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燭之武退秦師

古文觀止:新注插圖本 作者:果麥文化 出品;吳調侯,吳楚材 著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僖公三十年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1]函陵,秦軍氾南[2]。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zhuì[3]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4]。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5]之往來,共[6]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7]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8]其西封。若不闕[9]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10],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11]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12];以亂易整[13],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吳評

鄭近于晉,而遠于秦。秦得鄭而晉收之,勢必至者。越國鄙遠,亡鄭陪鄰,闕秦利晉,俱為至理。古今破同事之國,多用此說。篇中前段寫亡鄭乃以陪晉,后段寫亡鄭即以亡秦,中間引晉背秦一證,思之毛骨俱竦。宜乎秦伯之不但去鄭,而且戍鄭也。

[1]軍:駐扎。

[2]函陵、氾南:皆為鄭地。

[3]縋: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運。

[4]執(zhí)事:指秦伯。

[5]行李:出使的人。

[6]共:通“供”。

[7]朝濟而夕設版:指晉出爾反爾。

[8]肆:肆意擴張。

[9]闕:削弱。

[10]說:通“悅”。

[11]子犯:晉文公之舅。

[12]知:通“智”。

[13]以亂易整:以自相攻擊替代二國整師而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