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畫
(唐)王維
遠看山有色[4],
近聽水無聲[5]。
春去花還在[6],
人來鳥不驚[7]。
(庚韻 –??)
注釋
[4]色:顏色,也有景色的意思。
[5]無:沒有。
[6]去:過去了。
[7]驚:吃驚,害怕。
今譯
從遠處都看得清群山的顏色,到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在,人走近了鳥兒卻不害怕。
字源圖像
畫:簡化前作“畫”。金文作(西周早期·小臣宅簋)、
(西周中期·吳方彝蓋)?!墩f文》:“畫,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
,古文畫省。
,亦古文畫?!笔钦f“畫”的構形本義是手拿筆(聿)畫出田地的界線。后來引申為繪圖等意思。
山東沂南漢代畫像磚中的擊“磬”形象
聽:簡化前作“聽”。《說文》:“聽,聆也。從耳、?,聲?!倍斡癫米ⅲ骸岸?、?者,耳有所得也?!奔坠俏淖?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9/11/19530079126877.jpg" />(乙5161)、
(甲3536)、
(乙3396),金文作
(西周早期·大保簋)、
(春秋晚期·洹子孟姜壺)??梢姟奥牎痹緩亩鷱目?,“口”表示發(fā)聲,“耳”表示聞聲,是個會意字?,F在簡化成“聽”就看不出耳朵了。
聲:簡化前作“聲”?!墩f文》:“聲,音也。從耳,殸聲。殸,籀文磬。”徐鍇《系傳》:“八音之中,惟石之聲為精詣,入于耳也深……故于文耳殸為聲?!笔钦f磬的聲音最好聽,所以“聲”字原本是以“磬”作聲符的。甲骨文作(乙4502)、
(后1.7.10)、
(粹1225)。“殸”是木架吊著石塊,手拿錘子敲擊,或加石為“磬”?!皻?、耳”為“聲”,是以耳聞殸(磬)聲的會意字,簡化字“聲”就只剩下架子吊著的磬啦。
驚:簡化前作“驚”?!墩f文》:“驚,馬駭也。從馬,敬聲?!痹臼侵格R受到驚嚇,后來引申為一切驚嚇。簡化成“驚”,形符由“馬”換成了“心”,聲符由“敬”換成了“京”。
詩境
這里的山水是奇特的吧!那山,遠遠看去,時而蒼翠清麗,時而險峻挺拔,時而寒涼肅穆。那水,奔流歡暢,靠近聽賞,卻靜然無聲。簾外春光已逝,畫中花兒正濃。是誰說“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世上縱有萬種花兒百媚千嬌,不如這里的花兒遺世獨立??茨腔ㄖι?,靜靜地停著幾只鳥兒。任時光斗轉星移,任世事風云變幻,它們永遠都這樣安靜地看著,看著人來人往的繁華,看著潮起潮落的蒼涼。變幻莫測,卻又亙古永恒,這就是畫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