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青蔥歲月
1.借當上學
1908年,滬寧鐵路建成通車,江南大地全面進入鐵路時代,江蘇跟上海的距離更近了。上海是國際大都市,外國的新思潮、新生活都從上海傳到江蘇,離上海最近的蘇州無疑最早領先潮流。蘇州人向上??待R,讀書也是,讀完中學一定要上大學的。周有光在常州中學念書時,母親一早就在發(fā)愁他上大學的學費。光憑著給人家做女紅的收入,只能勉強應付家里的開銷??蓱z天下父母心!有多少貧苦的家庭,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佩戴上大學校徽而含辛茹苦。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大學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杭、廣州和一些通商口岸等地區(qū)。當時大學分為三大類,國立大學、私立大學,還有教會大學。而隸屬國立大學的師范學校是不收學費的,這成了窮苦家庭的“香餑餑”。臨近中學畢業(yè)時,懂事的周有光就跟母親說,自己要報考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常州中學的學生大都是富貴子弟,大家很佩服成績優(yōu)異、興趣廣泛的周有光,平時玩在一起,很合得來。有幾個先周有光畢業(yè)的同學,就鼓動他去考上海圣約翰大學。這可是貴族大學呀,大名鼎鼎的美國教會大學,一個學期的學費就要200多銀元。聽說考圣約翰大學比考狀元還要難,許是初生年犢不怕虎,周有光想試試看到底有多難考,沒想到經(jīng)過六天的不停揮筆,順利考取了。而后,他又輕松考上了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無需權衡,周有光自然選擇了去南京上大學。當時,周有光的姐姐在上海教書,有位同校的蘇州女同事聽說此事,便古道熱腸地向自己的母親借學費。這學費是她母親的一只皮箱,里面裝著很多珠寶,拿去典當行當了,正好交了圣約翰大學的學費。其他的,也只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人生本來如此。
人生的每個階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親情、友情的支持下,周有光在蘇州火車站熙攘的大廳,穿行在高大的方形柱和拱門下。同學們扶著母親一直送到月臺上,來來往往的旅客都操著吳儂軟語,流動小車賣的是采芝齋的松子粽子糖和黃天源的糯米糕。這時哨聲四起,腳夫站在進站口的凳子上大叫道:“火車來哉!這是蘇州開往上海的N次列車!”濃煙繚繞中,蒸汽機車漸行漸緩地進入車站。周有光在母親殷切的目光中,拎著行李擠上火車。一路回望城里一望無邊的粉墻黛瓦,耳邊竟然響起嘎吱嘎吱的搖櫓聲,那是母親傳遞而來的信念和囑托。順流而下,便是自己要去的地方。
周有光內心激蕩著對新生活的向往,他隨著人流擠出了擁擠的上海北火車站。在南來北往的人群里,周有光好不容易來到偏僻的靜安寺,候客的車夫倏地拉著獨輪車到了面前。木制的獨輪車中間是高起的車輪,左邊坐人,右邊放鋪蓋。這是上海灘最早出現(xiàn)的車子,也就是“江北車”,送貨、載客很是便利,且價格便宜,頗受歡迎?!笆侨ヨ蠡识缮蠈W吧!”瘦黑的車夫幫著把行李搬上車,看著周有光靦腆的樣子,笑呵呵地便推起車子往前行。
從繁華如流的市區(qū)來到郊區(qū),周有光還真有點不太適應。沒多久眼前是一派農(nóng)村風光,獨輪車在田埂上慢慢前進,吱嘎吱嘎地,交相呼應。回頭一看,后面還跟著四五輛獨輪車,同樣向梵皇渡前進。這一路下去,便是沿著廣闊的蘇州河前行了,這條源于太湖、穿過運河、流經(jīng)蘇州等地的大河,浩浩蕩蕩奔地在外白渡橋附近注入黃浦江。它在梵皇流轉了一個180度的彎,形成一個美麗恬靜的半島。19世紀末,圣約翰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被兩岸旖旎的風光深深吸引,由此建校,從此校園傳奇的氣息沉淀了歲月的風華,彌漫著歷史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