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詩詞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共同感受詩詞之美

中華好詩詞:第2季 作者:河北電視臺《中華好詩詞》項目組 編


讀詩詞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共同感受詩詞之美

葉嘉瑩

第一次看《中華好詩詞》節(jié)目是在溫哥華,一個學(xué)生推薦給我的。看到這個節(jié)目后我非常高興,它其實是實現(xiàn)了我多年以來的一個理想。我在二十年前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叫《談中國詩歌興發(fā)感動的特質(zhì)與吟誦的傳統(tǒng)》,主要是說要想把中國詩學(xué)好,應(yīng)該要背誦,背誦還不夠,要學(xué)會吟唱,才能夠真正體會其中的微妙之處。

我那篇文章里面曾經(jīng)提到,當年,也就是二十年前,很多中國小朋友背的詩不多,而據(jù)我所知,在日本,所有的中小學(xué)生都要背詩。那么怎么提起同學(xué)的興趣呢?他們把詩變成一個有娛樂和比賽性質(zhì)的電視節(jié)目叫《百人一首》。日本每一個地方的小學(xué),自己先舉行這個比賽,然后推出代表,從縣市級到國家級逐級選拔,選出最后的優(yōu)勝者。具體的辦法是選一百首詩,做成像撲克牌一樣的道具,前一張牌是前兩句,比如說“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下邊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參賽選手分成兩組,一邊一組,有一個吟唱的,比如說“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在上一組吟唱的時候,知道下句的人馬上把那個牌抽出來,看誰前面的牌先抽出來,就表示勝利了。

所以那個時候我寫了那篇文章,就是說,如果能讓小朋友有一種游戲和比賽的興致,不是枯燥、死板地背誦,也許更能夠提高他們的興趣。而且我也提倡,不要死記硬背,要學(xué)習(xí)用詩歌的平仄調(diào)子來吟唱??上夷昙o太大了,沒有精力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我看到有《中華好詩詞》這樣一個節(jié)目,能用游戲的形式傳播詩詞文化就很高興。

我們中國古代一個大學(xué)問家叫荀子,他寫過一篇叫《勸學(xué)》的文章,說如果學(xué)一個東西,“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爾,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意思是說,耳朵聽了嘴巴就背出來,耳朵和嘴巴之間只有四寸的距離,如果只是死記硬背,“入乎耳,出乎口”,對你整個的人生有什么作用呢?

古人的那些名篇巨作,經(jīng)過大浪淘沙,幾千年流傳到現(xiàn)在,那些詩詞里邊,他們的思想、感情、修養(yǎng)、志意,都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所以我們不能只是死記硬背,要把它的精神、感情、思想、品格,跟我們?nèi)趨R成一體。這才是我們學(xué)習(xí)詩詞的真正目的。

詩歌是一種美文,它包括了形、音、意好幾個方面,其中詩歌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始終在提倡,不要死記硬背,要學(xué)習(xí)用詩歌的平仄調(diào)子來吟唱。我們中國的語言有一個特色,就是有“平上去入”四聲。除了中國以外,不管是西方的英語、法語,還是東方的日文、韓文,他們沒有這四聲的變化。尤其是英文,它是拼音,我們說“花”一個單字,單音節(jié),他們說flowers,是復(fù)雜音節(jié)。這種單音獨體的語言,就是我們漢語的特色,所以當我們作詩的時候,要注意它的平仄和節(jié)奏,才能夠有一個聲調(diào)。而這個平仄的節(jié)奏和聲調(diào),不是古人生編硬派給我們的,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詩經(jīng)》的語言大概是四個字一句,當時沒有規(guī)定。《詩經(jīng)》里邊偶然也有五個字的、六個字的、七個字的、八個字的,不過大多數(shù)是四個字一句的。為什么?就是因為我們獨體單音的語言,我們用最短的語言,是能夠表現(xiàn)出節(jié)奏的,就是四個字一句。一個字沒有節(jié)奏,兩個字也沒有節(jié)奏,三個字還是很單調(diào),四個字就有一個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總而言之,它有一個停頓的節(jié)奏。

《詩經(jīng)》里邊的第一首是《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兩個字一個停頓,這樣才有節(jié)奏。這個節(jié)奏,是我們中華民族語言基本停頓的節(jié)奏,所以不管是五言詩還是七言詩,原則上還是兩個字為一個節(jié)奏。比如說“國破山河在”是二二一節(jié)奏;“相見時難別亦難”是二二三節(jié)奏,最基本的停頓韻律,就是兩個字一個音節(jié)。連我們普通說話都是如此的。比如我們說“桌”就太單調(diào)了,要說“桌子”;“椅”也太單調(diào)了,我們說“椅子”。所以,把語言的節(jié)奏定成兩個字一個停頓,不是任何人強加給我們的,是我們中華民族語言的特色就是如此。

后來大家慢慢地發(fā)現(xiàn),如果幾個字都是同一個聲音,比如“溪西雞齊啼”,你念起來都是同一個聲調(diào)的,這樣不好聽,跟說繞口令一樣,所以要有仄聲來調(diào)配,還要有平仄聲的變化。這不是別人強加的,也是我們中華民族語言天生的特質(zhì)如此要求。

普通話有四聲“陰陽上去”,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是普通話的聲調(diào)??墒俏覀冎腥A民族古代的語言里有一種入聲字,現(xiàn)在普通話里面沒有了,南方的廣東和福建還保存著這個入聲字。我在臺灣教過很多年書,也在香港教過書,他們說福建話或者廣東話就有入聲字。為什么北方的普通話沒有入聲字了?這是因為在中華民族綿長的歷史之中,北方曾經(jīng)發(fā)生過很多次戰(zhàn)亂,大量外族來到中原,少數(shù)民族的人讓他們學(xué)那些入聲字比較困難,所以就變成了普通話。普通話英文叫mandarin。這種普通話為什么形成?我們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不管天南海北哪一省的讀書人,都要經(jīng)過科舉考試,考中了以后到首都來做京官。朝廷上有廣東人、廣西人,也有湖南人、湖北人,如果大家說起話來,你不懂我的話,我不懂你的話,雞同鴨講,怎么辦公呢?所以所有在中央政府、在首都做官的人,要說一種普通話,也就是mandarin。

古代各地方都是方言,李白有李白的方言,杜甫有杜甫的方言,李商隱有李商隱的方言,每個人都有他的方言。可是現(xiàn)在我們沒有了這個入聲字,李白、杜甫、李商隱,他們可都是按照入聲字的平仄來寫的詩,我們現(xiàn)在沒有了,就少了原有的韻律。比如辛棄疾寫過兩句詞“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你聽我念,是“一松一竹”,“竹子”的“竹”是個入聲字,你念“一松一竹”不好聽。

從詩中還可以看出,詩人不光寫詩,還要有關(guān)懷天地宇宙、關(guān)心愛物的仁心,這是做詩人的開始。所以詩是志之所至,草木鳥獸,它們的生長,它們的凋零,說“悲落葉于勁秋”,強冷的秋風(fēng)吹來了,詩人就悲哀了;“喜柔條于芳春”,看見那柔嫩的枝條,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成長了,他們就歡喜。所以詩人是要以天地宇宙萬物為心,是要關(guān)懷所有一切的生物和生命的。

詩人之所以作為詩人,詩人跟普通人之所以不同,就是詩人不是麻木不仁的,是以天地為心的,有一種仁愛的心,對于草木鳥獸都有一種關(guān)心,都有一種愛護。古人寫的詩,對老百姓是表現(xiàn)出關(guān)心的。如杜甫的那一首詩《春夜喜雨》,描寫的是春天的夜晚春雨下來了,很歡喜。他說“好雨知時節(jié)”,雨有好的有壞的雨,如果夏天下了大雨帶著臺風(fēng),泛濫成災(zāi),那我們不歡喜這樣的雨,好雨是按照應(yīng)該下的季節(jié)下得恰到好處。所以杜甫說昨天晚上真是下了一場好雨,它下得恰到好處,應(yīng)該下雨的時候它降下雨來了,說“好雨知時節(jié)”,“節(jié)”字是入聲?!昂糜曛獣r節(jié)”,好雨下在什么季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它是在春天萬物需要潤澤的時候,就下了雨。“發(fā)生”就是下雨,有這樣的雨降下來了,“發(fā)”字是入聲字。好的雨、潤物的雨,不是狂風(fēng)暴雨,所以它潤物,滋潤萬物的生命。但是它沒有喧嘩沒有吵鬧,跟一個人一樣,幫助人,做了很多善良美好的事情,不需要宣揚,不需要喧嘩。潤物的功德,也要在那細微無聲之中去完成。所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杜甫也關(guān)懷百姓,下雨的季節(jié)老百姓會怎么樣呢?他說“野徑林俱黑,江船火獨明”,他關(guān)心遠行的人、在山野之間行路的人,雨夜更加黑了,所以是“野徑林俱黑”?!敖皙毭鳌保侵附系拇瑹暨€亮著,燈光下面魚蝦蟹就在那里聚會,打魚的人亮著燈光在打魚。所以杜甫的詩關(guān)懷整個宇宙人生、各方面人的生活。春雨也滋生了春天美好的花朵,“曉看紅濕處”,破曉時分帶著鮮紅的顏色,帶著濕潤的雨滴,牡丹花開了,春天的花開了?!盎ㄖ劐\官城”,是說四川的成都。成都之所以稱為“錦城”,因為那里江水非常美麗,織成的錦緞在水里邊一漂洗,顏色更加鮮明。而且這首詩的音節(jié),你要注意的是入聲字,你要讀對了才好聽,不然的話不好聽。詩有平仄,所以可以吟誦,我們剛才是讀,現(xiàn)在我給大家吟唱這一首詩: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林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我再讀一首詞,相傳是李太白的作品,這個不可考。詞牌的調(diào)子叫《憶秦娥》,詞里邊也有很多個入聲字: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

這是一首非常好的詞。背詩背詞,不是只看外表的字面,要懂得它里邊所隱藏的深厚情意。不管是不是李白作的,這首詞是寫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時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唐朝的盛世,天寶之亂是唐朝的一大轉(zhuǎn)折,經(jīng)過了天寶戰(zhàn)亂,長安淪陷,唐朝衰落了。這首詞的作者,有很深的悲哀。

我們先說“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為什么是秦娥跟秦樓呢?為什么要用“秦”字?有很多的原因。陜西的咸陽,原來是秦朝的都城所在,戰(zhàn)國的時候秦國就在這里。而秦娥跟秦樓是有出處的。中國的詩詞講究有出處,每個字都有來歷,為什么美麗的女孩子稱為秦娥?為什么美麗的女孩子住的地方叫秦樓?只因為我們漢樂府有一首詩《陌上?!罚骸叭粘鰱|南隅,照我秦氏樓。”說的是太陽從東南角升上來了,照在一個姓秦的人家的樓上?!扒厥嫌泻门?,自言名羅敷”,秦樓上的女子秦娥,是非常美麗的女子。

中國的詩詞本來都是寫的相思怨別,這首詞看起來,也是一首尋常的寫相思怨別的感情,可是李白寫在天寶年間,這里邊就有了深刻的意思,至少他的作品給我這樣豐富的聯(lián)想。他說你聽到嗎?那吹簫的聲音,像哭泣一樣的嗚咽,那樓上的女子,每當月明的夜晚,就懷念遠離的那個人?!扒囟饓魯嗲貥窃隆保ā扒貥窃隆敝貜?fù)一下),“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灞陵”是首都長安送別遠人道別的地方。我所懷念的那個人走了,那個人可以是男女之間的感情,是一個我所愛的男子;也可能是我懷念的那個逃難到西蜀的唐玄宗,是那個即位在西北的唐肅宗。我現(xiàn)在留在淪陷的長安,每年當楊柳綠的時候,就想到了朝廷和皇帝。當年玄宗盛世曾經(jīng)被百姓擁戴過,可是我們的國家和朝廷已經(jīng)不在這里了?!皹酚卧锨迩锕?jié)”,“樂游原”是長安的一個高原,能看得很遠。很多人都寫過樂游原的詩,杜牧寫過“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李商隱也寫過“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都是寫登上樂游原的?!皹酚卧锨迩锕?jié)”,是寫樂游原又到了凄清冷落的秋季;“咸陽古道音塵絕”,是說從長安出發(fā),在咸陽古道遠行的那個人一直沒有回來。玄宗到了四川,肅宗即位于靈武,朝廷和皇帝沒有消息。“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在夕陽斜照之下,一陣秋風(fēng)吹過,秋風(fēng)吹到什么地方?殘照照到什么地方?“漢家陵闕”。所以從最后的兩句“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可以看出,這不是普通男女相思怨別的詞,里邊有對時代、對國家危亂的悲哀和感慨。所以讀詩詞,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只會背就算了,要知道它的聲調(diào),把它聲音的美感讀出來。你要知道一首詩寫作的時代和背景,讀出它的內(nèi)容和深刻的情意來。

我只是給大家提供這一點小小的意見。你們節(jié)目辦得很好,能夠鼓勵青年人背誦這么多詩詞,非常好。配合節(jié)目出書,應(yīng)該算是更進一步,通過對節(jié)目中詩詞的深度解讀,讓大家不只是背誦,更能夠理解詩詞之中的深意,知道我們數(shù)千年來的那些個偉大的詩人,給我們留下了多少寶貴的思想、感情,多少悠久的文化!

我九十歲了,教書也有七十幾年了。從二十歲教書到現(xiàn)在,教過幼稚園的小朋友,也有六七十歲的老先生聽過我的課,我真的是喜愛我們國家的詩詞,這么多年支持我走過的也是詩詞。我之所以九十歲還站在講臺上愿意給大家講,就因為我覺得我們的詩詞里邊蘊藏著這么豐富美好的文化,我既然知道了,如果不講出來,就上對不起前代的那些個詩人、詞人,下對不起未來的年輕人。所以我還愿意盡我的力量,但是我的能力有限,而且年歲不饒人,我只是盡人力聽天命而已。

2014年于天津

名家談詩詞

葉嘉瑩先生在中華好詩詞現(xiàn)場演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