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天里,懷念那個穿淡紅衫子的少女
遲遲風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
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
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眼兒媚》
風和日麗,花香怡人。
一位穿著淡紅衫子的女孩子行走在花間小徑上,飄蕩的春風輕弄著花枝柳條,花間一股暗香撲鼻而來,令人心醉。春天多么美好??!轉(zhuǎn)眼清明已過,落花飛絮,有云霧籠罩著朱樓繡戶,眼中是一片不堪回首的陰霾。
午睡醒來,聽到窗外鶯聲巧囀,不禁喚起了她的春愁。黃鶯在何處啼叫呢?是在綠楊影里,還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紅杏梢頭呢?
《眼兒媚》,又名《秋波媚》,很明顯是非常柔媚優(yōu)美的一種詞調(diào)。
這首《眼兒媚》是朱淑真《斷腸詞》里最陽光的一首詞。文字溫軟和煦,薰人欲醉,風格清新亮麗,流露了朱淑真少女時代多愁善感的惜春情懷。
“遲遲風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遍_篇即是一派風和日麗的景象:春日和暖,楊柳風輕,花香薰人欲醉,令人骨酥心軟?!斑t遲”,語出《詩經(jīng)·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遲遲”指日長而和暖。“弄輕柔”三字,狀寫暖風撫弄楊柳的柔枝嫩條。秦觀《江城子》詞中有云:“西城楊柳弄春柔?!蓖醢彩油蹼動芯湓疲骸皸盍z絲弄輕柔”。
接下來的“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卻又寫出一片好景不長的悵惘。清明過了,即是暮春,柳條輕柔、花香襲人的遲遲春日已經(jīng)結(jié)束,現(xiàn)在眼中見到的是一片云霧繚繞,沉沉陰霾籠罩著的女子居住的紅樓繡閣。這也許令朱淑真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痹诠诺湓娫~里經(jīng)??梢砸姷竭@樣的情景,人們從夢中醒來時,常常會聽到清脆的鳥叫聲。溫庭筠《菩薩蠻》就有句云:“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或者,人們的清宵好夢常常被鳥叫聲打斷。唐人金昌緒就有詩云:“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敝焓缯嫖缢褋?,聽到的就是黃鶯的婉轉(zhuǎn)叫聲?!扒伞弊謱懗鳅L叫聲之清脆婉轉(zhuǎn)。這鶯叫聲聲喚起的卻是她的一腔春愁。那么,這黃鶯兒躲在哪里呢?循聲望去,在她尋找的視線中分別出現(xiàn)了三個景致:“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p>
那清脆婉轉(zhuǎn)的鶯聲不時出沒在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這就令我們不禁想到,這可能是朱淑真在猜測,黃鶯叫聲到底是從這三個地方之中的哪一處傳來的;也可能是那黃鶯兒從這一處飛到了那一處,結(jié)果處處好像都傳來了鶯啼聲。
而少女朱淑真的心底愁緒也像這黃鶯兒叫聲一樣,明明感覺得到,卻又說不清,道不明,不知愁從何來。這首小詞以靈秀之筆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妙的春意境界,也活畫了一顆正在萌動的春心。
事實上,這首詞里的“春愁”是很不確定、很模糊的,它并不是因某一事某一物引起的。“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這可能是引起春愁的原因。好景不長,春暮花落,云鎖朱樓。一個“鎖”字讓我們感受到了少女朱淑真內(nèi)心的某種被封閉感,某種淡淡的陰影。但這也許是當時所有養(yǎng)在深閨的女子共同的感受。特別是在春天將盡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她們對春日盛景的懷念與流連,引起她們對自己青春易逝、似水流年的聯(lián)想和悵惘。
春愁,實際上是一種深閨女子的不自由感,是一種對即將流失的青春年華的憂愁,是一種沒有滿足的期待與夢想。
而對于未來,她們又充滿了隱隱的期待和憧憬。當少女朱淑真從午睡夢中醒來時,清脆的黃鶯鳥啼聲就喚起了她這種春愁,也喚起了她的期待,喚起了她對這種期待與憧憬的尋找:“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边@三個畫面其實都是春天常見的景象,綠楊、海棠、紅杏,都似乎與青春有關(guān),甚至與愛情有關(guān)。黃鶯兒的啼叫聲讓她的尋找指向了這些景象,也指引著她找尋內(nèi)心的理想與激情。
所以,這首詞其實是少女之眼對青春和人生的一次窺探和尋找,是她向自己人生中未來的春天拋去的第一個嫵媚眼波。
是為《眼兒媚》。
讀過《斷腸集》就能知道,朱淑真是個對季節(jié)流轉(zhuǎn)、風物變遷極為敏感的人。她的心隨著自然脈搏的跳動而跳動。四季的每一次流轉(zhuǎn),日月的每一次升落能令她的心思千回百轉(zhuǎn),那些飄落的花朵、天空的流云、春鳥的啼叫聲,都會驀然牽動她的心緒。
她早年有兩首小詩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情懷:
花落春無語,春歸鳥自啼。
多情是蜂蝶,飛過粉墻西。
——《書窗即事其一》
一陣催花雨,高低飛落紅。
榆錢空萬疊,買不住春風。
——《書窗即事其二》
既然詩名是《書窗即事》,想必此時正是朱淑真讀書學詩的孩童之年。從詩意和文字來看,也是一派天真爛漫。從書窗向外看去,朱淑真眼里的春天是那樣生機勃勃,哪怕是暮春花落時節(jié),也有鳥啼蝶飛,落紅如雨。有人曾說,每一個蝴蝶,都是死去的美麗女人的亡靈在尋找過去。彩蝶飛過“粉墻”去尋找春天的記憶,小小的朱淑真在尋找什么呢?
“榆錢空萬疊,買不住春風?!蹦呐掠軜渲︻^有榆錢萬疊,也難買得春風長住。榆樹早春未生葉時先開花,果實不久成熟,名“榆莢”,形狀似銅錢,色白成串,俗稱“榆錢”。因其稱“錢”而有雖榆錢萬疊也“買不住春風”之句,真是靈透的妙想。明代竟陵派的代表鐘惺贊嘆道:“飄宕處,妙在憨氣,稚氣。”
北宋王雱《倦尋芳》一首中也有句云:“被榆錢,買斷兩眉長斗”,想來對朱淑真有所啟發(fā),但她以“榆錢”買春風的詩思顯然更妙?!耙魂嚧呋ㄓ?,高低飛落紅”,又仿佛是她命運的寫照,也是古時許許多多紅顏的命運寫照。
這兩首小詩顯示了朱淑真早慧的才情。
有時,朱淑真會到春日里的西園去散步,也會惹動曼妙的情思:
閑步西園里,春風明媚天。
蝶疑莊叟夢,絮憶謝娘聯(lián)。
踏草青茵軟,看花紅錦鮮。
徘徊月影下,欲去又依然。
——《春游西園》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稱:“其家有東園、西園、西樓、桂堂、依綠亭諸勝,絕非普通家庭俱有。”可見,官宦家庭出身的朱淑真的生活環(huán)境是很優(yōu)裕的。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且天資聰慧,琴棋書畫無一不精。父母兄嫂的寵愛更是得天獨厚地為她營造了無憂無慮的生活環(huán)境,使她保持了一顆可貴的童心。
這首《春游西園》中的西園大概是她家里的后花園。在明媚的春光里,西園的花間蝴蝶翩翩飛過,它們扇動著美麗的翅膀,飄忽得像莊子筆下的蝴蝶迷夢。那空中紛揚飄飛的柳絮讓她想起了東晉才女謝道韞詠雪的詩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她的腳踏在像綠毯一樣柔軟的草地上,而那些盛開的花朵則像紅錦那樣鮮麗明艷。她一直玩到傍晚時分,徘徊在那如夢如幻的月光下,準備回家卻又依依難舍。
有時,她還會到那杭州西湖去泛舟游玩:
戀戀西湖景,山頭帶夕陽。
歸禽翻竹露,落果響芹塘。
葉倚風中靜,魚游水底涼。
半亭明月色,荷氣惱人香。
——《游湖歸晚》
夕陽下的西湖令人流連忘返。眼前的歸禽、荷葉、游魚、明月,都沉浸在一種幽靜的暮色中。而那月光下的荷花香氣裊裊襲來,頗有些惱人。詩句間幽幽透出一種小女子情態(tài)。
春天過去,到了夏天。你看,這小姑娘在夏天里午睡的樣子:
紗困臥日初長,
解卻紅裙小簟涼。
一篆爐煙籠午枕,
冰肌生汗白蓮香。
——《暑月獨眠》
紗:床帳。?。褐裣O娜绽?,女孩兒的閨房是清靜的。
外面的陽光正當午,朦朧紗帳里的朱淑真解去了紅裙,躺在清涼的竹席上。香爐里篆香正在枕邊裊繞盤旋,而這小姑娘的雪白肌膚上沁出了汗,一張白蓮似的俏臉很是可愛。少女體香從嫩如白玉羊脂、滑若綢緞的肌膚里透出,自然如夏日荷塘中白蓮香那般清新脫俗。
到晚上,這個女孩子又在水邊的小閣里枕簟而眠,萬籟俱寂,水風清涼,葛席之上爽透肌膚:
小閣對芙蕖,囂塵一點無。
水風涼枕簟,雪葛爽肌膚。
——《西樓納涼》
夏日里的少女永遠是這世界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你看,睡過了午覺,雪膚花貌的朱淑真穿著一身輕透的淡紅衫子,攜著詩書來到了水池邊的樓閣里,靜靜地憑欄觀水,迎著乍涼的水風讀書:
淡紅衫子透肌膚,夏日初長水閣虛。
獨自憑欄無個事,水風涼處讀文書。
——《夏日游水閣》
真是一幅美麗的畫面。這首小詩里,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幀少女朱淑真的倩影小照:夏日的午后,她穿著輕透的淡紅衫子,肌膚勝雪,眉目如畫,清清爽爽,獨自一人坐在水閣邊憑欄望水,想著心事。一會兒,有清風吹來,讓她驀然驚覺,又翻開手中的詩書靜靜地看著。
正是這首《夏日游水閣》的小詩,讓朱淑真在我印象中永遠是那個一襲淡紅衣衫的美麗少女,一個聰明而多情的宋代女孩子。
到了秋天月明之夜,月光如水,江風習習。江面波光粼粼,魚游淺底。這個女孩子又來到了江中的船上,或許是出遠門興奮得睡不著吧,少女在船上一邊咯咯嬌笑,一邊手握釣魚竿,將釣鉤擲向江中:
扁舟夜泊月明秋,水面魚游趁閘流。
更作嬌癡兒女態(tài),笑將竿竹擲絲鉤。
——《秋夜舟行宿前江》
可見,這是一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青春少女。爛漫青春,無憂年華,純凈歡樂的笑聲在詩詞中揮灑得酣暢淋漓。
富貴之家的優(yōu)裕生活,良好的文學修養(yǎng),江南天容水色的孕育,造就了朱淑真嫵媚秀麗的容顏,清純浪漫的情懷,敏銳而富于幻想的詩人氣質(zhì)。每當幽閨索居的朱淑真盤桓于周遭之中,花紅柳綠,蝶飛蟬駐,夕照明月,晨露晚雨,皆觸動了她的詩心情懷。這一時期朱淑真的詩詞風格明朗輕快,“觀之可親”。
彎彎曲,新年新月鉤寒玉。
鉤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
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憶秦娥·正月初六夜月》
這首詞寫的是朱淑真小時候關(guān)于正月初六那天的美好記憶。
正月初六,月亮細彎,如一鉤新鐮?!昂瘛北臼怯袷囊环N,即常說的翡翠,這里以“寒玉”指代月亮?!般^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在女孩子眼中,那月牙兒像極了她所穿的三寸鳳鞋,像極了那微微蹙起的一彎娥眉。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
“鬧蛾”與“雪柳”都是古代女子的頭部飾物,“鬧蛾”亦稱“夜蛾”、“蛾兒”,是用紙做成的燈蛾。宋代正月十五元夕夜,盛裝女子頭插鬧蛾,發(fā)嵌雪柳,以應(yīng)時節(jié),蓋取蛾兒戲火之意。宋范成大《菩薩蠻》詞:“留取縷金幡,夜蛾相并看?!毙翖壖病肚嘤癜浮ぴΑ吩~:“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宋周密《武林舊事·元夕》:“元夕節(jié)物,婦人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
“燭龍”又稱“燭陰”或“逴龍”,是北方民族的原始圖騰?!盎饦洹痹给P凰木,因其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復葉,被譽為世上色彩最鮮艷的樹木之一。這里的“燭龍”和“火樹”,指的都是元宵節(jié)的燈火。
“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薄霸濉本褪钦f元宵節(jié),亦即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的月亮,原不似初六那般細眉彎彎,所以,說“彎彎曲”,十五當然不如初六了。
在朱淑真的記憶里,正月初六是個快樂而熱鬧的日子,連元宵節(jié)都比不上。那個時候,待字閨中的少女朱淑真腳穿小鳳鞋,戴鬧蛾,佩雪柳,和姐妹們在燈火輝煌的街頭追逐奔跑,在人流中穿梭,爭看那街頭的燭龍火樹,一派無憂無慮的爛漫與天真。
快樂無憂的少女朱淑真當然沒有什么斷腸可言,時間如果永遠停留在那一刻該有多好。
明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覽志》里也有記載:淑真錢塘人,幼警慧,善讀書,工詩,風流蘊藉。
晚清詞評家況周頤《蕙風詞話》卷四考朱淑真行實略云:
幼警慧,善讀書,文章幽艷,工繪事,曉音律。彈琴繪畫,還寫得一手“銀勾精楷”的好字,是一位才貌出眾的女子。父官浙西。夫家姓氏失考,似初應(yīng)禮部試,其后官江南者。淑真從宦,常往來吳越荊楚間。
應(yīng)當說,朱淑真的父親是一位鐘愛女兒的慈父。在朱淑真的《璇璣圖記》一文中,她這樣描述:“初,家君宦游浙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雖重購不惜也。一日家君宴郡倅衙,偶于壁間見是圖,償其值,得歸遺予?!彼v自己的父親愛好古玩書畫,宦游浙西時發(fā)現(xiàn)了珍貴的《璇璣圖》就花錢買了下來,回來后送給了女兒。一位父親對女兒的鐘愛之情從中可以看得出來,也可知朱淑真父親起初對女兒的詩文才華還是很包容稱許的。
盡管朱淑真半生沉浸在無法排解的愁苦中,但童年生活仍像平常人一樣充斥著無憂無慮的快樂以及備受家人愛護的幸福?!洞簣@小宴》描述的就是和親人們在花園中賞花觀景宴飲的快活情景。
春園得對賞芳菲,步草粘鞋絮點衣。
萬木初陰鶯百囀,千花乍拆蝶雙飛。
牽情自覺詩毫健,痛飲惟憂酒力微。
窮日追歡歡不足,恨無為計鎖斜暉。
朱淑真早慧俊美,從小喜愛詩詞。古時,閨中女子是不得隨便拋頭露面的。難得有家宴設(shè)在春天的花園里,她自是開心不已。從詩的開頭一句,即可看出朱淑真家教森嚴的一面。而女孩對花草的情有獨鐘令朱淑真面對滿園春色早心向往之?!安讲菡承觞c衣”道出了她滿心歡喜、輕移蓮步踏入春園的第一感覺。用詞輕快,化用了杜甫《二月一日》詩中“輕輕柳絮點人衣”的意思為“絮點衣”?!盃壳樽杂X詩毫健”一句,在無形中透露了詩人自負的一面?!案F日追歡歡不足,恨無為計鎖斜暉?!痹诖貉缟虾陀H人們喝酒作詩,直到夕陽西下時她們?nèi)匀灰猹q未盡,恨自己沒有辦法鎖住落日余暉,讓時間停滯下來!
朱淑真,這個成長于錢塘湖光山色氤氳中的女子,舒展人性,親近自然,集天地之靈秀,自幼聰慧好讀。待字閨中時就對未來充滿憧憬,“水風涼處讀文書”,“花下?lián)崆匍e弄曲”,沉浸在風花雪月之中,用生命活力和生花妙筆書寫著花樣年華里最美麗的優(yōu)美詩章。對于詩詞寫作的愛好,她是這樣解釋的:“翰墨文章之能,非婦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鐘,不覺自鳴爾?!保ā掇渌略谑衷娦颉罚?/p>
人們稱贊她的詩詞“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者所能及”(《斷腸詩集序》)。朱淑真是明代以前女性詩人中寫作詩詞數(shù)量最多的人,被認為是可以與李清照齊名的宋代女詞人。
讀過她的這些詩詞,我們會禁不住隔著八百多年的時空,懷念起那個穿著淡紅衫子的青春歡快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