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愛戀·啼笑因緣成佳話
第一節(jié) 秋心求月苦無門
李璟即位之初,便遵從李昪的遺詔,百年之后,將帝位傳給自己的親兄弟。正是因為這樣的念頭,他才迫不及待任命其弟李景遂為兵馬大元帥,李景達為副元帥,由他們牢牢控制兵權,而將自己的長子李弘冀暫時外放留守東都揚州,以防生變。
但對于大多數(shù)皇室子孫而言,父位子承乃是天經(jīng)地義,他們不知曉李璟和幾位皇叔打下的算盤,既然同是皇室血脈,正殿內那熠熠生輝的皇位便是一生的追逐,進一步可登天,退一步便是萬丈深淵。在權傾朝野的誘惑下,誰又會心甘情愿地放棄呢?
在李璟膝下,嫡長子李弘冀無疑是皇位最癡心的角逐者,他繼承了祖父李昪的霸氣和才能,在軍事方面大有一番作為,天生就是雄才偉略的政治家、馳騁于疆場的龍虎將帥。
于亂世之中立國的南唐,自然知道家國平安全依仗南唐將士的拼殺,所以他們對軍功的重視遠遠超過文治。李弘冀深諳民心所向,他屢屢主動請纓,在一次又一次對外征伐中所向披靡,可謂是軍功卓著,在將士中的威望日盛,逐漸超過了他的叔父李景遂,他部下的將帥更是多次在皇上面前夸耀他的能力。而李璟,對這個兒子的軍功既感到欣慰,也含著幾分忌憚。
在后周顯德四年(公元957年),皇太弟李景遂屢次遭人彈劾,無奈之下只得全身而退,力請返回封地,遠離朝政;而在南唐與吳越之戰(zhàn)中,元帥李景達被敵軍擊敗倉皇南逃。在幾個皇位的候選人之中,只有李弘冀為國家社稷立下了大功,也是朝臣擁戴的皇子,這才使得李璟不得不順應民心,將李弘冀立為太子,給予參政議事之權。
然而即便是貴為太子,李弘冀心中還是感到隱隱不安,父親曾許下的兄弟相傳的諾言就像是一把懸在他頭頂?shù)睦校恢螘r會斬斷他掌權的步伐,這讓他日夜不得安寧。次年,也就是后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李景遂再次得到加封。叔父卓略的官爵讓身為太子的李弘冀膽戰(zhàn)心驚,滿心疑慮的他終于忍無可忍,于是,在李景遂受封回城的途中,李弘冀令人在他的飲食中做了手腳,將之毒害致死。
為了爭權奪勢,李弘冀放棄了骨肉親情,拋下了倫理綱常,不惜以皇叔之命為代價,清除邁向皇位的一切障礙??上б皇ё愠汕Ч藕?,之前李弘冀的種種作為就引起了皇帝的疑忌,如今更是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大罪,一方面皇帝李璟不斷對其施壓,一方面又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縱使是意志如鋼鐵般堅強的李弘冀,也在日復一日的內疚、悔恨和恐懼之中陷入了泥沼一般的心病之中。
據(jù)說,他屢屢看到自己叔父李景遂的鬼魂,或是衣袂飄飄將年幼的自己抱在膝上講解兵書,或是闔家宮宴為不勝酒力的自己攔下兄弟們的敬酒,或是在父皇訓誡自己時滿面慈愛地在一旁開解……但最終都以口吐鮮血倒地而亡為噩夢的終結。他無數(shù)次從夢中驚醒,額頭上覆滿細細密密的汗珠,從此神魂顛倒,渾渾噩噩,似夢似醒,整個人的精神越來越頹唐,最終陷在沉綿的病勢之中,再也沒有醒來。
南唐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內斗最終以李景遂、李弘冀叔侄的前后死亡而宣告終結。
李璟死了兄弟,又痛失愛子,精神也一蹶不振,而此時朝臣接連上奏,要求重立儲君,防患于未然。可是目及之處,幾個皇子大多才智平庸,難當重任,這時,天生重瞳的小皇子從嘉又引起他的注意,他對于天降異象深信不疑,因為李璟自身的即位本就是個神奇的故事。
此前,老皇帝李昪就傳位一事更是猶豫不決。應理而言,李璟身為嫡長子,自當順而繼位,但李昪又憂其才智平平,不足以治國平天下,如此幾多考量,這才在諸皇子間遲遲舉棋不定。
這日,李昪正在升元殿酣然午睡,夢中看到有一條金色的巨龍騰云駕霧而來,盤旋著繞過升元殿西邊的立柱,用龍頭頂破大殿的窗戶,正伸著腦袋朝殿內張望。
李昪驚得滿頭大汗,霎時清醒過來。
金龍降世絕不是小事,他心中恐有異變,連忙派了侍衛(wèi)去察看殿外的情況。令人訝異的是,侍衛(wèi)回來通報,升元殿外并無異象,只是大皇子李璟正在殿外靠著西邊的立柱,對著精美絕倫的雕梁畫棟出神。李昪大驚,認為天意不可違也,遂順從天意,立李璟為皇太子,李璟這才順利踏上了屬于他的帝王之路。
可與李璟早年的勵精圖治不同,從嘉生性淡泊,醉心于琴棋書畫詩酒花,這是滿朝文武有目共睹的事,風聲一起,自是引得一片嘩然。
時任禮部侍郎的翰林學士鐘謨曾經(jīng)和元宗的第七個皇子從善一起使周,二人交好而親厚,因此他毅然挺身而出,坦然諫言,保薦七皇子從善為太子。
“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p>
鐘謨認為,從嘉的性格怯懦,又癡迷佛法,沒有為人君王該有的氣度,反倒是紀國公李從善稱得上果敢穩(wěn)重,是合適的儲君人選。
奈何元宗建儲之意已決,早就想好了要封從嘉為吳王,以尚書令參與政事,為他日入主東宮做好了打算,鐘謨卻公然忤逆圣旨,貶斥從嘉,引得龍顏大怒。李璟假借鐘謨交結張巒等罪名,將其貶為國子司業(yè),又貶著作佐郎,直接發(fā)派遙遠的饒州,并立即遣派中使令侍衛(wèi)軍十人,當天就督促他離開了都城。
由此可見元宗心意之堅決,朝堂上下再不敢有所非議。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李璟去世,終年四十六歲,謚為李景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廟號元宗,陵于順陵。
同年七月,太子李從嘉繼位,金陵城一反夏日酷烈之象,清風徐來,流水蕩漾,滿城熱鬧非凡,萬人空巷。將士們全副武裝,嚴陣以待,老百姓們也紛紛換上了最得體的衣裳,摩肩接踵地在宮門外朝拜新君。
黃袍加身,萬人敬仰,天之驕子,君臨天下。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場面,秦二世胡亥殺兄奪嫡,指鹿為馬;隋文帝楊堅廢周奪權,一統(tǒng)天下;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兵變,成就貞觀之治。無論宗室之內,或外戚之間,乃至一代勛臣,都抵不住那權傾天下的誘惑,但對于溫潤如玉的從嘉來說,這場聲勢浩大的登基儀式就像一場無可奈何的表演,群臣叩拜、山呼萬歲的聲音早被他拋到九霄云外,所謂帝王之名,反倒像是一副沉重的枷鎖,將他牢牢困在朝堂瑣事之間、琴棋書畫之外。
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從嘉坦言,他作為眾皇子之一,并無雄才大略去治國平天下,雖自幼被授以帝王之道,但他始終不能得其要領,也無興趣在此,他渴望遠離功名利祿、世事紛擾,只求在德行上不斷完善自己。他本在父親和兄長的庇護和撫育下,一直過著安閑的生活,只是因為兄長相繼死去,按順序推遲后延,無奈之下,才輪到他來掌管國事。
而為后世所津津樂道的“李煜”二字,是伴隨這副枷鎖一同扣在從嘉肩頭的新名字。
日以煜乎晝,月以煜乎夜。
煜,即照耀,是日月的象征,人們將希望寄托在這位年輕的帝王身上,愿他一如日月,以一己之光輝,潤澤天下。
“懼弗克堪,常深自勵”,既長為風月之人,又哪堪這朝堂之苦。
第二節(jié) 驚鴻一瞥定終身
舊時,唐玄宗與楊玉環(huán)的愛情故事廣為流傳,一首《霓裳羽衣曲》更是世人皆知,但是關于《霓裳羽衣曲》的來歷,世間卻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唐玄宗登三鄉(xiāng)驛,望見了傳說中的仙山女兒山,為之秀麗美景嘆為觀止,觸發(fā)靈感而作;有人認為是天寶十三年間所作,當時唐玄宗以太??淌姆绞?,修改了一些由西域傳入的樂曲,此曲就是根據(jù)著名的《婆羅門曲》改編而來。
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說法是,這首舞曲是由唐玄宗與道士葉法善相伴進入月宮游玩而得。
時值中秋,桂花浮玉,夜涼如洗。玄宗伴著笙歌華舞,憑著白玉欄桿,入口的美酒卻頗顯得索然無味,看向四周精美別致卻又稀松平常的景致,他不禁望月興嘆:“這明月普照萬方,如此光燦,想必其中定有非同尋常的美景。人們常說嫦娥竊藥,奔在月宮,既月上也有宮殿,必定可供游觀一番。只是,我該如何上去呢?”
他當即傳來道教天師葉法善,咨詢登月之法。這葉法善四代為道,也非等閑之輩,只將那手中的板笏一擲,天地間便現(xiàn)出一條雪鏈也似的銀橋來,這頭出自宮苑,那頭直接向月內。玄宗心頭大喜,隨著法善一同踱上橋去,直入了“廣寒清虛之府”。
只見桂樹之下,有無數(shù)白衣仙女,乘著白鸞翩翩起舞,這邊庭階上,又有一眾仙女奏樂,與之相應相合。法善解釋道:“這些仙女,名為‘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作‘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名曰《紫云曲》?!毙谒貋硗〞砸袈桑劥讼蓸?,趕緊將兩手按節(jié),把樂聲默記下來,待到回宮之后,將所見所聞傳與楊玉環(huán),并為記下的曲子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篳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此曲須得樂器十余件共奏而成,一出于世,便廣流于樂府,在開元、天寶年間曾盛行一時,成為皇家歌會舞宴之時的定場之曲,其音韻之流麗婉轉,百轉千回,在唐人書中多有記載,直至安史之亂,局勢動蕩,《霓裳羽衣曲》慘遭失傳,實叫人扼腕不已。
然而,時隔兩百多年后,南唐后主李煜與他的皇后大周后憑著自己的音樂天賦,琴瑟相合,僅用幾幅殘譜就復原了失傳已久的《霓裳羽衣曲》,鑄就了音樂史上的一大奇跡。
周后名為娥皇,她的父親周宗是南唐的社稷元老,曾在南唐烈祖李昪篡權奪位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稱帝之前,李昪曾夢見自己在順天門摔了一跤,恐有不祥之兆,欲找人圓夢,正遇上了一向與他交好的周宗,便向其一一道來。不料,周宗聞之卻是大喜,說夢中摔跤,反而正是現(xiàn)實中被扶而起之兆,話音剛落,便掀起官袍,將行君臣之禮。
李昪本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秘主義者,恰逢此時他已經(jīng)掌握了南吳的政治大權,心中早有了罷廢南吳,改元建國的心思,如此一來,更是深感此乃天意如此,不由得暗自打定了主意。此后,周宗又聯(lián)合諸多大臣,兵諫吳國皇帝退位,迎接李昪登基,可謂是為南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李昪登基后,便將周宗擢為內樞使、同平章事,后又遷侍中,頗得親信,后因人誣陷,罷為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李璟繼位后,周宗復出,在東都為官,周家乃名門望族,枝繁葉茂,是南朝最顯赫的家族之一。
周宗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其中,大女兒名叫周娥皇,她天生肌膚白皙潤滑,而且眉毛高挑,眼睛炯炯有神,透露出一股高雅的氣質,如此秀麗的容貌,稱得上是一副天人之姿。
除此之外,周家書香門第的教養(yǎng)也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她平素喜好閱讀,通曉古今史事,而且精諳音律,可以做到聽曲辨音,至于吟詩填詞、玩弄辭賦,更是沒有一樣能夠難得住她。
作為一個長年隱于深閨的大家閨秀,能夠真正讓她為天下人所津津樂道的,卻是她那一把名震天下的燒槽琵琶。
早年,元宗喜壽,大宴群臣。娥皇受父親之命,要在這匯集了滿朝文武的宴會上,為皇帝彈奏一首琵琶曲祝壽。令皇帝感到意外的是,這個看似弱不禁風的小姑娘,面對九五之尊的眼光,竟然沒有透露出一絲怯懦。她優(yōu)雅地行過禮,落落大方地撫裙坐下,坐定之后,低眉含笑,抱起古色古香的琵琶彈奏起來。她小小的身軀坐得筆直,嬌嫩如玉的手指在琴弦之間來回游走,竟奏出了一曲氣勢磅礴的弘歌。一時間,滿座眾臣無不目瞪口呆,上座的元宗更是發(fā)出連連贊嘆,眉目間盡顯對她的贊賞和喜愛,當即下旨賜了她一把傳世的燒槽琵琶作為嘉獎。
娥皇出身豪門,自幼見慣了鶯歌燕舞的盛大場面,在圣上面前更是謹遵父親的教誨,一直保持著優(yōu)雅端莊的貴族儀態(tài)。但是當她摸到那把傳說中的燒槽琵琶,臉上還是難掩喜悅之情,一時竟忘記了閨中禮節(jié),跪下來連聲向圣上謝恩,直到自覺失了態(tài),這才露出些許女孩子家的俏皮與羞怯來,惹得元宗笑意盈盈,大手一揮,又追加許多賞賜。
那一日,一向素凈的李從嘉也換上了錦繡的碧色華服,手里持著精美的酒樽,心里還惦記著府上后院里新開的那株紅梅。然而,琵琶聲一起,他的魂就被那跌宕起伏的壯闊曲調給拉了回來,實在想不出哪家的歌姬能有如此氣魄。他轉過頭來定睛一看,重瞳的眸子里就映出一個嬌小的人影,原來是周府上的千金,她眉角的云鬢、衣衫上的牡丹、繡鞋上的金線,就這么一筆一畫地,刻進了那顆風輕云淡的心里。
娥皇受過賞賜,款款退下,四下笙歌又起,眾人繼續(xù)沉浸在歡慶的喜悅之中,誰都沒有注意到,那人腳下灑落一地的美酒,更沒有注意到,少女沉穩(wěn)的步履也為之慌亂了許多。
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這首《玉樓春》便是李煜后來與周后宴飲時所作,前六句描寫了歌舞場面的花團錦簇、婆娑妖嬈,“笙簫吹斷水云間”,在樂工舞女的輕歌曼舞中,皇宮宛若天上人間,處處充盈環(huán)繞著美妙的音樂和曼妙的舞姿。而《霓裳曲》經(jīng)過夫妻二人的整理復原之后,更成為宴會表演時的佳作,歡飲之時,盡興之處,竟手拍欄桿,幾度飄飄欲仙,宮廷內一派恣意歡樂的濃郁情興。在這情滿歡極之后,后主卻筆鋒一轉,徜徉在偃燭熄火。騎馬踏月的清涼世界之中,這種清新淡雅的境界在縱情之后更令人回味無窮……
第三節(jié) 只羨鴛鴦不羨仙
娥皇憑借一曲琵琶驚艷四座,加之出身名門望族,元宗自是不愿意讓她嫁到他方,在娥皇剛剛年滿十九歲時,就有了賜婚之意。元宗看她也是風雅之人,想來正好和六子從嘉配成一雙璧人,便派人去兩頭探了探各自的心意。
其實,自那日驚鴻一瞥,從嘉與娥皇心中就已經(jīng)起了漣漪。這兩廂旁敲側擊一番,自然也都是情投意合的模樣,元宗一聽,更是喜上心頭,在皇城為他們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宴。
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二人的結合卻是成就了一段佳話。新婚燕爾,從嘉更是作了不少描寫閨房情趣的詞,記錄了他們天作之合的夫妻生活。
一斛珠·曉妝初過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
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清晨初醒,從嘉就眼帶笑意地倚在床頭,看著小娘子起來梳妝打扮,只見她梳起黝黑的秀發(fā),抹上嬌艷的胭脂,最后再輕巧地往唇上抹動人的絳紅色口紅。
這邊娥皇梳妝完畢,一回頭,就看到夫君眼角的溫柔將她包裹,她不由得喜上心頭,那可愛的粉色舌尖從櫻桃小口中微微吐露,竟俏皮地對著他唱起歌來,一番吟唱后,她的臉色更加紅潤,也更加顯得嬌媚動人。
從嘉的興致也被勾了起來,他命人取來美酒和酒杯,就著愛人的可愛神態(tài)一番暢飲,小娘子也不甘寂寞,調皮地跑過來,紅著耳根,從他的懷里搶去不少酒喝。俄而醉意襲來,二人慵懶地斜靠在華美的繡床上,那灑落的殷紅色的酒痕還殘留在娥皇的衣袖之上,又惹得從嘉一陣調笑。夫婦間嬉笑打鬧間,調皮的娥皇抓起些許紅嫩的花草,笑著放在嘴里爛嚼,嬌俏地向自己的情郎唾個不停。
寥寥數(shù)語,就勾勒出了一個熱戀中的俏皮可愛的女子形象,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從嘉對妻子深深的憐愛之意。
那一夜,金陵突降飛雪。
這是溫潤的江南多么難得的一場雪景,鵝毛大的雪花紛紛落下,一如春日里的柳絮漫天飛舞,洋洋灑灑地落在長廊、飛檐、枝頭上。偌大的皇城一改平日里華美艷麗的色彩,被一片晶瑩剔透的純白包裹,倒顯得異乎尋常的靜謐和雅致。如此悄然,如此明凈,在那銀裝素裹的吳王府里,倒是時不時傳來幾聲歡歌笑語。
穿越重重庭院,踱過幽僻曲徑,踏著簌簌的雪花向府中探去,只見那后院精致的四角小亭子里,從嘉和娥皇正對飲成歡。二人都裹著厚厚的銀狐裘,桌上擺著暖暖的小火爐,幾杯溫酒下懷,想來情意正濃,確也不怕那大雪帶來的森森寒氣。
娥皇面有醉意,雙頰緋紅,舉起酒杯相邀:“相公,今日雪景正盛,你為娥皇舞上一曲如何?”
從嘉伸手一點她的額頭,調笑道:“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為我新譜一首曲子?!?/p>
娥皇撥開他的手,倒也不惱,只是得意地一笑:“這有什么難的,我為你譜一曲就是了?!?/p>
話音剛落,她就一手抵住下頜,搖頭晃腦地吟起曲子來,吟到精彩之處,自己竟跑到雪地里蹦蹦跳跳地旋轉,飛揚的裙擺帶起一陣綿柔的白雪,倒像個剛剛出閨的小丫頭。
從嘉無奈地搖搖頭,又命人尋來筆墨紙硯,把曲子詳細地記載下來,而這首即興之作便是廣泛流傳于南唐的《邀醉舞破》。
除此之外,娥皇還曾經(jīng)創(chuàng)作過樂譜《恨來遲破》,也是盛行一時;而由她構想的“高髻纖裳”和“首翹鬢朵”等妝容,纖麗裊娜,嬌艷奪人,更是引得女子爭相效仿。
如此才貌兼?zhèn)渲耍羯诮袢?,實可謂是偶像兼實力派的創(chuàng)作型才女。
也正是因為二人才情相投,李煜在登基繼位后,便毫不猶豫地將愛妻冊封為一國之后,縱是三宮六院諸多佳麗流連在側,也改變不了他對娥皇的一心專寵。
第四節(jié) 有花堪折直須折
好景不長,帝后“寵嬖專房”的恩愛生活只持續(xù)了不過十年,后世之所以稱娥皇為“大周后”,自是有“小周后”在后的緣故。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娥皇不幸身染疾病,后主雖命太醫(yī)全力救治,卻久久不愈,娥皇臥病在床,她的妹妹就以探病之名常出入宮中。
周家次女在史書上并未記錄姓名,她比娥皇小十四歲,也就是說,娥皇成婚時她才只有五歲。因為是皇后的親妹妹,她時常出入內宮,而且自幼就是聰明機靈,一直深受李煜母親鐘太后的喜愛。
如今,那個天真懵懂的小女孩早已出落成了一個國色天香、神采嫻靜的少女,她彈奏琵琶的樣子和她姐姐極為相似,如同一個模子里刻畫出來一般。
一個是才華橫溢的風流帝王,一個是情竇初開的花樣年華。在娥皇臥病的日子里,李煜對著這副熟悉的面容,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意,私下里和她的妹妹暗生出幾分情愫來。
菩薩蠻·銅簧韻脆鏘寒竹
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
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
雨云深繡戶,未便諧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