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巴黎市第八區(qū)幽美、恬靜的蒙叟公園里,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紀念碑,吉·德·莫泊桑(1850—1893)的半身雕像聳立在上端,下方是一位女讀者掩卷思索,生動地表現(xiàn)了法國民眾對這位天才小說家作品的衷心喜愛。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一如他的長篇小說,幾乎都和他的生平經(jīng)歷密切相連。他在諾曼底地區(qū)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后來在巴黎生活和工作,對這兩個地區(qū)人情世態(tài)的絕妙描繪成了他寫作的重要題材;他在普法戰(zhàn)爭中應征入伍,目睹了法軍的慘敗,以這場戰(zhàn)事為背景寫的一系列小說感人至深;父母早年離異給他留下的傷痛,巴黎社交界的親歷和見聞,讓他對人類的性愛和情愛做了最豐富多樣的寫照;超乎尋常的敏感和幻覺天賦,半生精神疾病的感受,令他的奇幻小說獨樹一幟;發(fā)揮法蘭西民族特有的喜劇感和喜劇傳統(tǒng),他的詼諧小說情趣橫生……莫泊桑多姿多彩的中短篇小說,都受到法國讀者的賞識。
作為“短篇小說之王”,特別是作為社會風俗畫的文學巨匠,莫泊桑也是在世界范圍內(nèi)最負盛名的法國作家之一。
中國讀者十分熟悉和喜愛莫泊桑的作品,他的《一生》《漂亮朋友》等長篇小說擁有大量讀者,《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不勝枚舉的中短篇小說杰作更是膾炙人口、深入人心。
“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說家”系列中的這部《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從他的三百多個中短篇里精益求精,拮取出社會意義和藝術(shù)價值兼而優(yōu)之的頂尖之作,可以說代表了他中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
從這些代表作中,我們至少可以領(lǐng)略到以下的特色:
莫泊桑主張“表現(xiàn)當代人的真實情況”,描寫“處于常態(tài)的感情、靈魂和理智的發(fā)展”。早在一八七五年,構(gòu)思自己的第一批小說時,他擬定的總標題就是《小人物的大苦難》。他的中短篇小說不以反映歷史和重大事件為己任,而是重在描摹凡人小事,例如老農(nóng)因為彎腰撿了一根細繩以致蒙冤而死的《細繩》、垂老的舞者眷念昔日華年的《小步舞》、生活乏味的夫婦從小女仆偷情獲得性愛甜蜜啟示的《花房》等等,特定的歷史和時代的聯(lián)系被盡可能簡化,和盤托出的是普通人或悲或喜的活劇。莫泊桑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才能創(chuàng)作出的大量描寫人情世態(tài)的短篇杰作,構(gòu)成文學史上一幅不可多得的社會風俗畫卷。
莫泊桑認為小說家“要盡量排除例外”,“要對人類活動做個平均,從中引申出普遍的哲理,從事實、習慣、習俗和最經(jīng)常發(fā)生的奇事中提出普遍的意念”。他的中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秘訣”,就是從平凡生活中擇取典型性的個別人物、事件和片斷,以小見大地反映普遍的真實。《項鏈》女主人公追求虛榮,《傘》中職員妻子貪小便宜,《父親》男主人公始戀終棄,都是不同類型的代表;而他們的結(jié)局,有的悲苦十年,有的“得計”一時,有的追悔莫及,又都在情理之中。正因為是從平凡生活中提煉出的“普遍的意念”,這些小人物的故事才能夠反映出最廣泛的真實、最根本的人類感情、最基本的生活哲理。
莫泊桑曾說:“如果一本書具有某種教益,那應該不是作者強加的,而是他巧妙地敘述的事實使然?!?sup>和浪漫主義作家的自我宣泄形成鮮明對照,他在小說中極少顯露自我,而是讓故事順其自然地發(fā)展而不加品評,讓人物活靈活現(xiàn)地表演而不表露筆者的好惡;他靜待自己“巧妙地敘述的事實”去打動讀者。在《瞎子》里對世人欺凌瞎子惡行沒有一句非議,哪個讀者不對那弱者的命運深表同情,對世人的殘忍義憤填膺?《在海上》只讓弟弟在故事結(jié)尾吐露了一句心里話:“他太看重自己的利益了?!边@故事卻能引發(fā)讀者對親情與私利的深沉思考。《修軟墊椅的女人》對貪財忘義的闊少沒用一個貶義詞,誰讀了不對他充滿鄙夷?
莫泊桑主張并擅長由表及里的表現(xiàn)手法:“小說的心理部分誠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它只能通過描寫部分才能有力地顯現(xiàn)出來。一顆靈魂的內(nèi)在悲劇,只有當我們清晰地看到隱藏著靈魂的那張面孔時,才能令我們回腸九轉(zhuǎn)?!?sup>他的小說里罕有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直接描述,而是通過外在形象的刻畫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內(nèi)在品質(zhì),因此他筆下的人物總是有血有肉,既有生動的外形又有鮮明的性格?!秲蓚€朋友》《米隆老爹》《老人》等都是很好的例證。兩位釣魚老友的與世無爭和善良無辜、米隆老爹的足智多謀和視死如歸、農(nóng)家夫婦惦著農(nóng)活而老人卻總不咽氣時的復雜心情,都通過形象的描繪躍然紙上。
在外部形象的描寫中,莫泊桑又把細節(jié)描寫放在突出的位置。他認為:“一個藝術(shù)家的獨特性首先表現(xiàn)在細小而非重大的事物里。一些杰作就是由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在庸俗普通的東西上造就的?!?sup>令人叫絕的細節(jié)描寫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重要特色。他形容《羊脂球》女主人公的短小身材“渾身都是圓滾滾的”、手指“活像一串串香腸”、臉蛋“像鮮紅的蘋果”、眸子“映著睫毛的倒影”;《泰利埃公館》中的“太太”帶著姑娘們乘車穿過田野:“在野花點綴得五彩繽紛的原野上,這輛車仿佛載著一個色彩更加鮮艷的花束,由小白馬一路小跑地拉著駛過……”寫人,讓讀者如晤其面;狀景,讓讀者如臨其境,增強了作品的逼真性,也給讀者強烈的藝術(shù)感受。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都采用單一故事線索,但藝術(shù)手法卻豐富多樣。他總能視題材和主題的不同,運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或悲劇,或喜劇,或悲喜劇交織。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在結(jié)構(gòu)布局上的變化多端?!睹茁±系废衿嬗鲂≌f,著力渲染神秘客屢刺敵軍的事跡,近結(jié)尾時英雄才意外現(xiàn)身;《索瓦熱大媽》前半部寫大媽和幾個敵兵相處和睦,后半部她卻巧設(shè)計謀將他們葬身火海;《奧托父子》對小奧托和父親年輕情人的感情發(fā)展的結(jié)果欲言又止,讓讀者自己去揣測和評判……
莫泊桑小說的語言,既不追求繁麗,也絕不流于粗俗,而是十分純潔、清晰,就像他在贊頌法蘭西語言時所說的,猶如“一潭純清的水”。正因為這樣,無論在法國還是在中國,他的小說都被當作課堂上學習法語的不可或缺的范文。但愿這純清的文學語言在這個譯本中獲得了相應的再現(xiàn)。
應該承認,莫泊??吹胶蛯懗龅娜祟惾秉c多于優(yōu)點,而且他從不給出藥方、指點迷津。但是我們知道,他本來就主張只把“巧妙地敘述的事實”奉獻給讀者,由他們通過思索去獲得某種教益。正如左拉在莫泊桑葬禮的演說中所說:“他的作品,可以令人發(fā)笑,可以令人哭,但永遠發(fā)人深思?!?sup>一百多年來全世界不計其數(shù)的讀者為莫泊桑的小說所感動,這說明人們能夠從中悟出的積極意義,是普世而且恒久的。
張英倫
二○一○年一月十日
- ]莫泊桑:《小說》(1888)。
- 莫泊桑:《給阿爾貝·沃爾夫的信》(1882)。
- 莫泊桑:《勇敢的人》(1883)。
- 莫泊桑:《小說》(1882)。
- 莫泊桑:《給莫里斯·沃凱爾的信》(1885)。
- 莫泊桑:《給龔古爾的信》(1887)。
- 左拉:《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