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 山行

小學(xué)古詩詞字源詩境講析 作者:萬獻初,黃雪晴,劉會龍


9. shānxíng[5]

(唐)杜牧

yuǎnshànghánshānshíjìngxié[6],

báiyúnshēngchùyǒurénjiā[7]。

tíngchēzuòàifēnglínwǎn[8],

shuānghóngèryuèhuā[9]

(麻韻 –a)

注釋

[5]山行:在山中行走。

[6]遠上:即“上遠”,向上伸向遠處。寒山:深秋季節(jié)的山。石徑:遍布石頭的小路。斜:傾斜,這里指蜿蜒曲折。為了押韻,這里“斜”可按古音讀作xiá。

[7]白云生處:云霧升騰繚繞的地方。

[8]車:轎子。坐:因為,由于。楓林晚:即“晚楓林”,傍晚時的楓樹林。

[9]紅于:比……還要紅。于:這里表示比較,引出比較的對象“二月花”。

今譯

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朝山頂蜿蜒伸向遠方,在那云霧升騰的地方依稀有幾戶人家。停下轎子只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經(jīng)霜的楓葉竟然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艷。

字源圖像

寒:金文作(西周晚期·大克鼎)、(西周晚期·小子發(fā)鼎)。小篆作?!墩f文》:“寒,凍也。從人在宀下,以茻薦覆之,下有仌?!笔莻€復(fù)雜的會意字,一間房子里(宀)一個人(人)在睡覺,墊的蓋的都是艸(茻),腳底下還結(jié)了冰(仌),表示很寒冷。

古代的車子(據(jù)劉永華)

車:簡化前作“車”?!墩f文》:“車,輿輪之總名。夏后時奚仲所造。象形。,籀文車?!奔坠俏淖?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9/11/19531492136271.jpg" />(珠290)、(存743),金文作(西周早期·大盂鼎)、(西周中期·同卣),直接表現(xiàn)的就是商周時代的車子形象。兩頭是車輪,中間車箱部分叫“輿”,《說文》:“輿,車輿也。從車,舁聲?!奔坠俏淖?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9/11/19531554487853.jpg" />(掇2.62),象四只手抬著類似車箱一類的東西,這就是后世轎子的緣起?!拜洝庇只蛴眉缣?,所以古代稱轎子為“肩輿”。如果“輿”不用手或肩抬,而是裝上了輪子,這就成了“車”。根據(jù)本詩的情境,詩中“停車”的“車”,應(yīng)當(dāng)指的是轎子。

葉:簡化前作“葉”。《說文》:“葉,艸木之葉也。從艸,枼聲?!毕嚓P(guān)的文字有“枼”和“世”?!墩f文》:“枼,楄也;枼,薄也。從木,世聲?!奔坠俏淖?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9/11/19531562215013.jpg" />(乙960),金文作(春秋晚期·王孫遺者鐘),象木上長葉之形。又《說文》:“世,三十年為一世,從卉而曳長之,亦取其聲也。”金文作(西周早期·寧簋蓋)、(西周中期·吳方彝蓋)。林義光《文源》:“(世)當(dāng)為葉之古文,象莖及葉之形。草木之葉重累百迭,故引伸為世代之世。字亦作葉。”由此可梳理出“世—枼—葉”的發(fā)展序列。

詩境

這是一條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地蔓延,傾斜著伸向遠方那縹緲的云層之中。夕陽的余暉灑落下來,柔和,安靜。這已經(jīng)是深秋時分傍晚的山林了,白天嘰嘰喳喳的鳥兒們都已經(jīng)倦了吧,此時都聽不見它們的歌聲了呢。我這個行路之人也該趁天黑之前找個地方歇歇腳了。我順著蜿蜒的小路望去,小路的盡頭有幾縷炊煙裊裊升起,應(yīng)該有幾戶農(nóng)家吧。我趕緊朝著那炊煙的方向走去。走著走著,路邊一片火紅的色彩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片火紅的楓葉林,映著火紅的夕陽,簡直比江南二月的花兒還要紅呢。我的腳不聽使喚了,就因此停留一會兒吧,讓我好好地欣賞這傍晚的楓林美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