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緒論

中國古代文論命題研究 作者:吳建民


緒論

在兩千多年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史和藝術理論史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理論命題,構成了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歷代文學藝術理論家都有大量命題的提出,命題始終是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家表述思想觀點的重要方式,凝聚著古人關于文學藝術理論的思想精華,也是建構古代文學藝術理論思想體系的基本因素。并且大量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命題已為當代文學藝術理論家所接受,成為當代文學藝術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命題研究不但是把握古代文學藝術思想的關鍵,也是透視古代文學藝術理論之當代價值意義及吸收利用古代文學藝術理論思想資源的有效途徑。

雖然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史上有大量的命題存在,并對古代文學藝術思想體系之建構具有舉足輕重之作用,但學界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卻一直極其薄弱,不但迄今仍未出現(xiàn)研究專著,甚至專門研究的論文也不多見。對于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命題的研究幾乎成了當下學界的一個“盲區(qū)”,甚至說是1949年以來古代文學藝術理論研究的一個“失誤”亦不算過分。這種不正常的情況極不利于古代文學藝術理論研究的深入展開,也有礙于古代文學藝術理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本書之寫作就是針對這種研究現(xiàn)狀的不正常情況而展開的。

由于古代文學理論和藝術理論中的命題都非常多,對其進行全面深入研究非一本書所能勝任,因而本書采取了以古代文論命題為主,兼及經典繪畫理論命題的研究方法,對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史上的重要命題、重要理論家及重要理論著作中的命題展開研究,以圖展示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命題的基本面貌。

本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何謂古代文論“命題”,文論命題有何內涵,有哪些基本特征、功能作用及意義價值,與古代文論范疇有何區(qū)別及聯(lián)系等,這些問題都是展開研究的基本前提。學界對于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命題研究之所以不夠重視,原因之一就在于對命題之基本特點、內涵性質、功能作用、價值意義等基本問題沒有弄清楚,甚至根本就沒有去探索,并且很多研究者將命題與范疇混為一談。本書的第一章主要就是解決這些基本問題。

命題作為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家表述思想觀點的主要方式,在古代詩歌散文小說戲曲等理論領域中體現(xiàn)得最為充分。但由于無法對古代文論各理論領域中的命題展開全面探索,因而本書只對古代詩歌理論命題展開較為深入的研究。因為,古代詩歌理論領域中的命題數(shù)量最多,影響也最為深遠。命題是古代詩學理論建構的核心因素,通過對命題與古代詩學理論建構之關系的研究,以圖展示命題對于古代文論思想體系建構之作用及意義。

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史上的經典命題如“發(fā)憤著書”“文以載道”“感于物而動”“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等都有非常豐富的理論內涵,并且自其產生之后,便為后人所廣泛接受,不斷發(fā)展壯大,是古代文學藝術理論中的核心命題。本書對“發(fā)憤著書”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兩個命題展開了較全面深入地研究,因為二者是古代文論和古代藝術理論中較有代表性的經典命題。通過對這兩個命題的研究,目的在于昭示古代文學藝術理論經典命題的思想內涵是如何在源遠流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地得以豐富、發(fā)展、深化以及為何具有廣泛深遠的影響力,從而闡釋古代文學藝術經典命題的理論價值、應用性質及其當代意義。

本書對《文心雕龍》中的理論命題展開了深入探索,因為在古代文論史上,《文心雕龍》是對文論命題做出最大貢獻的著作。全書提出了近三百個理論命題,其中影響深遠的重要命題亦有近百個,如“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神與物游”“神用象通”“各師成心,其異如面”“感物吟志”“窺意象而運斤”“陶鈞文思,貴在虛靜”“情以物興”“物以情觀”等都是文論史上的經典命題,并且在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切實的應用性。但是,由于《文心雕龍》中的命題非常之多,本書無法對其展開全部研究,而只能對其部分篇目中的命題進行探索。《文心雕龍》絕大部分的篇目都有命題的提出,不少篇目提出的命題甚至多達十幾個,有些命題體現(xiàn)了劉勰獨到的文學思想,如“深識覽奧,歡然內懌”“率志委和,理融情暢”“辭已盡而勢有余”等,這些命題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并且迄今仍然缺乏對于這些命題的探索。《文心雕龍》中的命題涉及到文學本體論、創(chuàng)作論、作品論、文體論、風格論、通變發(fā)展論、作家論、文學功能價值論、鑒賞批評論、方法論等各個方面,對其研究可以從不同的理論層面展開。可以說,《文心雕龍》是古代文論命題之淵藪,博大精深,宏富深廣。本書的探索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是有限的,目的在于希望藉此而能引起學界對于《文心雕龍》理論命題的足夠重視,以展開對此書命題的全面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童慶炳先生對《文心雕龍》的部分命題展開了深度研究,為當代學人樹立了典范,因而本書在最后部分給予了高度評價。

命題是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家表述思想觀點的基本方式,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史上的重要理論家都有命題的提出。如孔子的文論觀主要就是通過“文質彬彬”“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盡善盡美”“思無邪”等一系列命題而體現(xiàn)出來的。孟子的文學批評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知言養(yǎng)氣”等幾個命題中。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家的理論觀點往往集中體現(xiàn)在所提出的命題上,或者說命題對于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家思想理論的建構具有舉足輕重之作用。因而,研究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家所提出的命題,是把握他們文藝思想的關鍵。本書對韓愈的文論命題和蘇軾的詩文書畫論命題展開了探索,因為二人在運用命題創(chuàng)建文論和藝術理論方面較有代表性。韓愈是運用命題表述思想觀點較為典型的文論家,他雖然沒有專門的文論著作,但所提出的“文以明道”“不平則鳴”“窮言易好”“文從字順”“以文為戲”等命題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文論觀,這些命題內涵深刻,在文論史上影響深遠。蘇軾是運用命題表述思想觀點較為典型的藝術理論家,他提出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能不為之為工”“有為而作”“無意于佳乃佳”“身與竹化”“成竹于胸”“美以數(shù)取”“畫以適意”“形理兩全”等,都是古代藝術理論史上的著名命題,并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通過對韓愈、蘇軾二人相關理論命題的研究,以期揭示命題對于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家建構其思想理論的重要性。

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命題的生成是多元的,而儒、道兩家哲學是其生成的重要淵源?!吨芤住放c《老子》作為儒、道兩家最重要的哲學元典,都提出了大量重要的哲學命題,而這些哲學命題對古代文學藝術理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并且這兩部著作中的很多哲學命題為后世文學藝術理論家所吸收,使之轉化為文學藝術理論命題,用于闡釋文學藝術理論問題,不但為古代文學藝術理論提供了哲學思想的支持,而且豐富壯大了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命題。如《周易》提出的“立象盡意”“情見乎辭”“言有物”“言有序”“旨遠辭文”“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變則通,通則久”等,都對后世文論具有直接性影響?!独献印诽岢龅摹盁o為無不為”“味無味”“以身觀身”“滌除玄鑒”等哲學命題也都對后世文藝及美學理論具有深刻影響。本書對《周易》《老子》哲學命題與文學藝術理論之關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命題的生成與哲學命題之間深刻復雜的淵源關系。

古代文論命題的重要價值之一在于具有當代應用性,很多經典命題蘊涵著深刻的文學思想,能夠用來闡釋當下的文學理論問題,因而為當代文論家所吸收運用,從而成為當代文論的一部分。當代文論對古代文論命題的接受是古今文論的融合匯通,實際上是在推動著古代文論的當代轉化,是對古代文論之當代價值的挖掘和弘揚。當代文論家的這一做法非常重要,因而本書在最后部分簡要論述了當代文論著述中吸收運用古代文論命題的基本情況。

古代繪畫書法音樂等理論中也都存在著大量的命題,其特點、功能、價值等與文論命題相類似,由于著者目前尚無力亦無暇顧及這一部分,故書中僅論及“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一畫論命題及蘇軾的一些影響較大的藝術理論命題,以圖借一斑而窺全豹,由此展示古代藝術理論的基本特點、功能及價值意義。這就是本書以“中國古代文論命題研究”命名而又旁及古代繪畫理論命題之原因所在。

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命題多如繁星,本書所涉,滄海一粟,僅及肌膚,未入骨髓。目的在于拋磚引玉,希冀引起學界對于古代文學藝術理論命題的高度關注,并推動對此問題研究的深入展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