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1

且將新火試新茶:澳洲生活札記 作者:施夢嘗


序言1

施夢嘗女士《且將新火試新茶——澳洲生活札記》的書稿發(fā)到我郵箱里已經有好些日子了,一直沒去收看,一來是忙,把她要我作序這事兒幾乎全忘了,二來我與施夢嘗女士并不認識,是因為老朋友的介紹,她才將書稿發(fā)給我的。老朋友告訴我說,作者在澳洲工作和生活,平時喜歡寫點東西,日積月累,有了一定的體量,想集起來出本書。這樣的介紹讓我對作者的文字存了一份疑惑,這類寫作我見得太多了,一般文字大都平平,所以就沒太往心里去。如果不是老朋友一再催促,說不定真的就丟一邊兒了。

等到我今天打開這份書稿,說實話還真是讓我狠狠地吃了一驚。從文字中可以看出,施夢嘗女士是一個對生活很投入的人,也是一個生活得很認真的人。一般寫海外見聞,大部分還都是些旅游觀光的走筆,不外乎自然風景、人文景觀、習俗風情、飲食娛樂等等,信馬由韁,浮光掠影。但施夢嘗女士的生活札記寫的就是澳洲的生活,是澳洲人的生活,也是外國人在澳洲的生活。所謂生活,就是一個人在一個地方長期生存時的經歷,他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遭遇、經驗和教訓。從作者發(fā)給我的簡單的介紹中得知,施夢嘗女士是一個有資質的翻譯,她不但擁有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在幫助別人生活。由于這個特殊的工作,所以作者對澳洲的生活介入就很深、很細,可以說是無所不包。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人如果因為語言不通,那么他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如果要和別人打交道,都必須借助語言。所以施夢嘗女士在澳洲,上到政府官員,下到平民百姓,各式人等她都有接觸。她要幫人打官司,幫人看病,幫人購物,幫人討薪。就是在這些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生活(也是工作)中,澳洲許許多多的方面被施夢嘗女士層層打開,它的法律、醫(yī)療、教育,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許多看似普普通通,說不上嘴的生活小事,如果說語言不通,如果說對當?shù)氐娘L俗規(guī)矩不知道,都可能困難重重,讓你一籌莫展、狼狽不堪。因此,這本書不僅僅讓我們全面地了解了澳洲,對外國人來說,它可以說是一本“澳洲生活指南”。

書稿中許多的介紹和描寫都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澳洲的法律生活??梢钥闯鰜恚闹奘且粋€文明程度很高的國家,也是一個法治社會。在澳洲工作和生活,你對當?shù)氐姆烧莆盏迷缴钊耄憔蜁阶杂?,越自如。各國的法律是不一樣的,澳洲的法律也有它的特點,這樣的特點是建立在澳洲的人文傳統(tǒng)和社會習俗基礎上的,是建立在澳洲人的道德理念上的。有些事情在別的國家可能很大,但在澳洲卻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而有的事情在別的國家不過是雞毛蒜皮,但在澳洲卻可能比天還大。比如施夢嘗女士告訴我們,像在商場、超市的順手牽羊,在澳洲就是一種很嚴重的罪。在超市里面小偷小摸在我們這里以說是司空見慣,但在澳洲就有可能入罪,而且會留下案底。可能你就是拿了一支牙膏之類的小零碎,但從此就是有犯罪記錄的人了。又比如——不知道我理解得對不對——從施夢嘗女士的敘述來看,我覺得在澳洲看個病好像非常麻煩,不是有了病到醫(yī)院掛個號就能看到醫(yī)生,做個腸鏡要等一年多,除了急診,即使要開個刀,也要成月地等。這對要去澳洲生活的人來說,建議好好考慮考慮。但是澳洲的教育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似乎很多。那兒好像沒有我們這兒嚴峻的應試教育,也不用為教育的均衡化操心,從學前教育,到幼兒園、中小學,教育都很寬松自由,可以說是以人為本,以兒童為本。在施夢嘗女士的筆下,澳洲小學生的教室就是個兒童樂園。老師們看重的是孩子心理的健康、好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合作等等。所以,澳洲教育對孩子們的評價也就別具一格。施夢嘗女士詳細地介紹了澳洲學生的成績報告單,我們特別看重的文化課在他們的成績報告單中所占的比例超乎想象的少,而性格、心理、行為、實踐,卻占了相當?shù)谋壤K麄冇性S多教育理念確實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和借鑒,比如“示弱”教育。我們的傳統(tǒng)都是教育孩子要如何堅強,是培養(yǎng)強者的教育,但是在澳洲卻有一個示弱教育,要學會承認自己不行,承認自己有差距,承認自己的弱者位置,從而放松自己,解脫自己,想哭就哭。仔細想想,不管是兒童還是成人,給自己減壓,調松學習、事業(yè)和生活之弦,在現(xiàn)代社會確實是越來越重要了。

施夢嘗女士將她的經驗和心得分享給國內的讀者,這是件十分好的事情。從小里說,她的作品可以讓每一個有可能去澳洲的人未雨綢繆,而從大里說,這實際上是在做實實在在的中西文化交流。這樣的書,現(xiàn)在已經不是很多了。大家可能都有一種錯覺,現(xiàn)在有了電視,有了互聯(lián)網,天邊就在眼前,再加上交通發(fā)達,抬腳就可以走出國門,不需要通過這些文字來介紹了。其實,這些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施夢嘗女士的這些文字是她個人的切身感受,是她在長期了解目的國之后的認識和體會,這種在自己切身感受和個人視角的基礎上通過深入思考而形成的文字,對我們了解別國的文化大有助益。個人的個性化的視角什么時候都是不可替代的,而文字則比任何媒介都更自由、生動而深入。在過去,這樣的作品是很多的,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國門被打開,中國有了自己的外交,并漸次有了各種人群的海外游歷,許多人走出了國門,看到完全不同于華夏的文化,于是就有了許多海外見聞的文字,包括像瞿秋白、徐志摩、朱自清、陳西瀅等等著名的現(xiàn)代作家也都寫出了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非常重要的此類作品,不但成為中國人了解別國的窗口,也是比較文化的重要成果。這一傳統(tǒng)應該繼續(xù)保持下去。

我是第一次讀到施夢嘗女士的文字,不知道她還有沒有其他作品?,F(xiàn)在海外華人的寫作非?;钴S,已經成了整個華文寫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夢嘗女士有沒有加入到這個日漸龐大的文學群體中?因為我是第一次接觸到施夢嘗女士的文字,所以也沒有把她作為海外華人作家來看待。也許正因為如此,這本書稿不僅在內容上吸引了我,它的文字表達也讓我吃驚。我猜想施夢嘗女士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并沒有把它看作是文學作品,也沒有把自己當個什么作家,只不過把它看成是生活的記錄,自己怎樣生活,就怎樣寫作,她不去考慮什么寫作的技巧,這反而使她的寫作顯得生動、有趣、質樸而真實,絕無驕柔造作,一點文藝腔也沒有。看到每天微信上、晚報上那么多的“心靈雞湯”,再看看施夢嘗女士這種清新而結實的文字,真是有一種如對友人、如坐春風的感覺。

希望施夢嘗女士能夠把這樣的風格保持下去,認真生活,輕松寫作。

汪 政 2017年8月 于南京

(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副主席,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