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侯祠中仰諸葛

歷代文化名人在四川 作者:袁挺棟,張志烈


武侯祠中仰諸葛

諸葛亮是我國盡人皆知的古代政治家、軍事家,其實他也是一位文學家。他一生的主要活動一直與古代四川聯(lián)系在一起。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瑯玡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出生并成長在一個風合云會、群雄并起的時代。他十四歲時隨叔父去到豫章(今江西南昌),接著又到荊州襄陽。十七歲時,叔父去世,他就在襄陽以西二十來里的依山傍水的隆中住了下來。一邊“躬耕壟畝”,一邊讀書、治學,并與徐庶、孟公威等朋友經常討論天下形勢。他懷著遠大的政治抱負,密切注視著東漢末年各個武裝集團相互斗爭的局勢變化。這時,他的學識與才能逐步被荊州地區(qū)人士所了解,并得到推崇,被龐德公稱為“臥龍”。

207年冬天,劉備因為司馬徽和徐庶的推薦,三顧茅廬,聽取了諸葛亮對全國政治形勢的分析和統(tǒng)一中國的策略之后,大為贊許,立即邀請諸葛亮出山。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就這樣走上了政治舞臺,幫助劉備與孫權結盟。赤壁一戰(zhàn),大敗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接著,諸葛亮指揮劉備的軍隊占領了荊州與江陵四郡。再揮師西進,于214年占領益州即今四川與陜西、甘肅、云南的部分地區(qū),并正式建立蜀漢政權。223年,劉備病死,將輔佐劉禪治理蜀漢、完成統(tǒng)一的大業(yè)完全托付給諸葛亮。從此,蜀漢的整個領導權事實上完全控制在諸葛亮手中。他“開誠心、布公道”,任人唯賢,“能盡時人之器用”;他厲行法治,“循名責實”,“賞罰必信”,“吏不容奸,人懷自厲”,使國中“風化肅然”;他大力發(fā)展生產,“務農殖谷”,造成了“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的繁榮景象;他用“和彝”的政策解決了南中的叛亂,“七擒孟獲”,促進了民族團結;他五次北伐,兩出祁山(今甘肅西和縣西),一心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最后,以鞠躬盡瘁的精神病死于前線,葬于漢中定軍山。臨去世時,還留下遺囑:“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彼卫硎駶h的光輝業(yè)績,忠誠國事的高風亮節(jié),潔身自勵的高尚品格,“天下奇才”的軍事智能,都永遠受到后人的崇敬。在人們心中,他已成了智慧與忠誠的化身。

諸葛亮的著述,曾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整理為二十四篇(即二十四卷),可惜已經失傳。但就今天所能見到的清人張澍所輯的《諸葛亮集》來看,諸葛亮的文學成就是相當高的,他的《草廬對》《出師表》多少年來一直是文學史上交口贊譽的名篇。特別是那篇膾炙人口的《出師表》,氣概豪邁雄偉,情感真摯動人,結構整飭謹嚴,辭令典雅流暢,世代為人們所傳誦,在整個中國散文史上,也是第一流的作品。

四川人民永遠懷念著諸葛亮,至今還有大量有關他的遺跡:在邛崍,有他視察過的“火井”;在奉節(jié),有劉備向他托孤的白帝城;在新都和奉節(jié),都有他筑壘練兵的“八陣圖”;在成都,更有全國著名的武侯祠。杜甫早已詠嘆過的“錦官城外柏森森”的武侯祠,現(xiàn)已成為全國紀念與研究諸葛亮的中心,每天都吸引著大批的中外游客。如今全國第一個諸葛亮研究會和諸葛亮博物館都設在這里,到這里觀光與瞻仰的人們也就愈來愈多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