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縝
韓縝(1019~1097),字玉汝,靈壽(今屬河北)人,慶歷二年(1042)進士出身,曾任淮南轉(zhuǎn)運史、尚書仆射兼中書侍郎等職,后以太子太保致仕,卒謚莊敏?!度卧~》僅存詞一首。
鳳簫吟①
鎖離愁、連綿無際,來時陌上初熏②,秀幃人念遠,暗垂珠露,泣送征輪③。長行長在眼,更重重,遠水孤云。但望極樓高,盡日目斷王孫。銷魂。池塘別后,曾行處、綠妒青裙。恁時攜素手④,亂花飛絮里,緩步香茵。朱顏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長新。遍綠野,嬉游醉眼,莫負青春。
注釋
①鳳簫吟:又名“芳草”、“鳳樓吟”,雙調(diào)100字或101字,平韻。②初熏:初暖。③征輪:到遠方去的車子。④恁時:什么時候。
賞析
借吟詠春草以抒發(fā)別情的文學(xué)手法,早在《楚辭》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歷代文人筆下,更是比比皆是。而韓縝這首詞卻能獨具新意,不落前人窠臼,從而成為詠草的名篇,原因何在呢?

上闋一開篇就從游子遠歸即賦別離說起。春風(fēng)如醉,芳草微醺,王孫古道上的相會,本應(yīng)該是兩情繾綣、情意綿綿的,然而短暫的相會之后,馬上就面臨著再次的別離。那連綿不斷的碧草,似乎深鎖著無盡的離愁,而繡幃閨人垂淚相送,那盈盈粉淚又恰似碧草上的晶瑩露滴。此處作者使用擬人手法,將連綿不斷的青青碧草化為那傷感的離別之人,從而成功地營造了濃郁的離別氛圍。接下來的“長行”兩句,則將視角從深閨轉(zhuǎn)到了游子的旅途。他漸行漸遠,青草也隨之蔓延,遠接白云綠水,伴隨著遠行的征人。思婦獨上高樓,忘極天涯,卻看不到離人的身影,只有空自悵望。
下闋由眼前的芳草長亭路轉(zhuǎn)到了回憶中的美好時光。曾經(jīng)的池塘春草、羅裙輕拂,仿佛連綠草也會生出嫉妒之意,從而更襯托出伊人的明媚可愛。而二人攜手,共同漫步在這飛絮落花的暮春季節(jié)里,漫步于如茵的綠草之間,是多么美好的回憶啊,與眼前的離別相比,是多么的殘酷而令人傷感!在時光的流逝中,朱顏已老,相逢不知何時何日,而芳草卻年年長新,不如盡情地享受這醉眠芳草時的溫馨,不要辜負美好的春光,更不必困擾于離別愁緒。這既是對別離的一種解脫和宣泄,也是對未來的一種美好祝愿。全詞以草貫穿,既有實景描寫,又有情感抒發(fā);既有眼前景,又有心中景;既有傷心之景,又有歡悅之景,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醉的暮春送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