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陌上桑

中華傳家讀本:經典詩詞解讀 作者:劉明華 著


陌上桑

入選語文教材

前30位

漢樂府

推薦理由

本篇塑造了一個美麗動人又機智幽默的采桑女形象。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sup>。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薄傲_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笔咕x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p>

題旨

本詩成功地塑造了羅敷貌美品端、機智活潑、勇敢忠貞的形象,突出表現(xiàn)了羅敷的堅貞與智慧。詩中既刻畫了人物的容貌之美,又進而表現(xiàn)了性情之美。羅敷個性之美是平淡中有典雅、溫婉中有潑辣。在寫作手法方面,除了用華美的語言鋪張描寫外,最受人們稱贊的是以側面映襯和烘托來寫羅敷之美,詩人通過描摹路旁觀者的種種神態(tài)動作,使羅敷的美貌得到了強烈而又極為鮮明、生動的烘托。

文化解讀

采桑女

我國是最早養(yǎng)蠶繅絲的國家,傳說黃帝的妃子嫘祖最早發(fā)明了養(yǎng)蠶繅絲。這在文學上的反映,最早是在《詩經》當中,如《魏風·汾沮洳》《豳風·七月》等。采桑養(yǎng)蠶不是體力活,故多為青年女子來做。青年女子美麗而富有活力,描寫采桑女子的詩歌,由此竟蔚成大觀,如樂府詩之《董嬌嬈》《陌上?!罚苤驳摹睹琅?,南朝西曲歌《采桑度》,鮑照《采?!?,梁武帝《河中之水》,等等。女子的美好,有時會引來“登徒子”的騷擾,如《陌上?!防锱隽艘槐亲踊业摹笆咕保€有新婚宦游,歸時不識采桑美女是自己夫人,竟腆顏調戲的尷尬人秋胡。相關詩詞,總有二百多篇。這也是我國文學富有青春活力的表現(xiàn)。

  1. 東南隅:指東方偏南。隅,方位、角落。
  2. 好女:美女。自名:本名。
  3. 籠:裝桑葉的籃子。系:纏繞籃子的繩子?;\鉤:一種工具,采桑時用來鉤桑枝,走路時用來挑竹筐。
  4. 倭墮髻:即當時流行的“墮馬髻”,發(fā)髻偏在一邊,呈墜落狀。明月珠:一種大個兒的寶珠做的耳環(huán)。
  5. 緗綺:有細密花紋的淺黃色的絲織品。襦:短衣、短襖。
  6. 捋(lǚ):用手順著撫摸。髭(zī):嘴唇上方的胡須。須:下巴上長的胡子。
  7. 脫帽:古代男子戴帽,先用頭巾把發(fā)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qiào)頭:古代男子束發(fā)的頭巾。
  8. 來歸:回來。怨怒:責備。但:只是。坐:因為。
  9. 使君:漢代對太守、刺史的通稱。五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馬拉的車。踟躕(chíchú):徘徊不前。指使君被羅敷的美貌所吸引。
  10. 姝:美麗的女子。
  11. 頗:這里指稍微。
  12. 謝:請問。寧可:可不可以。共載:與使君共乘。不:通“否”。
  13. 置辭:同“致辭”,即答語。一何:何其。
  14. 東方:指夫婿當官的地方。千余騎:泛指跟隨夫婿的人。夫婿:丈夫。居上頭:意為地位高。
  15. 何用:用什么。驪駒:深黑色的小馬。
  16. 黃金絡馬頭:馬頭上戴著金黃色的籠頭。
  17. 鹿盧劍:劍柄雕刻成轆轤形狀的寶劍。直:通“值”。千萬余:上千上萬(錢)。
  18. 小吏:太守府的小官吏。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種高等文官。
  19. 侍中郎:出入宮禁的侍衛(wèi)官。專城居:負責治理一城的長官。
  20. 白皙:指生得皮膚白皙。鬑鬑(liánlián)頗有須:胡須稀疏而長。頗,稍微,略。
  21. 盈盈:儀態(tài)端莊美好。公府步:即“官步”。冉冉:緩步的樣子。趨:行走。
  22. 殊:出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