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師徒情深

萬里長城第一人——羅哲文傳 作者:高亞鳴 著


3.師徒情深

羅哲文在梁思成身邊,一開始就受到了規(guī)范的啟蒙訓練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的熏陶。這是無比幸運的起飛點。他平時協(xié)助梁思成繪圖、測繪、整理資料,還兼任打理日常雜務。羅哲文嚴格按照梁氏工作作風,細致制圖,尺寸準確,字體規(guī)范,文字與圖結構均勻,圖紙干凈利落,受到師傅的夸獎。對于古建筑藝術這門新學科,羅哲文逐漸抱有極大的興趣,不解之處及時提問。在名師指點之下,羅哲文步入了一個廣闊的藝術殿堂。

建筑是線條的藝術,落到實處的線條是會表情達意的。對此,梁思成獨特的藝術見解極大地影響著羅哲文。他教導弟子:別看畫圖都是由一條條粗細不同的線條所組成,但是把線條組織起來就是藝術,特別是建筑圖紙,比工程和機械圖紙要求的藝術性更高;不僅是花紋圖樣,裝飾藝術的圖紙有藝術性,就是結構圖紙也有藝術性,比如用不同粗細的線條來表示斗拱和屋檐的層次,表示斷面和輪廓等等;就是線條的交結也有藝術,像機械圖那樣直棱直角就有些死板了,像施工圖那樣交叉出頭太粗也不好,線條的交叉要恰到好處。這些話聽起來頗有道理,又有點玄妙,要落到白紙上似乎還很難,這使得羅哲文空下來經(jīng)常琢磨個中奧妙。

測繪古建筑,除了靠手畫,還要學會照相,因為結構是規(guī)矩的,根據(jù)照片畫就比較準確,需要兩相結合。因此,梁思成專門讓羅哲文學習攝影。拍照用的是捷克的“方匣子”,又大又沉,掛在脖子上,到野外隨時要用到。從未接觸過這洋玩意的羅哲文請教學習,然后慢慢領悟光與影的藝術,如何拍好古建筑。

除了會拍照,還要會修理,羅哲文空下來經(jīng)常擺弄相機。他動手能力本來就很強,慢慢的,不僅會修相機,連手表、座鐘之類的精密機械出了問題,都能幫大家解決。幾十年來,寶貝相機一直跟隨羅哲文,形影不離,忠實地記錄了一座座古建筑的面貌。

在梁思成的影響下,自幼習書的羅哲文更加自學地學寫字。因為古建筑圖和工程圖有著根本性的區(qū)別,它本身就是藝術,因而對其上的朱字同樣有著藝術的要求。梁思成指導弟子臨帖,隸書、魏碑等等樣樣要熟悉,這樣畫出的圖和一般的施工圖就不同了。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父對弟子有著厚重的責任。梁思成的言傳身教對羅哲文的影響不僅是藝術上的,更有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愛。有一次,羅哲文白天出去實地測繪,回來時人顯得很疲累,晚飯也吃不下,先回屋里睡下了。梁思成心想,恐怕這孩子給冷風兜著了,睡一覺估計會恢復的。臨睡前,梁思成感覺不太對勁,進屋一摸羅哲文的額頭,滾燙滾燙。家里唯一的一支溫度計給孩子打碎了,恐怕都有40多度了。如果不盡快想辦法退燒,會燒壞大腦,甚至有生命危險。但當時的李莊,沒有任何醫(yī)療條件,沒有醫(yī)院,沒有正規(guī)醫(yī)生,缺乏藥品。大家圍在床邊,梁思成鎮(zhèn)定地先給羅哲文進行物理降溫,讓劉致平、莫宗江幾個扶他大口喝水,用冷毛巾敷額頭。然后,梁思成穿上外衣,打著火把,決定親自到李莊找同濟大學請醫(yī)生夜診。

從月亮灣到李莊得有10里地,中間還有五六百級臺階,一路上七高八低的,非常難走,還要舉著火把,連當?shù)厝硕紝幙衫@遠路。但羅哲文生命危在旦夕,只能走這條最近又最難走的路。梁思成年輕時經(jīng)歷過一次嚴重的車禍,左腳落下殘疾,平時行走不便,還有脊椎病纏身,平時靠鋼馬甲支撐。在這樣的身體狀況下,幾個弟子都勸他留下,讓他們去找醫(yī)生。但是,梁思成考慮到萬一請不到醫(yī)生的后果,而同濟大學的同仁他比較熟悉,只有自己親自出馬才安心。梁思成義無反顧地撲進黑暗中,蹣跚地行走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當他帶著同濟大學的唐醫(yī)生,借著火把的光又從李莊鎮(zhèn)走回月亮灣,來到病床前面,親眼看到羅哲文得到及時醫(yī)治,心里才松了一口氣。而此時的梁思成,身上的衣服已不知濕了幾回,整個人都虛脫了。

同濟大學醫(yī)學院在李莊的舊址

羅哲文的高燒退了,能睜開眼睛喝點稀飯了,梁思成比什么都高興。但經(jīng)過這一折騰,梁思成整個人顯得極其虛弱。念及救命之恩,師傅半夜跋涉給自己找醫(yī)生,羅哲文銘心刻骨。林徽因拖著病體,每天給羅哲文端來吃食,熱乎乎地吃將下去,氣色一天天好起來。在羅哲文心目中,梁思成和林徽因從來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果說,梁思成在羅哲文的成長中擔當了父親這一角色,那么林徽因則是當之無愧的母親,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不僅在生活上關心少小離家的羅哲文,學業(yè)上同樣給予恰到好處的啟蒙引導。

營造學社當時的教材《中國營造學社備案》

跟學社其他出色的同仁相比,年紀最小、學歷最低、資歷最淺的羅哲文在專業(yè)上明顯偏弱。對此,林徽因經(jīng)常鼓勵、開導這位小徒弟:學海泛舟,只要打下扎實的基礎,就會有所造詣;不要覺得自己年紀小,樣樣落后,當年莫宗江、陳明達進學社也正值年少,經(jīng)過幾年鍛煉,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獨立進行調查研究工作了,只要認真學習,一定能趕上師兄們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綍r可以跟師兄請教,劉致平協(xié)助梁思成做的《中國建筑設計參考圖集》有圖有文,這十冊關于臺基、斗拱、欄桿等的圖文雙解書籍比較易懂,可以邊學邊畫;還有莫宗江,他的圖畫得很好,正在協(xié)助梁思成研究《營造法式》大木作的構造做法,并把研究成果用制工程圖的方法準確地繪制出來,平時要向他好好學習畫圖呀。林徽因細語款款,耐心地指導羅哲文學習的竅門。

至于中國建筑學的入門書,林徽因拿出梁思成所著的《清式營造則例》,這是梁思成根據(jù)清工部工程做法和其他專業(yè)資料,并拜訪了許多老工匠師傅們整理出來的,書中很多費解的名詞術語都是在心窩里捂熟弄明白寫下來的。羅哲文也聽說過這部令人仰視的“天書”,林徽因告訴他解讀捷徑,只要把它的內文和圖版對照著看就比較容易懂了。正是林徽因的細心指點,這部寶貝書幾十年來一直跟隨著羅哲文,他不斷翻閱、查詢、體會書中道理,獲益匪淺。

林徽因是學社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梁思成學術上的助手,她以詩人式的熱情給予看似冰冷的建筑注入詩情畫意,并時時感染著周圍的人們。建筑與文學藝術是相通的,這股激情正是來自林徽因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

學社里大都是年輕人,林徽因經(jīng)常跟大家說要學好外語和文學藝術,這對于建筑師是有極大的幫助的。她不顧體弱多病,主動給羅哲文和莫宗江上英語課,一口流利的英語令人入迷,也鼓起了年輕人學語言的勁頭。多年以后,羅哲文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查閱、利用英文資料居然得心應手,這獲益于當年師母幫他打下的英文基礎。至于中國古典文學和詩詞,林徽因鼓勵大家平時要多看多記,最好能夠仿照學寫詩詞。當時,盧繩剛從中央大學建筑系畢業(yè)來學社,林徽因得知他對古典詩文頗有研究,就特意請他為年輕人講解。于是工作之余,大家認真地跟著盧繩學古詩詞,掀起了一股學詩的熱潮。這無形中培養(yǎng)了羅哲文的興趣愛好,喜愛作詩填詞,養(yǎng)成“以詩為證”、“吟詩留史”的習慣,珍貴地記錄了半個多世紀來古建生涯的獨特經(jīng)歷和感受。

誠如梁思成所說,建筑師的知識要廣博,要有哲學家的頭腦、社會學家的眼光、工程師的精確與實踐、心理學家的敏感、文學家的洞察力……但最本質的,他應當是一個有文化修養(yǎng)的綜合藝術家。對于梁思成夫婦的良苦用心,羅哲文有著深刻的體會,他在學社練下了建筑學基本功,潛心鉆研中國傳統(tǒng)文學,學會了照相、寫詩、書法和英文等各種技能。而最重要的是,羅哲文從師傅身上學到嚴謹和執(zhí)著,這在日后逐漸體現(xiàn)出來,并成為羅哲文為人處世及做學問的標桿。這對羅哲文的人生產(chǎn)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