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之松
杜之松(生卒年不詳),京兆(今陜西西安)人。一說為博陵曲阿(今江蘇丹陽)人。貞觀中,曾任許州、絳州刺史。與王績有交往,并有書信往來。事跡散見于唐林寶《元和姓纂》、呂才《王無功文集序》、宋計有功《唐詩紀(jì)事》卷四及《新唐書·王績傳》。原有《杜之松集》十卷,已佚?!度圃姟方翊嬖娨皇祝度莆摹反嫖囊黄?。
答王績書[1]
辱書,知不降顧,嘆恨何已[2]。仆幸恃故情,庶回高躅[3]。豈意康成道重,不許太守稱官[4];老萊家居,羞與諸侯為友[5]。延佇不獲,如何如何[6];奇跡獨全,幸甚幸甚!敬想結(jié)廬人境[7],植杖山阿[8],林壑地之所豐,煙霞性之所適,蔭丹桂[9],藉白茅[10],濁酒一杯,清琴數(shù)弄[11],誠足樂也。此真高士,何謂狂生?仆憑藉國恩,濫尸貴部[12],官守有限,就學(xué)無因,延頸下風(fēng)[13],我勞何極。前因行縣[14],實欲祗尋[15]。誠恐敦煌孝廉,守琴書而不出[16];酒泉太守,列鐘鼓而空還[17]。所以遲回[18],遂攬轡也[19]。仆雖不敏,頗識前言。道既知尊,榮何足恃?豈不能正平公之坐,敬養(yǎng)亥唐[20];屈文侯之膝,恭師子夏[21]?雖齊桓德薄,五行無疑[22],眭夸故人,一來何損[23]?蒙借《家禮》,今見披尋[24],微而精,簡而備,誠經(jīng)傳之典略,閨庭之要訓(xùn)也。其喪禮新義,頗有所疑,謹(jǐn)用條問,具如別帖[25],想荒宴之馀[26],為詮釋也,遲更知聞[27]。杜之松白[28]。
《全唐文》卷一三四
[1] 杜之松派人向王績借《家禮》,并邀其講禮,王績曾遺書作答,此為杜之松對王績答書的回復(fù)。文中稱道王績順性隱逸之高尚,同時仍冀其諒己誠邀之情而下顧,并就《家禮》中《喪禮新義》之疑惑,請王績作解。杜之松為地方郡守,而王績則以隱士自居,作者答書行文,措詞得體,意態(tài)閑雅,既見禮請之誠意,又無尊者之倨傲,人謂其“氣體殊佳”,誠然。
[2] “辱書”三句:謂承蒙你給我寫信,知道你不肯屈尊而來,嘆息遺憾不已。辱書,讓對方寫信而使其屈辱。降顧,屈尊顧臨。均為作者謙詞。
[3] 高躅(zhuó卓):謂歸隱。
[4] “豈意”二句:以鄭玄(玄字康成)重學(xué)輕官比喻王績之謝絕邀請。袁紹據(jù)冀州,遣使邀鄭玄。紹客多豪俊,并有才說,見鄭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shè)異端,百家互起,鄭玄一一辯對,咸出意表,皆得其所未聞,眾人莫不嗟服。時汝南應(yīng)劭亦歸紹,因自贊曰:“故太山太守應(yīng)中遠(劭字中遠),北面稱弟子如何?”鄭玄笑曰:“仲尼之門考以四科,回、賜之徒不稱官閥?!睉?yīng)劭因有慚色。事見《后漢書·鄭玄傳》。鄭玄(127—200),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曾入太學(xué)習(xí)《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tǒng)歷》、《九章算術(shù)》,又從張恭祖受《禮記》、《左傳》、《古文尚書》,后師事扶風(fēng)馬融多年。一生專注于經(jīng)學(xué),著述達百馀萬言。自西漢以來,儒生大多專治一經(jīng),至鄭玄乃意主博通,并遍注五經(jīng),一掃今古文經(jīng)學(xué)的藩籬,為東漢最著名的經(jīng)學(xué)家。其所著今唯存《毛詩箋》、《周禮》、《儀禮》、《禮記》注,《易》注及《春秋》之《箴膏肓》、《發(fā)墨守》、《起廢疾》,乃后人所輯佚書,已殘缺不全。
[5] “老萊”二句:《列女傳·賢明傳》:“老萊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陽,人或言之楚王,楚王駕至老萊子之門曰:愿先生幸臨之。老萊子曰:諾。其妻載畚挾薪樵而來曰:何車跡之眾也?老萊子曰:楚王欲使吾守國之政。妻曰:妾聞之,可授以官祿者,可隨以鉞,能免于患乎?投其畚而去,至江南,老萊子隨其妻而居之?!贝擞靡杂魍蹩儾辉附邮苎埲胫莞?。
[6] “延佇”二句:引頸期待而未有結(jié)果。延貯,引頸而立。形容殷切期盼之態(tài)。如何如何,感嘆之詞。下句“幸甚幸甚”同。
[7] 結(jié)廬人境:陶淵明《飲酒》其五:“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贝擞靡灾竿蹩冎[居。
[8] 植杖山阿: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三國志·魏書·常林傳》:“林乃避地上黨,耕種山阿?!贝颂巸删淙诙靡詫懲蹩冎[逸生活。
[9] 丹桂:桂樹之一。嵇含《南方草木狀》:“桂有三種:葉如柏葉,皮赤者為丹桂。”
[10] 白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花穗上生白色柔毛,故名。
[11] “濁酒”二句: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今但愿守陋巷,教養(yǎng)子孫,時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濁酒,以糯米、黃米釀成的酒,因未經(jīng)過濾,故稱。
[12] 濫尸貴部:猶言在你們這里聊且充數(shù)。是作者的謙辭。
[13] 延頸下風(fēng):意謂殷切期盼。下風(fēng),喻指處于下位、卑位。
[14] 行縣:古時官員巡行所主之縣。《后漢書·崔骃傳》:“(崔篆)乃遂單車到官,稱疾不視事,三年不行縣?!崩钯t注引《續(xù)漢志》:“郡國常以春行縣,勸人農(nóng)桑,振救乏絕。”
[15] 祗尋:恭敬地尋訪。祗,敬。
[16] “誠恐”二句:用晉氾騰事?!稌x書·隱逸傳》:“氾騰字無忌,敦煌人也。舉孝廉,除郎中。屬天下兵亂,去官還家。太守張造之,閉門不見,禮遺一無所受。嘆曰:‘生于亂世,貴而能貧,乃可以免?!⒓邑斘迨f,以施宗族,柴門灌園,琴書自適。張軌征之為司馬,騰曰:‘門一杜,其可開乎!’固辭。”
[17] “酒泉”二句:用晉宋纖事。《晉書·隱逸傳》:“宋纖字令艾,敦煌效榖人也。少有遠操,沉靖不與世交,隱居于酒泉南山?!迫伛R岌,高尚之士也,具威儀,鳴鐃鼓,造焉。纖高樓重閣,距而不見。芨嘆曰:‘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龍也?!?/p>
[18] 遲回:猶豫。
[19] 攬轡:猶言停止不前。
[20] “豈不能”二句:《孟子·萬章下》:“晉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則入,坐云則坐,食云則食,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蓋不敢不飽也?!壁w岐《孟子章句》:“亥唐,晉賢人也。隱居陋巷者。平公嘗往造之,亥唐言入,平公乃入,言坐乃坐,言食乃食也。蔬食,糲食也。不敢不飽,敬賢也?!贝艘云焦春ヌ?,喻自己之敬王績,冀其能接受邀請而來顧。
[21] “屈文侯”二句:《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既沒,子夏居河西教授,為魏文侯師。”張守節(jié)正義:“文侯都安邑。孔子卒后,子夏教于西河之上,文侯師事之,諮問國政焉?!弊酉?,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二歲。此以文侯師事子夏喻自己虛心向王績問禮。
[22] “雖齊桓”二句:《韓非子·難一》:“齊桓公時,有處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見?;腹唬骸崧劜家轮浚惠p爵祿,無以易萬乘之主;萬乘之主,不好仁義,亦無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見之。”此自謙自己雖然德薄,但卻一片誠心。
[23] “眭(suī雖)夸”二句:《魏書·眭夸傳》載:“眭夸,一名昶,趙郡高邑人也……少與崔浩為莫逆之交。浩為司徒,奏征為其中郎,辭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師與浩相見,延留數(shù)日,惟欲飲酒談敘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論屈之,竟不能發(fā)言,其見敬憚如此。”此借眭夸喻王績,猶冀其能受邀而下顧。
[24] 披尋:猶閱覽。
[25] 別帖:另外的紙頁。
[26] 荒宴:沉溺于宴飲。顏延之《五君詠·劉參軍》:“韜精日沉飲,誰知非荒宴。”此蓋以劉伶沉飲喻王績之嗜酒。
[27] 遲:猶待。
[28] 白:稟告、陳述。古人寫信時常用的套語,或在書信開頭,或置書信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