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信
劉心武
心武:
感謝你自己畫的拜年片!我很好。只是很想見你。你是我的朋友中最年輕的一個,我想和你面談??上也荒苋ツ隳抢?,有空打電話約一個時間如何?你過年好!
如今我捧讀這封信,手不禁微微發(fā)抖,心不禁絲絲苦澀。事實是,我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后去看望她的次數(shù)大大減少,特別是她住進北京醫(yī)院的最后幾年,我只去看望過她一次,那時坐在輪椅上的她能認出人卻說不出話。那期間有一次偶然遇上吳青,她嗔怪我:“你為什么不去看望我娘呢?”當(dāng)時我含糊其辭。在這篇文章后面,我會做出交代。
我去看望冰心,總愿自己一個人去,有人約我同往,我就找藉口推托。有時去了,開始只有我一位客,沒多久絡(luò)繹有客來,我與其他客人略坐片刻,就告辭而退。我愿意跟冰心老人單獨對談。她似乎也很喜歡我這個比她小42歲的談伴。真懷念那些美好的時光,我去了,到離開,始終只有我一個客,吳青和陳恕(冰心的女兒女婿)稍微跟我聊幾句后,就管自去忙自己的,于是,陽光斜照進來,只冰心老人,我,還有她的愛貓,沐浴在一派溫馨中。
常常跟冰心,談到我母親。母親王永桃出生于1904年,比冰心小四歲。一個作家的“粉絲”(這當(dāng)然是現(xiàn)在才流行的語匯),或者說固定的讀者群,追蹤閱讀者,大體而言,都是其同代人,年齡在比作家小五歲或大五歲之間。
1919年5月4日那天,冰心(那時學(xué)名謝婉瑩)所就讀的貝滿女子中學(xué),母親所就讀的女子師范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有許多學(xué)生涌上街頭,投入時代的洪流。母親說,那天很累,很興奮,但人在事件中,卻并未預(yù)見到,后來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五四運動”。
那時母親由我爺爺撫養(yǎng),爺爺是新派人物,當(dāng)然放任子女參與社會活動。但是母親的同學(xué)里,就有因家庭羈絆不得投入社會,而苦悶的。冰心那以后接連發(fā)表出“問題小說”,其中一篇《斯人獨憔悴》把因家庭羈絆而不得抒發(fā)個性投入新潮的青年人的苦悶,鮮明生動地表述出來,一大批同代人讀者深受感動。
那時候母親隨我爺爺居住在安定門內(nèi)凈土寺胡同,母親和同窗好友在我爺爺居所花園里討論完《斯人獨憔悴》,心旌搖曳,當(dāng)時有同窗探聽到冰心家在中剪子巷,離凈土寺不遠,提議前往拜訪。后來終于沒有去成。
母親1981年至1984年跟我住在北京勁松小區(qū),聽說我去海淀拜訪冰心,笑道:“倘若我們那時候結(jié)伙找到剪子巷,那我就比你見到冰心,要早六十幾年哩!”我后來讀了《斯人獨憔悴》,沒有一點共鳴,很驚異那樣的文筆當(dāng)時怎么會引出那樣的閱讀效果。
母親還跟我談到那段歲月里讀過的其他作家作品,她不止一次說到葉圣陶有篇《低能兒》,顯然那是她青春閱讀中最深刻的記憶之一。我直到現(xiàn)在也還沒有讀過葉圣陶的這個短篇小說。一位“80后”算得“文藝青年”,他當(dāng)然知道葉圣陶,也是因為曾在語文課本里接觸過,但離開了課文,他就只知道“葉圣陶那不是葉兆言他爺爺嗎”。在時光流逝中,許多作家作品就這樣逐漸被淡忘。
自從冰心知道母親是她的熱心讀者以后,每次我去了,都會問起我母親,并且回憶起她們曾共同經(jīng)歷過的那些時代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告別的時候,冰心首先讓我給我母親問好,其次才問我妻子和兒子好。
回到家里,我會在飯后茶余,向母親訴說跟冰心見面時聊到的種種。
冰心贈予的簽名書,母親常常翻閱。記不得是在哪篇文章里,反正是冰心在美國寫出的散文,里面抒發(fā)她的鄉(xiāng)愁,有一句是懷念北京秋天的萬丈沙塵。母親說這才是至性至情之文。非經(jīng)過人道不出的?,F(xiàn)在人寫文章,恐怕會先有個環(huán)境保護的大前提,這樣的句子出不來的。冰心寫這一句時應(yīng)該是在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xué),或附近的療養(yǎng)院,那里從來都是湖水如鏡綠樹成蔭。
作者簡介
劉心武(1942—?),當(dāng)代作家、紅學(xué)家。曾做過中學(xué)老師、《人民文學(xué)》主編。他的《班主任》被稱為是“傷痕文學(xué)”的開山之作?!剁姽臉恰帆@得茅盾文學(xué)獎。他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解《紅樓夢》,為紅學(xué)的普及和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朗讀指導(dǎo)
劉心武被稱為是“傷痕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冰心是“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代表。兩個不同時期的文化領(lǐng)軍人物,成了忘年之交。冰心的年齡跟劉心武的母親的年齡相仿,一個是作者,一個是書迷,兩位老人因為書而結(jié)緣,以劉心武為橋梁,建立了極為獨特的書友情誼。
在這篇文章里,劉心武對母親和冰心的感情,是仰慕和敬愛的。所以他筆下的媽媽和冰心像是可愛的孩子。冰心的信里說,你要多寫信,你是我最年輕的朋友。這種平摯的話語讓人讀來,感覺像是鄰家小伙伴的叮嚀。
老人越老越像孩子。時光飛逝,只留下皺紋和蹣跚。長輩需要我們的陪伴,可以將這篇有關(guān)友誼的文章朗讀給他們聽,可以和長輩們一起聊聊他們的青春時光,講講他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