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喜犒師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齊孝公伐我[1]北鄙[2]。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3]。齊侯未入竟[4],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臣犒執(zhí)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duì)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5]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duì)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6]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d在盟府,太師職之?;腹且约m合諸侯,而謀其不協(xié),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zāi),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7]桓之功?!冶忠赜貌桓冶>?sup>[8],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齊侯乃還。
吳評(píng)
篇首“受命于展禽”一語,包括到底。蓋展喜應(yīng)對(duì)之詞,雖取給于臨時(shí),而其援王命、稱祖宗大旨,總是受命于展禽者。大義凜然之中,亦復(fù)委婉動(dòng)聽。齊侯無從措口,乘興而來,敗興而返。所謂子猷山陰之棹,何必見戴也。真奇妙之文。
[1]我:魯國(guó)。
[2]鄙:邊疆。
[3]展禽:展喜之兄。名獲,食邑于柳下,謚“惠”,故又稱柳下惠。
[4]竟:通“境”。
[5]縣:同“懸”。
[6]股肱:得力的助手,此作動(dòng)詞用,指輔佐。
[7]率:遵循。
[8]保聚:聚眾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