代東北民族,是現(xiàn)代滿族的祖先。亦作“息慎”“稷慎”。傳說舜時,肅慎氏朝,貢弓矢。肅慎人善射,矢皆石鏃。
- 后羿:帝堯時期的射箭高手,傳說曾射下九個太陽。
- 養(yǎng)由基:春秋時期楚國將領,古代著名的神射手,相傳能百步穿楊。
- 規(guī)矩: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