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構成立
●飛越天安門城樓的26架飛機中,有4架是帶實彈飛行,這在世界閱兵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陳毅同志風趣地說:“假如再有敵機空襲,五角場的防空就由你們包下來了?!?/p>
●新招收的200多名高炮、通信、情報中隊的學員,戎裝整潔,精神煥發(fā),邁著有力的步伐,齊聲高喊:“首長好!”雄赳赳地通過閱兵臺。
防空司令部成立
1949年10月1日,在盛大隆重的開國大典上,人民空軍26架戰(zhàn)機變換著隊形飛越天安門城樓,前17架戰(zhàn)機與正在駛過天安門城樓前的戰(zhàn)車方隊天地呼應,以排山倒海之勢隆隆挺進,接受站在城樓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在天安門廣場上,30萬群眾歡聲雷動,不斷舞動手中的紅旗向人民空軍致敬。
其實,在廣場上歡慶新中國誕生的人們并不知道,開國大典是在緊張的防空氣氛中進行的。
飛越天安門城樓的26架飛機中,有4架是帶實彈飛行,這在世界閱兵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軍隊防空力量非常薄弱,首都北京也時常遭到國民黨空軍的襲擾。為了保證開國大典勝利舉行,接受檢閱的戰(zhàn)機在起飛前裝備了實彈,隨時準備戰(zhàn)斗。與此同時,閱兵指揮部還在天安門兩側埋伏了高射炮,一旦敵人來轟炸,堅決將其擊落。
開國大典舉行之后,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國民黨的殘余部隊,解放了全中國。但是,隨之而來的防空問題,便成了各個解放城市軍管部門的大事。
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失敗,利用其占據(jù)的沿海島嶼和空中優(yōu)勢,出動大批飛機對大陸沿海大城市進行轟炸。僅從1949年10月到1950年2月,上海就遭到轟炸達26次。
1950年10月,美軍越過三八線,將戰(zhàn)火燒到了中朝邊境,還派飛機轟炸我邊境城市安東,炸死和炸傷我國260多人。
從南疆到北部邊防,祖國大陸成了沒有空防的領土,這讓中南海的中央領導們心如急焚。
中央軍委的成員們經(jīng)過討論,一致決定迅速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司令部,執(zhí)行統(tǒng)一城市防空領導、加強國土防空、準備應付朝鮮戰(zhàn)爭的任務。中央軍委還決定,按照“邊打、邊穩(wěn)、邊建”的原則,和有重點、有步驟地建設特種兵的方針,將國土防空部隊作為陸軍的一個兵種加強建設。
在考慮防空部隊司令員的人選時,毛澤東選中了時任西南軍區(qū)副司令員的周士第。
周士第是我軍優(yōu)秀指揮員之一,他能文能武,在軍中素有“軍師爺”的美譽。在長達15年的戰(zhàn)斗生涯中,周士第當了8年的參謀長,當了4年的副司令。同周士第合作過的人,或者當過他正職的首長,沒有一個不滿意他的工作,沒有一個不稱贊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軍師。
戎馬一生的周士第聽說自己被毛主席親自點將為防空軍司令,非常高興,但也以一個“軍師爺”的智慧看到,這個擔子重達千鈞。但是,周士第毅然挑起了這個擔子。
10月23日,毛澤東發(fā)布建立軍委防空領導機關的命令,同時任命周士第為防空司令員,鐘赤兵為防空政治委員兼民航局長。
擺在周士第面前的是個什么樣的局面呢?
全國防空部隊計有2個高炮師,16個高射炮團,1個探照燈團,一個對空監(jiān)視營,而他的對手卻是號稱世界第一空中強國的美國。在東北邊境,美國遠東空軍有數(shù)千架飛機虎視眈眈。還有一個美國空軍的“大徒弟”,國民黨空軍在東南沿海頻頻騷擾。
面對這樣的局勢,周士第明白,防空兵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成長起來,首先要做好領導機關的建設。
為此,周士第到職后,立即著手籌組軍委防空領導機關。首先組織力量擬定《軍委防空司令部基本職責草案》、《軍委防空司令部所屬各處、室基本職責草案》。
這兩個草案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除由民航局抽調(diào)干部戰(zhàn)士50人外,并請總政干部部調(diào)配干部20人,中央機要處調(diào)給一個機要科30人。
防空兵司令部剛剛組建時,連個辦公的地方都沒有,周士第等主要首長住在后門橋的福祥寺的慈慧殿兩個小院,辦公則在棉花胡同的一個小四合院里,司令部營房管理處的同志吃、住、辦公都在福祥寺,機關分散,不利于聯(lián)絡協(xié)調(diào)。
后來,在靠近棉花胡同、福祥寺一帶的北鑼鼓巷找到了一塊比較合適的地方。在建設營房前,這里是一個大垃圾堆,垃圾堆得像一座小山。營房管理處的同志組織力量運走了垃圾,又買了北邊相鄰的一些老百姓的房子,基本上形成了一個營院。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緊張籌備,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于1950年12月16日正式宣告成立。
盡管機構很小,人數(shù)很少,各部門的人員都未配齊,然而大家熱情極高,干勁很大,一人頂幾人用。在北京東城棉花胡同6號一處小四合院內(nèi),鋪開攤子,開始辦公。
防空兵機構建設
1951年l月11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批準,周士第、鐘赤兵、譚家述3位同志組成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臨時委員會,周士第任書記。臨時黨委會隸屬中央軍委和中央軍委直屬黨委領導。
臨時黨委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以決議的形式對委員作了明確分工:周士第負責防空計劃的制定和防空建設工作;鐘赤兵負責黨的工作、政治工作和干部工作;譚家述負責教育訓練和財經(jīng)工作。
作為第一任防空部隊的首長,部隊的各項工作都得從頭開始,因此,他們都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
為了打好防空部隊建設的基礎,部隊黨委領導從早到晚廢寢忘食地工作。部隊建設的首要工作是建章立制。為此,部隊黨委領導經(jīng)常帶著干部“開夜車”,研究和起草文電,制訂規(guī)章制度。
周士第司令員經(jīng)常工作到深夜,常常半夜打電話叫下屬到他辦公室談工作、修改文件。每次找干部談工作時,總是在電話里說,你在家里等著,我派車去接你,使干部們備感親切和溫暖。
軍委防空部隊領導機構剛成立時,只組建了司令部及其下屬機構,沒有成立政治部。但政治工作向來是我軍工作的重點。為便于開展工作,軍委總政治部1951年1月11日指示:
防空部隊未成立政治機關前,暫設政治委員辦公室。下設主任1人,秘書4人,以便協(xié)助政治委員辦理政治工作方面的日常業(yè)務工作。
到了1月17日,總政治部任命薛偉民為軍委防空部隊政治委員辦公室主任。王策、彭振玉、任念良為秘書。到了9月,從培訓青年知識分子的干部訓練隊結業(yè)人員中,挑選出9人分配給政委辦公室,至此政委辦公室共有13人。
1951年5月14日,周士第司令員親自召開會議進行動員,對機關干部進行忠誠老實教育,并組織力量審查了干部,純潔了干部隊伍,對干部情況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為搞好部隊機關建設,打好部隊建設基礎,繼承我軍光榮傳統(tǒng),培養(yǎng)優(yōu)良作風,打下了堅實基礎。
1951年8月,中央軍委任命原西南軍區(qū)司令部作戰(zhàn)處長兼辦公廳主任梁軍為防空司令部副參謀長。
1952年3月,中央軍委電令調(diào)華東軍區(qū)防空司令員成鈞任防空部隊副司令員兼首都防空司令員。同年7月25日,正式任命成鈞為防空部隊副司令員兼華北軍區(qū)及首都防空司令員。8月,中央軍委免去鐘赤兵防空部隊政治委員的職務。9月,中央軍委任命樊哲祥為防空司令部第二副參謀長兼軍訓處處長。
1953年1月,中央軍委任命原荊江分洪水利工程部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唐天際為防空部隊政治委員,并增補為防空部隊黨委委員、第二書記。
在防空部隊領導班子得到充實和加強的同時,軍委防空部隊領導機關也進一步得到了充實和健全。防空司令部先后增設了炮兵處、軍訓處、軍校處、空軍處、探照燈處、財務處、后勤處、機要處、氣象部門等。經(jīng)軍委批準,由總干部部及步兵第四軍調(diào)來的20余名干部成立了軍委防空部隊干部部,負責全防空部隊的干部工作。
1952年7月11日,中央軍委任命黎映霖為干部部第一副部長。政治委員辦公室經(jīng)總政治部1952年6月23日批復同意擴大了編制。其職責和工作范圍也有變化,軍委總政治部1952年7月15日規(guī)定:
政委辦公室是各該政治委員和該同級黨委的辦事機關,是在政治委員直接領導下負責進行直屬機關、部隊、學校的政治工作。并協(xié)助軍委總政治部,研究政治工作建設的業(yè)務部門。
擴編后,設主任1人,副主任1人,下設秘書科。政治工作研究科和直工科,共編26人。隨著機關文化教育的開展,1952年9月成立了文化教育辦公室。
在防空部隊領導機構成立后,中央軍委電令大軍區(qū):凡擔負城市要地防空任務和正在組建的高射炮、探照燈、雷達和對空監(jiān)視等部隊,統(tǒng)屬城市防空系統(tǒng),一律劃歸軍委防空司令部建制。
為了適應抗美援朝和國土防空作戰(zhàn)的需要,軍委防空部隊黨委抓緊了防空部隊的建設。東北、華北、華東防空領導機關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充實和調(diào)整。并先后組建了中南軍區(qū)防空司令部、西南軍區(qū)防空處、安東防空區(qū)司令部、浙江和福建防空處、吉林小豐滿防空司令部,南京、天津、武漢防空指揮所,基本上建立健全了各級指揮機構。
到1953年下半年高射炮、探照燈、雷達、對空監(jiān)視和通信等部隊,總人數(shù)由原來的6.8萬人,發(fā)展到10.4萬人,成為諸兵種合成的國土防空部隊。
隨著防空部隊的發(fā)展壯大,自1952年起,陸續(xù)組建了高射炮兵學校、高級防空學校、雷達學校和技術學校等??茖W校。
防空軍正式成立
1953年4月29日,軍委總政治部頒發(fā)命令:
為加強防空部隊政治工作建設,特決定成立防空部隊政治部,撤銷原軍委防空部隊政治委員辦公室。
命令的頒發(fā)進一步健全了防空部隊的領導機構。6月13日,防空部隊政治部正式成立。華北軍區(qū)防空政治部主任吳建初調(diào)任軍委防空部隊政治部副主任。
政治部成立后,統(tǒng)一管理全國防空部隊的政治干部,研究總結防空部隊政治工作的經(jīng)驗,向軍委總政提供防空部隊政治工作建設的意見。
對東北、華東、中南等軍區(qū)防空部隊的政治工作,除有指導關系外,仍由大軍區(qū)統(tǒng)一領導。防空部隊后勤部也同時成立,黎化南為第一副部長,并代部長、耿銳為第二副部長。
為適應防空部隊發(fā)展建設的需要,國防部于1955年4月頒發(fā)命令:抽調(diào)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部分干部,加強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領導機關。5月初,第九兵團一批干部調(diào)進后,充實了機關各個部門。在原第九兵團政治部文工隊的基礎上成立了防空軍政治部文工團。以后,又經(jīng)國防部批準,成立了戰(zhàn)斗訓練部。經(jīng)總參謀部批準,成立了高射炮兵指揮部、對空情報指揮部。
在此前后,防空部隊的主要領導干部也作了變動。1954年2月,中央軍委任命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軍政治委員谷景生為防空部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同時免去唐天際防空部隊政治委員的職務。
1954年12月,中央軍委任命劉秉彥為防空司令部副參謀長。隨后又任命李繼開為防空司令部副參謀長。
1955年3月,中央軍委任命楊成武為防空軍司令員,周士第調(diào)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jiān)部副部長。9月,任命潘峰為防空軍干部部部長。
1955年10月,中央軍委命令任命龍道權為防空軍政治部主任。1956年11月,中央軍委任命鐘偉為防空軍司令部參謀長。
在全國防空建設達到一定規(guī)模,國土防空能力日益增強的情況下,中央軍委1955年3月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分別于1955年8月11日和23日頒布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的總稱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原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及所屬各級指揮機關、部隊、學校一律冠以防空軍的稱謂。同當時的陸軍、海軍、空軍和公安軍一樣,防空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隸屬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領導,統(tǒng)管全國防空部隊的軍事、政治和后勤保障工作。
經(jīng)過多次充實、調(diào)整和擴建,到1957年5月,防空軍共轄沈陽、北京、南京、廣州4個軍區(qū)防空軍領導機關、1個防空軍軍部和11個師、8所學校,形成了以高射炮兵8個師、探照燈兵6個團、對空情報兵25個團、通信兵9個團等多兵種組成的具有較強防空作戰(zhàn)能力的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