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生考入保定二師的這年,蔣介石背叛革命,在上海發(fā)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并接著在南方各省進行“清黨”,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歸于失敗,中國的政治風云變色。
而此時,我國北方的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極其尖銳。這里的反革命力量雄厚,又是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各派軍閥混戰(zhàn)的戰(zhàn)場,人民長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促使知識分子、尤其是青年學生們迅速覺醒。1927年8月,中國共產黨順直省委(1928年改稱“河北省委”)成立,擔負起領導北方革命的任務。當時保定是黨在北方領導的革命斗爭最為活躍的地區(qū)之一,而保定二師則是保定市革命運動的核心。
保定二師的學生出身貧寒者居多,年齡相對大些,接受新思想較快。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學生曾多次掀起反對封建專制的斗爭。早在1922年,二師校園內就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3年發(fā)展了一批共產黨員,1925年建立了黨支部。處在這一環(huán)境中的劉亞生,在黨的影響教育下,思想進步很快,心胸豁然開朗。他由破碎的家庭,想到災難深重的國家、社會;由受苦受氣的母親,想到處于災難深重中的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產生了強烈的追求光明、尋求出路的愿望。很快,他就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先后參加黨領導的共產主義青年團和反帝大同盟、左翼作家聯(lián)盟(以下簡稱“左聯(lián)”)。一年后,即1928年暑假之前,劉亞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劉亞生加入共產黨,是他人生旅途上的一個根本性的重大轉折。在這之前,他勤苦好學的思想動力,是為了解救他的母親,改變他的家庭;但在他接觸黨、參加黨之后,他的思想有了一個新的飛躍,發(fā)生了一個質的變化,他求學上進的思想動力,不再只是解救自己的母親,改變自己的家庭,而是要跟著共產黨,挽救中華民族,改變舊中國,解放全國人民,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這個思想動力,比解救母親、改變家庭更強大,也更偉大,成了他的遠大理想,成了他一生言行的根本指導思想,指導著他投身革命,奮不顧身,英勇奮斗。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日本侵略軍對我國東北大舉進攻,中日民族矛盾尖銳化。在這國難當頭的形勢下,蔣介石卻強調“攘外必先安內”,繼續(xù)“圍剿”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而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則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幾十萬東北軍一槍不發(fā),退入關內。僅僅四個月,日本侵略軍就侵占了東北三省全境。
東北淪陷后,河北省處于反抗日本侵略的前沿陣地,日軍的鐵蹄隨時可以踏入河北境內。嚴重的民族危機更加喚醒了河北人民的覺醒,以青年學生為先鋒,河北廣大群眾掀起了抗日愛國運動。在保定,河北大學、保定二師、育德中學等校學生,在黨的領導下,先后罷課游行,走上街頭、農村,宣傳抗日救國,抵制日貨,揭露蔣介石不準抗日、堅持“剿共”的反動政策。劉亞生積極參加了這些活動。
劉亞生由于忙于這些活動和讀書,一年多沒有回家了,家鄉(xiāng)里有的說他在保定參加了“紅黨”,腦袋上長著長長的紅頭發(fā)。也有的說他參加的是燒殺搶掠的“共匪”。他母親聽到這些傳言,十分擔心,就托親友做媒,很快給劉亞生說了個媳婦,并叫他弟弟劉捷生到保定去找哥哥,謊稱母親病重,要他即刻回家。老人以為給兒子娶上個媳婦,就能戀著她不再出去鬧騰了。從小就孝順母親的劉亞生,聽說母親病重,心急火燎地當天就趕回家來。可是他回到家來一看,母親不但沒鬧病,反而很高興。
“孩子,你可回來了,回來就好呀!”劉亞生的母親緊緊地拉著他的手,絮絮叨叨地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呀!”
“娘,您這不是挺好嘛!”劉亞生說,“怎么我弟弟說您老病重呢?”
母親解釋說:“娘聽說你在保定參加了‘紅黨’,俺不放心呀,是真的嗎?‘紅黨’是怎么回事呀?”
“哪有什么‘紅黨’呀!”劉亞生說,“我什么也沒參加?!?/p>
“家鄉(xiāng)人們說你參加了‘紅黨’,也有的說你參加的不是‘紅黨’,是什么‘共匪’,盡胡鬧,可教娘惦心煞啦!”母親含著眼淚,懇切地問,“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你就給娘說實話吧?!?/p>
“娘呀,請您放心吧!相信您的兒子絕對不會瞎胡來,干壞事,我什么也沒參加。”劉亞生看著母親疑惑的目光,接著說,“就是參加了什么組織團體,也是‘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您老就甭問啦,反正你兒子只能做好事,絕不做壞事,您就放心吧!”
“那就好,那就好!”母親聽兒子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也就不再追問了,而是轉了個話茬兒說,“孩子,你都20歲啦,男大當婚嘛!我托人給你說了個媳婦,叫你回來就是給你成家,后天就是個好日子,已經和女方說定了,后天一早兒就送過來,給你們結婚。”
劉亞生連連搖著頭說:“那可不行!我還上著學呢?!?/p>
“孩子呀!娘給你說實話吧,我已經年過半百啦,俺想把媳婦娶過來,你們就守著老娘過日子吧!”母親接著說,“也省得俺常惦記著你?!?/p>
“娘呀,國家,國家,國和家是連在一起的?!眲喩托牡卣f,“眼下國家內憂外患,日本侵占了東三省,還要侵占華北,國家要是亡了,家也就沒有了。您老想想,咱能過安穩(wěn)日子嗎?我還是先回去上學,過幾年再結婚吧!”
“結婚也不耽誤你上學?!蹦赣H退了一步說,“媳婦娶過門來,你再去上學呀!這回就得聽娘的,俺已經和女方說定了,不能再改啦。好兒子,順者為孝呀!”
劉亞生想著母親的良苦用心,看著母親為難的表情,只好答應了,過了兩天便和農家女子劉素明拜了天地。這場婚姻本不是劉亞生心甘情愿的,婚后三天,劉亞生不聽母親的勸阻,就回到了保定二師。
劉亞生回校后,又立即投身于黨的活動中。1931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上午,他帶領幾個同學,正在保定郊區(qū)的街道上散發(fā)抗日救國、抵制日貨的傳單,刷寫愛國抗日大字標語。這時,突然闖來一伙國民黨軍警,不容分說就把劉亞生等抓住,戴上手銬,押進警車就走。劉亞生昂首挺胸,理直氣壯地質問軍警:“你為什么隨便抓人?宣傳抗日救國有什么罪?犯什么法?”為首的軍警說:“這你甭問,抓你們是上司的命令,我們是執(zhí)行軍令,例行公事的。”
在劉亞生的帶領下,同學們個個舉起戴銬的雙手,高呼著“抗日無罪,愛國有理”“反對投降賣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被軍警投入監(jiān)獄。當晚國民黨特務對劉亞生等進行了審訊,逼問“帶頭鬧事”的劉亞生是不是共產黨員。劉亞生等一口咬定:俺們只知道日本侵占了東北三省,還要侵占華北,俺們不愿當亡國奴,就自動起來宣傳抗日,不知道什么共產黨,和共產黨根本沒關系。這樣,特務們也就沒法定他們“政治犯”的罪名,但一時也不釋放他們。
劉亞生被捕入獄的消息傳到家鄉(xiāng),他母親焦急萬分,就找親友們借債,變賣衣物,好不容易湊了十塊大洋,讓劉亞生的弟弟劉捷生帶上,到保定去探監(jiān)。
劉捷生到了保定,人地兩生,從小又被過繼祖父劉義泰打聾了耳朵,不便問路,就按母親的囑咐,到了一個親戚家,由這位親戚帶領,到了監(jiān)獄。當時,反動當局懷疑劉亞生他們當中有共產黨員,看管得很嚴,經劉捷生和那位親戚苦苦哀求,花錢打點,好不容易才見了哥哥一面。劉捷生一見哥哥就泣不成聲了,而劉亞生卻很沉靜,他一再囑咐弟弟,回家好好勸解母親,轉告她老人家,哥哥沒做壞事,沒犯什么罪,很快就會出獄,千萬不用惦念。
劉亞生被捕入獄后,學校黨組織通過關系積極營救。和劉亞生一起被捕的一位同學,有個親戚在國民黨里混事兒,同學的父母也找親戚說情,要求放人。國民黨特務盡管懷疑劉亞生等是共產黨,但找不到任何證據,定不了“政治犯”的罪,長期羈押他們也會招來社會輿論的壓力,所以,押了半年多就把人釋放了。劉亞生和同學們又回到學校,開始了新的斗爭。
1931年,中共保屬特委、保定市委就設在保定二師校內,領導保定市及周圍各縣群眾開展革命斗爭。由此,保定二師被譽為“北方小蘇區(qū)”。到1932年春,學校中的黨、團員和反帝大同盟、左聯(lián)等組織的成員已達二百多人,占學校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被稱為“紅二師”。九一八事變后,由于二師的學生堅決反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積極進行抗日宣傳和抵制日貨活動,因此,國民黨保定反動當局把二師視為眼中釘,先是逮捕宣傳抗日的學生,隨后又命令潛伏在二師的國民黨員和“國家主義派”分子,加緊監(jiān)視進步學生,特別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活動;并散布謠言,組織所謂“讀書會”,到天津向河北省教育廳告密。河北省教育廳勾結保定市政府,開除了五十多名學生,勒令三十多名學生休學;并于1932年4月初提前放假,遣散學生,又于6月初查封學校,撤換校長。
保定二師的七六護校斗爭烈士雕像
中共保屬特委立即組織二師黨、團員,團結進步同學,建立護校委員會,開展護校斗爭。反動當局派來數百名軍警將學校團團包圍,使校內五十多名學生斷了口糧。劉亞生按照黨的指示,和其他幾位同學負責學校內外聯(lián)系,籌集糧食和食物,支持校內同學。護校斗爭從1932年6月中旬開始,堅持到7月6日。反動政府惱羞成怒,于7月6日拂曉,以一千五百多人的兵力攻入學校,格殺打捕,向學生開槍。同學們抓起棍棒拼死反抗。激戰(zhàn)兩個小時,學生被打死、逮捕多人。轟轟烈烈的二師學潮被鎮(zhèn)壓下去。這時,劉亞生和幾位同學,正在保定附近的高陽、蠡縣一帶,通過當地黨組織,為在校同學籌集食物,黨組織通知他們護校斗爭失敗,要他們就地參加農民暴動。
1932年6月下旬,北方各省委代表聯(lián)席會議認為革命形勢正在日益高漲,要求在北方農村普遍開展游擊戰(zhàn)爭,建立紅色政權。根據這次會議精神,河北省委決定,首先在高陽、蠡縣發(fā)動農民游擊戰(zhàn)爭,建立河北紅軍游擊軍。
8月27日,在河北省委軍委書記湘農、博蠡中心縣委書記宋洛曙領導下,高蠡暴動先從蠡縣宋家莊發(fā)起。這一天,紅軍游擊隊到處張貼保屬革命委員會第一號布告,將游擊隊的十大綱領公布于眾,極大地鼓舞了高蠡一帶廣大被壓迫的農民。暴動喜訊競相傳播,游擊隊的士氣更為高漲。暴動隊伍從蠡縣的宋家莊至高陽縣的北辛莊間,途經二十多個村莊,打擊反革命武裝,解救貧苦百姓,所到之處勞苦大眾紛紛響應和支持。暴動隊伍攻占了北辛莊后,經過整編,正式成立了河北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有三百余人,長短槍120支,并建立了地方蘇維埃政府,極大地振奮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精神。
劉亞生跟著隊伍,由蠡縣拉到高陽,拿下北辛莊國民黨公安分局,隨即建立蘇維埃地方政權,開展“吃大戶”斗爭,打了幾十戶地主,砸了官鹽店,把繳獲的糧食、官鹽和衣物分給貧苦農民。這使國民黨當局和地主豪紳十分震驚,迅速派來軍警鎮(zhèn)壓。轟轟烈烈的高蠡暴動,僅堅持了五天就以失敗而告終。
高蠡暴動失敗后,劉亞生擔心自己參加二師學潮和高蠡暴動的消息被母親知道,讓她更加掛心。于是,他徑直去了北平。一方面準備尋找黨組織,繼續(xù)進行革命活動,另一方面準備報考大學。
劉亞生有個過繼姑姑家在北平,姑父是國民黨部隊的一個團長,有權有勢有錢。劉亞生想借住在姑姑家復習功課,既可省下住旅店的花費,也便于掩護他進行地下革命活動。可他沒想到,一進姑姑家的門,就碰了個大釘子。姑姑半分情面也不講,姑父更是懷疑劉亞生參加了學潮暴動,會給自己添麻煩,將劉亞生趕出了家門。
劉亞生感嘆著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又投奔他的堂弟劉立貞去了。
劉立貞,又名劉進三,比劉亞生小幾歲。中學畢業(yè)后,劉立貞來到北平一所小學里當事務員,和妻子韓玉璋住著兩間小房,生活并不富裕??伤麄儏s很熱情,當劉亞生說明來意,就一口一個“大哥”地叫著說:“甭客氣,就住在咱家里吧!”
劉亞生住在堂弟家里,一面復習功課,一面掙錢謀生。當時,北平物價飛漲,掙錢吃飯很不容易,他就發(fā)揮自己文才好的長處掙些錢:一是他能寫一手好毛筆字,于是他就寫一些工楷大字,到各學校賣給學生,做描紅用的“仿影子”或臨摹帖;二是為出版社謄寫文稿;三是給石印廠書寫藥版;四是給人家當家庭教師;五是為報社賣報;六是自己寫書,出售版權。劉亞生便是通過這些勤苦的工作,掙些錢維持生活。后來,他考進大學,仍然利用課余時間從事這些工作,掙些學費。他的眼睛高度近視,就是因為天天不停地看書、寫字、著書累壞的。
劉亞生的這位堂弟劉進三,如今已經九十多歲了,他曾教育他的子女和劉亞生的女兒劉忠說:“你們現(xiàn)在一個人有好幾套衣服還嫌少,當年我和亞生哥在一起的時候,每人只有一套稍微整齊一點兒的衣裳。我有一件藍布長衫,俺倆人輪替著穿,白天我穿著到學校上班;晚上脫下來,給亞生哥穿上,去人家做家庭教師。里邊的衣服該洗了,只好晚上脫下來,我給亞生哥洗,他躺進被窩里看書;我的衣服該洗了,我脫下來睡覺,亞生哥給我洗,等明天干了再穿上。俺們就是過著這樣的生活,還得好好工作、學習?,F(xiàn)在你們生活得這樣幸福,可不能忘本啊!”劉進三的老伴韓玉璋,對劉忠說過:“你父親學問大,字寫得好,可是他一點架子都沒有,脾氣特別好。每天回來,大褂一脫,上街賣報,高門大嗓地喊著,叫賣得比誰都歡。掙幾個錢,買幾個燒餅和一些蔬菜回來,就動手給俺們做飯吃,做的飯菜味道還挺好,誰能想到他是個大學生呢!”
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這年暑假期間,劉亞生帶著堂弟劉立貞的中學畢業(yè)證書,先后報考了清華、北大,結果兩所大學都錄取了他。參加高考的同學們,無不為他高興,紛紛贊揚他是“河北的才子”。但是,劉亞生高興之余,卻為學費犯了愁。進清華要拿600塊大洋學費,進北大也要400塊大洋學費,而且必須在入學之前交上,這讓他到哪里去取錢呢?
這天是星期日,劉亞生的堂弟劉立貞不上班,他就穿上堂弟的藍布長衫,再次去他的過繼姑姑家。路上他想:姑姑家很有錢,這回去了,告訴她自己考上了大學,向她報喜,也許她聽說以后,一高興會借給些學費。
聽到劉亞生考上了兩所名校,姑父終于露出點笑容,但一聽說是來借錢的,他卻眼珠一轉,說:“這樣吧,你表弟,也就是我兒子,兩年高考都沒考上,你就替他和我朋友們的兒子去考考吧,考上北大,給你40塊大洋,考上清華給50塊。這樣,你不就有錢啦,還愁交不上學費嘛!”
“這倒是個好辦法呀!”姑姑接著說,“大戌就去代考吧?!?/p>
“這不行。”劉亞生一聽讓他去代考,立刻拒絕道,“這要被學校查出來,恐怕連我也上不成大學啦?!?/p>
“沒關系,出了事我頂著?!惫酶概牧伺男馗f,“保證不會影響你上大學。”
“不行,這事俺堅決不能干!”
姑姑、姑父本以為劉亞生缺錢交學費,要他替考肯定會痛痛快快地答應,沒想到碰了個釘子。姑父的臉立刻沉了下來,又把劉亞生趕出了家門。
劉亞生沒借到錢,第二天就回了老家,告訴母親考上了兩所大學,母親很是高興。接著,劉亞生把向姑姑借學費的來言去語,學說了一遍。母親說:“你那些姑姑們,一個一個的都是摳門兒、財迷,小氣得很,不會借給咱,還是咱自己想法兒吧!學費要多少呀?”
劉亞生說:“上清華大學,得上六年,學費600塊;如果上北京大學,是四年制,學費400塊?!?/p>
“哪個大學要錢少,咱就上哪個吧?!蹦赣H說,“北京大學上四年,早些畢業(yè),快出來找個事做,我看更好。要400塊錢,向你舅舅們借借,再不行就賣塊地,這回怎么也得供你念完大學。”
“給我二三百塊就行?!眲喩f,“其余的,我正寫著一本書,賣給出版商,可以掙幾百?!?/p>
就這樣,母親借了200元給劉亞生帶上,他就回了北平。劉亞生寫的書,叫《中國革命歷史教程》,共有上下兩冊,上冊已經寫完,下冊才寫了半本,就到了開學的時間。劉亞生去北大報到時,和學校收費的負責人說了家里缺錢的實際難處,校方說:“你先交一半,當個旁聽生,等學費交齊了,再轉為正式生,可以嗎?”
“那太好啦!謝謝學校照顧!”劉亞生高興地說,“我先交200元,其余一半,本學期就能交齊?!钡诙?,劉亞生就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聽課了。
時任北大校長蔣夢麟
劉亞生利用課余時間,很快就寫完了《中國革命歷史教程》下冊,因為劉亞生急于用錢,書商只用了400元就把版權從劉亞生那里買走了。劉亞生補交上學費還剩下200元,這樣一來,一學期的書錢和飯錢差不多就夠了。從此,劉亞生這個勤苦的學子,成了北京大學歷史系的一名正式學生,開始了大學生活。
保定二師學潮和高蠡暴動失敗后,北方黨組織遭到國民黨的嚴重破壞。特別是1933年3月,蔣介石派他的嫡系部隊,以蔣孝先為團長的國民黨憲兵第三團到北平,制造了更加嚴重的白色恐怖。從1933年5月到1935年5月,北平市委遭到四次破壞,北京大學黨支部遭到八次破壞。這兩年中,北平市委書記變動了十次,有八位市委書記、兩位省委書記及省委、市委、區(qū)委、青年團、工會的一百多名干部和黨員被捕,黨員之間也失去了聯(lián)系。在這種情況下,匆匆來到北平的劉亞生,人地兩生,要找到地下黨組織,猶如大海撈針,談何容易!因此,他于1933年,在北大一面參加左聯(lián)的一些地下革命活動,一面耐心地等待與北平黨組織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