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蘇洵與蘇氏譜學
《蘇洵族譜》:“蘇氏之先,出於高陽,高陽之子曰稱,稱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吳回,重黎為帝嚳火正,曰祝融,以罪誅,其后為司馬氏。而其弟吳回復為火正。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長曰,為昆吾;次曰惠連,為嶺胡;次曰,為彭祖;次曰求言,為會人;次曰安,為曹姓;季曰季連,為華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為婁姓,昆吾始已氏,其后為蘇、顧、溫、董。當夏之時,昆吾為諸侯伯,歷商而昆吾之后無聞。至周有忿生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稱之,蓋書所謂避開寇蘇公是也。司寇蘇公與檀伯達皆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河內皆有蘇氏?!?
據(jù)史料記載,蘇氏姓源出有三:
(一)出自己姓,為周代昆吾之后,以封國名為氏。據(jù)《元和姓纂》和《蘇洵族譜》等所載,顓頊帝裔孫吳回為帝嚳火正,生子陸終,陸終生樊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蘇,建立蘇國。后遷都于溫(故城在今河南省溫縣西南)。其后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蘇氏。
(二)出自古代少數(shù)民族中有蘇氏。據(jù)《漢書》所載,遼東烏桓在漢武帝時附漢,他們分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地,其中有改漢姓蘇的。
(三)出自古代少數(shù)民族有蘇氏或改姓蘇:
1. 據(jù)《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改鮮卑族代北復姓跋略氏單姓蘇。
2. 清蘇佳氏、蘇都哩氏、蘇爾佳氏改蘇姓,錫伯族蘇木爾氏,漢姓為蘇。
3. 裕固族蘇勒都斯氏,漢姓為蘇,土族蘇卜氏,漢姓為蘇。
4. 羌族蘇蟒達房名,漢姓為蘇。
5. 彝族阿蘇氏,漢姓為蘇,其他少數(shù)民族亦有。
蘇洵在譜學領域貢獻巨大,他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修譜方法之一的蘇氏譜例,影響巨大,時至今日仍然是許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譜范例。
除了蘇氏外,家譜的世系表另有三種常見的記述格式:歐式、蘇式、寶塔式和牒記式。
歐式:又稱橫行體,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立的。歐式的特點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表,用起來很方便。歐式中,每個世代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生平記述,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績等。
蘇式:又稱垂珠體,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chuàng)立的。其體平列,世序直陳,用表格的形式記述先祖世系。在表中人名下注出其仕宦、行跡、配偶、死葬、享年并依次書寫子孫后代,各代標明輩分。其譜例以五世為表,以宗法為則,詳近而略遠,尊近而貶遠,主張睦族、恤族、化俗。其特點是篇幅大,記載內容多。蘇式世系表的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連接,全部用豎線串連,圖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強調宗法關系。
寶塔式:顧名思義,就是將世代人名像寶塔一樣,由上向下排列。寶塔式采用橫豎線連接法,豎線永遠處在橫線的中間,這對人多的大家族來說,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頁紙上,兄弟之間長幼關系不清,會為寫譜、看譜帶來很多不便。
牒記式:不用橫豎線連接世代人名間的關系,而是純用文字來表述這種關系。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個相關的簡介,如: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績等。牒記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節(jié)約紙張。
以上四種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這是一般族譜中比較常見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變化,我們在記述家族世系表時,可根據(jù)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員的多少等靈活采用,總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內容真實、層序分明,這才是最為重要的。