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人間詞話:精裝 作者:王國維 著,; 張浴兮 譯注


前言

PREFACE

《人間詞話》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作于1908—1909年,最初發(fā)表于《國粹學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度碎g詞話》用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及傳統(tǒng)的概念、術(shù)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jié)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chǎn)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人間詞話》不同于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提出了“境界”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tǒng)領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溝通全部主張。王國維不僅把它視為創(chuàng)作原則,也把它當作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yōu)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fā)。因此,“境界”說既是王國維文藝批評的出發(fā)點,又是其文藝思想的總歸宿。

本書將對《人間詞話》手稿本一百二十七條逐一賞析,主要評說王國維對歷代詞人的看法和他的其他詞論。為方便讀者理解,本書對于其中的每一條目都作了適當?shù)淖⒔夂臀陌讓ψg。另外,亦將王國維的《觀堂詞論》和兩篇《〈人間詞〉序》作為附錄置于書末,并加以注解,以便讀者參考。

所謂“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在品讀這本《人間詞話》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寫下這本詞話的王老先生究竟何許人也。

王國維生于187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zhèn)人,世代清寒,幼年為中秀才苦讀。早年屢應鄉(xiāng)試不中,遂于戊戌風氣變化之際棄絕科舉。1898年,二十二歲的他進上?!稌r務報》館充書記校對。利用公余,他到羅振玉辦的“東文學社”研習外交與西方近代科學,結(jié)識主持人羅振玉,并在羅振玉資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學。

1902年王國維因病從日本歸國。后又在羅振玉推薦下執(zhí)教于南通、江蘇師范學校,講授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復埋頭文學研究,開始其“獨學”階段。1906年隨羅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學部總務司行走、圖書館編譯、名詞館協(xié)韻等。我們即將品讀的這本《人間詞話》就作于這一時期。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國維攜62種(收入其《遺書》的有42種)生平著述,眷隨兒女親家羅振玉逃居日本京都,從此以前清遺民的身份處世。其時,在學術(shù)上窮究于甲骨文、金文、漢簡等方面。1916年,應上海著名猶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滬任倉圣明智大學教授,并繼續(xù)從事甲骨文、考古學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學國學門通訊導師。翌年,由蒙古貴族、大學士升允舉薦,與羅振玉、楊宗羲、袁勵準等應召任清遜帝溥儀“南書房行走”,食五品祿,賞“著在紫禁城騎馬”。這要是在康乾時期,那可不得了,策馬上朝,何等的威風。清代才子仿佛只有清初朱彝尊才享有此殊榮。

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驅(qū)逐溥儀出宮。王國維引為奇恥大辱,憤而與羅振玉等前清遺老相約投金水河殉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逼近北京,6月2日上午,王國維在頤和園內(nèi)的魚藻軒前,自沉于昆明湖,時年五十一歲。從他身上,翻出一紙遺書,上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jīng)此世變,義無再辱”等字樣。有人說,他這個“辱”,為死殉清廷,效忠遜帝;也有人說,他這個“辱”,與他親家羅振玉有些什么糾葛。但不管什么緣由,當時及后來,人們都認為不值得。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他第一個試圖把西方美學、文學理論融于中國傳統(tǒng)美學和文學理論中,構(gòu)成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xiàn)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在中國美學和文學思想史上,他是從古代向現(xiàn)代過渡的橋梁,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但由于時代和階層的局限,他的一些觀點還是不免失之偏頗,這在他的《人間詞話》中也有所體現(xiàn)。對于其不當之處,我們也將在對其中各條目的賞析中進行評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