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訴衷情◎

一生最愛納蘭詞 作者:納蘭性德,聶小晴


◎訴衷情◎

冷落繡衾誰與伴?倚香篝①。春睡起,斜日照梳頭。欲寫兩眉愁,休休②。遠山殘翠收③,莫登樓。

[箋注]

①香篝:古代室內(nèi)焚香所用的熏籠。

②“欲寫”二句:意思是本來想要畫眉,然而卻雙眉愁鎖,算了還是不畫了。休休,不要、不用,表示禁止或勸阻。

③“遠山”句:意為遠處山巒的翠色消散了。收,消失、消散。

[典評]

世人總說花間詞,艷麗奢華,透出一股脂粉氣。反觀納蘭此作,則比之花間詞卻有相似之處,更與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有幾分相似。

《訴衷情》原為唐教坊曲,為溫庭筠所創(chuàng),后用為詞牌名。溫庭筠創(chuàng)制此調(diào)時取《離騷》詩句“眾不可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后來,毛文錫詞有“桃花流水漾樅橫”句,故又名為《桃花水》。納蘭這首詞秉承溫詞一脈,描寫思婦春日無聊的情狀。著墨不多,因此看似清淡,實則蘊藉有致。

“冷落繡衾誰與伴?”首句發(fā)問其實也是設(shè)問,自問自答。因無人相伴,看那繡衾衣裳,就算華美艷麗,也只讓人覺得了無思緒。因為無人相伴,此情此景自然易解了。后兩句:“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頭”。香篝本是古代室內(nèi)焚香所用的熏籠。一般來說,古代官宦人家,或者大家閨秀閨房中才有能力燃此香籠,因此,倚香篝則再次點到此女子的身份。“春睡起,斜日照梳頭”則點到時間,初日遲遲,已經(jīng)傾斜到滿屋子,“睡起晚梳頭”,毫無心緒。一副慵懶形象躍然紙上。如果在此處還描寫到女子動態(tài)特征呈現(xiàn)慵懶姿態(tài)的話,“欲寫”二句則把這種慵懶之態(tài)又向前推進一步,說那女子本想畫眉,卻看到自己雙眉愁鎖,算了還是不描了,描來有誰看呢?“休休”則是這種心語的集中體現(xiàn)。

可想此場景:春日遲遲,少婦因幽枝獨依,顯得百無聊賴,則賴床度日,遲睡起,斜陽已至,更算是薄暮,因此無心打扮,只有深鎖愁眉,無奈中更不知怎么排遣寂寞之念。因此想起溫詞倚樓斷腸之句,更不敢登樓了。

自然,此處“遠山殘翠收”是實景虛寫之筆。也由此可以看出,景色已經(jīng)極熟悉,不必登樓就已知曉,想那斷腸處自然是不宜多去的。

這首詞納蘭承襲花間詞風(fēng),因為他溫文爾雅,少年風(fēng)流而又擅長小令,此種詞類自是寫法嫻熟,筆墨點至,形象刻畫往往呼之欲出,細膩生動。但比之溫飛卿《望江南》則有不足之處。

想來,溫飛卿此詞中摘取瞬間和納蘭自有時間延續(xù)上的聯(lián)系,但飛卿詞則更契合情感最濃郁的部分,那登高望遠思人之境,自然是描寫此種風(fēng)情形象的絕時。雖都是斜暉殘翠,納蘭自然無所突破,況飛卿斷腸句一出,已經(jīng)極其簡潔而深刻地寫盡了人物內(nèi)心,納蘭描寫的思婦心理之筆卻不如這一個詞力量深厚。而花間詞集更寫盡了思婦孤獨傷春念遠之情。

總之,納蘭為清詞人,寫思婦自然與自身身世之境相連。若非如此,則不過是磨煉前人之筆,亦無創(chuàng)新罷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