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康有為的來日與梁啟超

講學社叢書:東亞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啟超 作者:[日] 狹間直樹 著;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 編;高瑩瑩 譯


一、康有為的來日與梁啟超

梁啟超自己經(jīng)常談到他來到日本后接觸新思想,“腦質(zhì)”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又以他來日一年后寫下的《夏威夷游記》里說得最清楚,“又自居東以來。廣搜日本書而讀之。若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腦質(zhì)為之改易。思想言論。與前者若出兩人?!?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8/20/1902325068087.png" />在其他文章中他也說,“自此居日本東京者一年。稍能讀東文。思想為之一變。”還需注意的是,這一巨大變化與其從康有為思想中獨立有著復雜的關系。

第二講在介紹梁啟超來日以后的事情時,為免麻煩盡量沒有涉及康有為。然而,就在梁啟超逃亡日本,在全新的環(huán)境中開始用自己的方式開展政治活動時,康有為也來到了日本??涤袨楸攘簡⒊硭奶?,也就是10月25日來到了東京。政變發(fā)生前,康有為奉光緒帝之命離開北京,在英國的保護下逃過追兵的抓捕,在香港又通過宮崎寅藏等人的幫助來到了日本。到達東京新橋站時,跟隨他的是中西正樹。

康有為到達東京后,首先要做的依然是拯救皇帝,于是梁啟超在康有為的指揮下開始行動?!度毡就饨晃臅分惺珍浟艘环忸}為《奉詔求救文》的檔案,里面稱掌握政權(quán)的西太后為“偽臨朝那拉氏”,細數(shù)其十宗罪,對日本大行“秦廷之哭”。毋庸贅言,此舉與梁啟超根據(jù)國際形勢尋求幫助的性質(zhì)完全不同,不單構(gòu)想單薄,且多次使用“先帝之遺妾”“淫亂之宮妾”“偽主”“牝朝”等粗俗用語,兩相呼應,以至于讓幫助他的人都會心生厭惡。

《奉詔求救文》中收錄了光緒帝寫給康有為的密詔、譚嗣同寫給康梁二人的絕筆等七篇文章。雖然這些文章已經(jīng)被黃彰健通過細致的考證查明是偽造的,但是作為康有為以假亂真進行宣傳的計謀此處將作一闡述。

譚嗣同寫給康梁二人的絕筆(《奉詔求救文》中收錄的第三、第四篇文章),首次公開發(fā)表是在沒有署名的《清國殉難六士傳》(《知新報》第75冊,1898年12月23日)一文中。該“傳”的標題下面有兩行小注,“譯十一月二十七號日本東京報”?!叭毡緰|京報”指的是在東京發(fā)行的報紙《日本》,11月27日該報刊登有《清國殉難六士傳》;而且注明了此文是對上?!秮問|時報》所載文章的“摘譯”。原文就是《亞東時報》第4號(1898年11月15日)刊登的逸史氏(山根虎之助)的《六士傳》。《亞東時報》的文章是文言文,《日本》把它翻譯成訓讀體提供給了讀者〔見圖3.1〕。

圖3.1 《清國殉難六士傳》之譚嗣同部分(《日本》1898年11月27日、28日)

在上海發(fā)表的文言體傳記,到東京被翻譯成日語文章,然后再經(jīng)過其他人之手翻譯成漢語,發(fā)表在澳門康梁派的雜志上。問題就在這后半部分,即從東京到澳門的這一階段?!吨聢蟆飞系奈恼拢缙湫∽⑸纤f,基本是從《日本》翻譯而來。但是這篇新翻譯的文章里卻不但有故意偷換字句的內(nèi)容,如把譚嗣同寫成是康有為的弟子等,還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康梁二人新偽造的譚嗣同寫給他們二人的絕命書摻加了進去。聲明此文出自東京的報紙,是希望以此賦予這份偽造的史料一種客觀性。補充一句,《奉詔求救文》中收錄的第五、第六篇文章來自《知新報》第73冊的鐵冶生來稿《書今上口諭軍機章京譚嗣同語后》,其中使用首段部分引自新加坡《天南新報》所刊內(nèi)容(未見)。

然后是梁啟超的《譚嗣同傳》。此文作為《戊戌政變記》中的一篇發(fā)表以后(《清議報》第4冊,1899年1月22日),九卷本和八卷本的《戊戌政變記》以及各種版本的《飲冰室文集》都收錄了同樣內(nèi)容的文章,一直以來被看作譚嗣同傳記的標準版。這份清議報版《譚嗣同傳》的最大特色是以下兩點:把譚嗣同評價為繼承和發(fā)揚康有為學說的人;并且,把譚嗣同描寫成一位與梁啟超肝膽相照的學友。但有意思的是,其中完全沒有提到前面所說的寫給康梁二人的絕命書。梁啟超在為自己的好友寫傳記的時候,竟然只字不提寫給自己的遺書,這一態(tài)度很奇妙。

清議報版的《譚嗣同傳》,通過把可以稱作“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譚嗣同描寫成自己的門下,從而把康有為推到了維新運動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上。擁有至高價值的皇帝密詔進一步增強了康有為的這一光輝,自不待言。類似這種通過偽造史料保證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而打壓對手的手段,或許適應于宮廷內(nèi)部的權(quán)謀。梁啟超雖然也致函大隈首相等人,開展各方面運動,但在性質(zhì)上明顯不同于康有為之所為。這個時候,梁啟超在態(tài)度上雖然并不積極,但他也沒有辦法違背康有為的指揮。

  1. 梁啟超:《夏威夷游記》,專集二十二,第150頁。

  2. 梁啟超:《三十自述》,文集十一,第18頁。

  3. 《日本外交文書》第31卷第1冊,日本國際聯(lián)合協(xié)會,1954年,第739頁。

  4. 黃彰?。骸犊涤袨橐聨茉t辨?zhèn)巍?,見《戊戌變法史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年。

  5. 《譚嗣同全集(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519、532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