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愁詩
——漢·張衡
【閱讀指導(dǎo)】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市北)人。歷任太史令、河間相等職。
他精于天文歷算,曾從唯物觀點出發(fā)反對封建迷信。文學(xué)創(chuàng)作有《二京賦》、《思玄賦》、《歸田賦》、《四愁詩》等。有《張河間集》。
【原文】
我所思兮在太山①,
欲往從之梁父艱②,
側(cè)身東望涕沾翰③。
美人贈我金錯刀④,
何以報之英瓊瑤⑤。
路遠莫致倚逍遙⑥,
何為懷憂心煩勞⑦?
【注釋】
①太山:即泰山,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境內(nèi)。②從之:指追隨所思之人。梁父:山名,是泰山下的小山,又作梁甫。《樂府·梁甫吟》題注說它位于泰山腳下,乃聚葬之所。③翰:借指衣襟。④金錯刀:指黃金鑲嵌刀環(huán)或刀柄的佩刀。一說指錢幣,即鍍金的刀錢。錯,鍍金鑲嵌。⑤英:通“瑛”,像玉一樣的美石。瓊、瑤:都指美玉。⑥倚:通“猗”,語氣助詞。逍遙:彷徨。⑦勞:憂傷。
【譯文】
我思念的人兒住在泰山之上,想追隨她,無奈梁父山無比艱險。側(cè)過身子向東眺望,淚水沾濕了我的衣裳。美人贈我一把金飾的佩刀,我回贈她美玉瓊瑤。無奈路途遙遠無從送達,我滿心憂愁無比煩惱。
【賞讀】
四愁詩全篇四章,結(jié)構(gòu)、形式完全一致,敘寫的內(nèi)容也十分接近。這里選第一章。上三句寫由于梁父阻止,我所思美人不能見,淚下沾濕衣襟,足見其深情;下四句寫美人把錯金佩刀贈我,古人有“投桃報李”,而我懷中瓊瑤不能報贈,憂思煩勞,更見其情重意深。詩中的“美人”實際上作者是有寓意的。撇開詩的深層意義不論,本詩情致的憂傷纏綿,語詞的跌宕整飭,創(chuàng)立了最早七言詩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