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律詩用韻常識和入聲字識別方法
第3講 格律詩的用韻
◎?qū)W習(xí)目標(biāo):學(xué)習(xí)用韻規(guī)則
◎?qū)W習(xí)重點:以用平聲韻為正例,一韻到底
◎?qū)W習(xí)方法:查韻書、查字典,閱讀積累
韻
韻是格律詩的基本要素之一。從《詩經(jīng)》到后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合轍叫押韻。
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于要說明白什么是韻,那卻不太簡單。但是,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拼音字母,對于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格律詩中所謂韻,大致等于漢語拼音中所謂韻母。大家知道,一個漢字用拼音字母拼起來,一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shù)是聲母,ong是韻母。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后面的。
韻母和押韻
把兩個以上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詩句的同一位置上,使聲音和諧悅耳,這種情況就叫做押韻,或壓韻。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各押韻的字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例如,李白的《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白腳)無花只有寒。hán……(韻腳)
笛中聞?wù)哿?,……(白腳)春色未曾看。kān……(韻腳)
曉戰(zhàn)隨金鼓,……(白腳)宵眠抱玉鞍。ān……(韻腳)
愿將腰下劍,……(白腳)直為斬樓蘭。lán……(韻腳)
這首詩逢雙數(shù)句用韻,用平聲韻,首句不入韻。詩中的“寒”、“看”、“鞍”、“蘭”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ɑn,所以說它一韻用到底。詩中“看”,是平聲,由于語言發(fā)展了,語音起了變化,現(xiàn)代漢語“看”字有“kān”和“kàn”兩種讀音,這是要注意的。
格律詩的押韻
格律詩的韻例變化較少。它的押韻有三點應(yīng)當(dāng)注意。
第一,必須一韻到底,不許出韻。例如: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shēn。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xīn。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jīn。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
韻腳“深、心、金、簪”四字,同屬平聲侵韻。[同屬十三轍en(恩)韻]
第二,首句往往借用鄰韻。
隔句韻第一句通常是不用韻的,所以近體詩第一句有借用鄰韻作為襯韻的現(xiàn)象。晚唐已開先例,宋人就蔚為風(fēng)氣了。七絕如歐陽修《田家》:
綠桑高下映平川chuān,賽罷田神笑語喧xuān。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fán。
“川”,先韻字,“喧、繁”元韻字,以先韻襯元韻。(十三轍安韻)
七律如晏殊《寓意》:
油壁香車不再逢péng,峽云無跡任西東dōng。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fēng。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zhōng。
魚書欲寄何由達(dá)?水遠(yuǎn)山長處處同tóng。
“逢”冬韻字,“東、風(fēng)、中、同”東韻字,以冬韻襯東韻。(十三轍eng翁韻)五絕五律的例子,就不備舉了。
借用鄰韻這一現(xiàn)象,清代錢大昕已經(jīng)注意到了。他在《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十六借韻條說:“五七言近體第一句,借用旁韻,謂之借韻?!?/p>
首句借用鄰韻是有條件的。它們必須在詩韻里是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韻。王力先生把它分為下面八類:
1.東、冬為一類。
2.支、微、齊為一類。支與微較近,它們與齊較遠(yuǎn)。
3.魚、虞為一類。
4.佳、灰為一類。
5.真、文、元、寒、刪、先六韻為一類。真與文近,元與文近,寒與刪近,刪與先近,先又與元近;真與元,寒與先,元與刪較遠(yuǎn);至于真與寒,寒與元,文與刪先,先與真文,則原則上不能認(rèn)為鄰韻。
6.蕭、肴、豪為一類。
7.庚、青、蒸三韻為一類。
8.覃、鹽、咸為一類。
第三,多用平聲韻。近體詩以用平聲韻為正例,用仄聲韻的很少。仄韻近體詩多半是五言絕句,如劉長卿《方外上人詩》: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zhù。
莫買沃州山,時人已知處chù。
“住”與“處”是仄聲字。
押韻的一般規(guī)則
格律詩的押韻,從李白的《塞下曲》,杜甫的《春望》等可以總結(jié)出主要有如下規(guī)則:
1.偶數(shù)句押韻。格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2.只押平聲韻。格律詩正例是押平聲韻,而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雷打不變的規(guī)矩,如果押仄聲韻,讀起來會覺得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遵守這一規(guī)則。
3.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古詩(古風(fēng))允許中途換韻,而格律詩不允許。
4.首句入韻的詩,其首句的韻腳可用鄰韻。由于第一句押韻與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韻腳是不太嚴(yán)格的,用鄰韻也行,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孤燕入群”。這種首句用鄰韻的風(fēng)氣到晚唐才相當(dāng)普遍,宋代更成為有意識的時尚。若不押韻時,限用仄聲字。
5.不允許一個字重韻。
6.腳分明。韻腳一定是平聲,白腳一定是仄聲,這叫腳分明。
小結(jié)與拓展
以上所述律詩用韻的嚴(yán)格性,只是為了說明古代的律詩。今天我們?nèi)绻麑懧稍?,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韻書來押韻。不但首句用鄰韻,就是其他的韻腳也可用鄰韻,只要朗誦起來諧和,都是可以的。不過,當(dāng)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卻又應(yīng)該知道古人的詩韻。
第4講 《詩歌常用十三轍同韻字表》使用方面
◎?qū)W習(xí)目標(biāo):《詩歌常用十三轍同韻字表》
◎?qū)W習(xí)重點:《十三轍同韻字表》使用方面
◎?qū)W習(xí)方法:聯(lián)系寫作實際
詩歌常用十三轍同韻字表
參閱附錄:詩歌常用十三轍同韻字表。
《十三轍同韻字表》使用方面
〔閱覽詩詞查韻腳〕
(1)同韻的音節(jié)不一定是指韻母完全相同的音節(jié),只要韻母中的韻腹(也稱主要元音)相同,就可以押韻。
例如,閱讀宋代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詩》一詩:
晝出耘田夜績麻má,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jiā。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guā。
這首詩是首句入韻?!奥椋╩á)、家(ji?。?、瓜(guā)”的韻腹都是ɑ,它們在押韻的韻母“a、ia、ua”之內(nèi),這三個字是同韻。押發(fā)花轍“啊”韻。從《詩歌常用十三轍同韻字表》中查得:“麻、家、瓜”三個字出現(xiàn)在表內(nèi)的左欄“發(fā)花轍”,屬平聲“啊”韻。
(2)韻母中如有韻尾的話,則要求韻尾也相同。
例如,閱讀李白《早發(fā)白帝城》詩:
朝辭白帝彩云間jiān,千里江陵一日還huán。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shān。
這首詩也是首句入韻。一、二、四句的句尾“間(jiān)”、“還(huán)”、“山(shān)”的韻腹、韻尾都相同,這三個字押韻。從《詩歌常用十三轍同韻字表》查知:“間、還、山”三字在言前轍“安”韻的左欄內(nèi)。
(3)有些字雖然普通話韻母的韻腹并不相同,但是讀音相近,如“和(hé)、波(bō)、鍋(guō)”也可以相押(這些字古音同韻)。古詩中有這樣的例子:
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é,曲項向天歌gē。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bō。
從《詩歌常用十三轍同韻字表》查得:“鵝、歌、波”在表的左欄,是坡梭轍“鵝、喔”韻。
〔自己寫詩找韻腳〕
例如,筆者于2013年觀光長沙第七屆麓山紅楓節(jié)。在這富有詩情畫意的岳麓山坡上,筆者踏著從茂密樹冠灑落的漏光圈影,沐浴著輕風(fēng),順著登高路興沖沖而上,不禁驀然一震:眼前的山山坡坡楓樹“碧葉盡催紅”,即刻靈感光臨,揮毫寫下了下面這首表現(xiàn)友情的抒情小詩,給人無窮的追戀和遐想。試想,我是怎樣尋找韻腳的呢?請讀——
采紅葉
楊祥雨
天高送麓風(fēng),碧葉盡催紅。
萬簇挑單片,交卿赴曙程。
第一步,寫詩用韻首先定聲調(diào),游歷江河名山是人生一道快樂的風(fēng)景,描摹身邊優(yōu)美的生活環(huán)境更是觸手可及的風(fēng)景,心情十分舒坦,詩一開頭,即點明時間是深秋,地點是麓山,天高的“高”,起拓展空間的作用,寫深秋云淡,艷陽高照,麓山坡坡嶺嶺,天氣清爽,一派生機(jī),麓風(fēng)輕柔、親昵,善解人意,颯颯地“送”來,所以所用韻腳字音選定了音調(diào)高雅、清麗明秀的“風(fēng)”字。第二步,識記十三轍定名便知“風(fēng)”字在編號十二中東轍eng(翁)韻。第三步,根據(jù)寫作本詩意境的生成的要求,找到與“風(fēng)”字的同韻字:紅、程。
〔寫稿、改稿,選用平聲字、仄聲字、古入聲字等有質(zhì)疑的,檢索《同韻字表》解疑〕
例如,七絕《登天一巷》的寫稿經(jīng)歷:
登天一巷
楊祥雨
拾級身升巷霧牽,
昂頭唯見一絲天。
梯腰上下移光望,
垂夾霄坊磨扇間。
注釋
天一巷: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國家地質(zhì)公園崀山風(fēng)景區(qū)內(nèi)。
這首詩的初稿第四句是“疑是仙姑掌扇間”。寫畢之后細(xì)細(xì)玩味,發(fā)現(xiàn)有兩處有修改的必要:
第一處,“疑是”與李白《望廬山瀑布》“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疑是”雷同,覺得俗套不可取,二是詩外功夫不足,沒有把親臨的體驗寫出,所以把“疑是”改為“垂夾”。這樣一改有五個好處:一把天一巷全長238余米,兩側(cè)石壁高120余米,最寬處0.8米,最窄處0.33米這些奇絕景象蘊(yùn)藏其中;二,身臨其境的體會也寫出來了;三,“垂夾”二字是煉詞;四,用詞不與人雷同;五,“夾”是古入聲,屬仄聲,合律。
第二處,初稿的“扇”字是平聲,用字失律,改后的“扇”字是仄聲,合律了。
〔隨時翻檢古入聲變平聲字〕
實例說明略。
第5講 古入聲字的識別方法
◎?qū)W習(xí)目標(biāo):識別古入聲字
◎?qū)W習(xí)重點:古入聲字的特點
◎?qū)W習(xí)方法:用普通話語音識別、諧音偏旁判定法、排除法使用《常見的古入聲變平聲字檢索表》
在格律詩寫作中,入聲問題是辨別平仄的唯一障礙。查字典或韻書是消除這一障礙一般人使用的方法。可是,入聲字“桌”在《平水韻》書中就無法查找到,根據(jù)當(dāng)代人研究的成果,只要掌握了古入聲字的基本特點,區(qū)分古音的平仄就不那么困難了。
用普通話語音識別
按現(xiàn)代普通話語音衡量,古入聲字有以下特征:
一、普通話陽平聲(二聲調(diào))的字里,凡聲母為b、d、g、j、zh、z(不送氣塞音)者,一般是古入聲字(古仄音)。例如:
b-拔跋伯勃白雹薄鼻荸別
d-達(dá)答妲怛沓得狄迭諜獨讀奪鐸踱
g-軋(軋賬)革鬲閣國幗摑虢
j-及極吉籍集夾莢節(jié)詰嚼(嚼舌)局決絕
zh-直植軋(軋鋼)閘折哲宅著妯竹灼茁啄
z-雜砸則擇澤舴幘咋足卒族鏃
二、普通話讀音為fa、fo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發(fā)、罰、法、伐、佛等。
三、普通話為b、p、m、d、t、n、l與韻母“ie”相拼的字除“爹”字外,其余都是入聲字(古仄音)。如:
b-憋鱉癟別蹩
p-撇苤瞥
m-滅蔑篾乜
d-跌迭碟牒蝶疊
t-帖貼鐵
n-捏聶鎳孽
l-列冽烈劣獵
四、普通話里凡聲母為k、zh、ch、sh、r與韻母“uo”相拼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例如:
k-擴(kuò)括闊廓
zh-卓拙捉桌灼
ch-戳啜輟綽齪
sh-說爍鑠朔碩
r-若弱箬
五、普通話,凡韻母“ue”的字,除“瘸”、“嗟”字外,其余都是古入聲字(古仄聲)。例如:
瘧虐掠略覺角(角逐)卻雀確闋
六、普通話,凡聲母d、t、n、l、z、c、s與韻母“e”相拼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例如:
得德忑特訥樂勒則責(zé)策瑟色
諧音偏旁判定入聲字
利用諧音偏旁的特點可以判定入聲字。例如:
出——入聲字,
則,屈、茁、倔、詘——也是入聲字。
夾——入聲字,
則,俠、狹、峽、硤——也是入聲字。
合——入聲字,
則,恰、洽、答、頜——也是入聲字。
各——入聲字,
則,胳、閣、客、格——也是入聲字。等等。
入聲字的排除法
現(xiàn)代漢語中以輔音-n和-ng結(jié)尾的字,它們都不是入聲字。
常見的古入聲變平聲字檢索法
收集整理說明:《詩韻新編》編有十八韻、十三轍,197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訂,1984年再修訂。該工具書修訂年代久遠(yuǎn),它保留了古入聲字,而普通話已經(jīng)沒有了古入聲字。鑒于新舊韻對比,有一部分舊韻中的入聲字,在普通話中變成了平聲字(陰平、陽平),現(xiàn)將常見的古入聲變平聲的字收集、整理,供自學(xué)者閱讀格律詩和格律詩寫作備考。
這是第四次收集整理,此次增錄了53個古入聲變平聲的字,尚有遺漏的古入聲變平聲的字再三難免,敬請同仁諒解。
常見的古入聲變平聲字檢索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